少見的溫情皇帝,稱帝後就沒有殺過功臣,手下的五虎將都得善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以來爭權奪利都是皇室貴族的一個標誌,爭權奪利的背後往往都是幾人乃至幾十人上百人的性命。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人經殘忍到為了權力竟然將自己的親人以及和自己一起打拚的同伴給殺害。

但是宋太祖趙匡胤並效仿那些人,而是選擇留下了功臣的性命,「杯酒釋兵權」。

如此以來,趙匡胤手底下的開國功臣就都獲得了善終,皇帝既加強了中央集權,功臣們也能安享晚年,不用多想了,這樣的皇帝才是聰明的皇帝,直接收權,大家都好過。

無論怎樣,和平的手段也是值得讚揚的,畢竟避免了一場腥風血雨。

那麼這幾名大將的後半生是怎樣的呢?

其一是王審琦,他在失去兵權之後做了官,被賜中書令,辭世時享年五十歲,並被追封為「琅琊郡王」,可謂後半生過得十分風光了。

其二是張光翰,他也擔任了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區書記和司令,不過後來就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了。

其三是高懷德,他是宋太祖的妹夫,擔任了節度使兼侍中。

後來,高懷德去世,與王審琦一樣,被追贈為中書令,後被追封為「渤海郡王」。

而這其四張令鐸則和宋太祖成了親家,也是沒有被虧待,但是最後卻因病逝世。

而最後一位叫做石守信,他曾經和趙匡胤義結金蘭,後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其兵權收走之後他就搬遷走了,過得也還不錯,安享餘生,到了年紀自然老死了。

由此可見,宋太祖趙匡胤是很盡仁義的,並沒有暗地裡將他們置於死地,還讓他們擔任一官半職,無憂無慮的度過餘生。

於是趙匡胤得到了不少的美譽,大家都說他講義氣,重感情。

但也有有人認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腦子壞掉了,將自己手下的得力幹將都遣走了,誰來替他跑腿呢?事實上,那些被他遣走的都是有權有勢,樹大根深,掌握著朝中不小一部分勢力的大臣,趙匡胤是不能殺的,「杯酒釋兵權」才是最明智的決定。

而且趙匡胤是通過「黃袍加身」稱帝,是眾多兄弟一起打的江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臣服於他,再者,有人會故計重施對他「黃袍加身」也不無可能。

可無論如何,趙匡胤的做法讓避免了歷史上的一場腥風血雨。

但是趙匡胤到底做了什麼,讓那些大臣肯放棄自己的兵權,這還是個謎。

文/崇山

參考文獻:《宋史·卷一·本紀第一》、《五行學與戰爭關係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

宋太祖趙匡胤的「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自古君王都薄情寡義,大多數都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勾踐、劉邦、朱元璋皆是此類人,一上位就誅殺功臣。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自己上位卻沒有誅殺功臣,可以說是少有的完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