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史上最年輕的領袖:他年僅24就成了黨內一把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博古,原名秦邦憲(1907~1946),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江蘇無錫人。

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延安匯報工作,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遇難。

1931年10月,年僅24歲、連中央委員都不是的博古,由於堅決擁護和執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一躍而成為臨時中央政治局的負責人。

博古1907年生於江蘇無錫一個書香世家。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11月,黨組織派博古到蘇聯學習。

這年12月,博古從海參崴登上了去莫斯科的列車。

火車穿越一望無際的西伯利亞,到處是白茫茫的草原和樹林,到處是嚴寒和冰雪,但博古的心裡卻是熱血沸騰,一想起克里姆林宮上空的紅星,他就想大喊大叫上幾句。

最後憑著頑強的毅力,博古戰勝了嚴寒、飢餓和孤獨,終於來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

在中山大學,他取俄文名「博古諾夫」,這便是化名「博古」的由來。

博古在蘇聯學習工作了4年,一大「收穫」就是結識了比他高一班的王明等人,並以王明為核心,形成一個由博古、凱豐(何克全)、何子述、洛甫(張聞天)等28個中國學生組成的小宗派,號稱「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

通過王明,博古還結識了米夫。

博古是一位天生的宣傳鼓動家,聲音響亮,配上大幅度的手勢,演講極富煽動力。

而他的熱情奔放也很快贏得了米夫的喜愛。

1930年5月,博古回國。

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是向忠發,但實際負責人是李立三。

出於對中國革命現狀的估計過高,李立三於這一年6月11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7月9日,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舉行政治討論會。

博古第一個站出來批評李立三,接著何子述、王稼祥等一一發言,矛頭直指李立三的「左」傾路線。

最後,王明做了長篇發言,聲稱李立三犯了「托洛茨基主義、陳獨秀主義和布朗基主義的混合錯誤」。

原來,從蘇聯回國不久的王明野心勃勃,早就想取代李立三,便事先與博古等人商量好,藉機發難。

然而,大權畢竟還是掌握在李立三的手中。

幾天後,向忠發出面找王明、博古等人談話,宣布對他們紀律處分,這反倒使博古跟王明貼得更近了。

幾個月後,米夫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來到上海,王明立即得勢。

不久,中共中央迫於米夫的壓力,取消了對王明、博古等人的處分。

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一步登天,當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曾與他「共患難」的博古自然受到重用,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總書記。

隨後,王明在遠赴莫斯科前,把博古推上了中共中央總負責的寶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