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之戰:南唐再無實力問鼎中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7)

五代末期,南唐割據江淮,地轄30餘州,廣袤數千里,北與後周毗鄰。

元宗李璟自恃實力強大,出師滅閩、楚之後,又聯合契丹、北漢攻後周,進圖中原。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南唐旁邊的周世宗同樣是一位不可小視的人物。

周世宗為統一天下,示形用兵。

採納比部郎中王朴所獻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進軍方略,決定先攻南唐,後攻契丹、北漢。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

是五代末期十分有作為的君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首次御駕親征。

命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率兵前赴正陽,命河陽節度使白重贊領兵三千進屯潁上(治今安徽潁上西北),自率京師兵繼進。

當時李谷害怕南唐軍斷後遭夾擊,就焚燒糧草退兵。

十六日,周世宗至陳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陽),聞李谷引兵退保正陽,料必有追兵,遂令李重進疾馳淮上接應。

兩軍會合後,截擊大破三萬追兵,殺劉彥貞及麾下萬餘人。

南唐應援使皇甫暉等聞敗訊,自定遠退保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北)。

顯德三年(956年)正月周世宗乘勢進抵壽州,征宋、亳等州丁夫數十萬攻城助戰,督諸軍晝夜攻城,數日攻不下,於是改長圍久困,遣將分路出擊打援。

(周世宗時期的後周疆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壽州在今安徽境內淮河南岸,位於淝水入淮之口,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咽喉,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壽州之戰是淮南大戰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

南唐歷來重視對壽州的防禦,劉仁瞻任壽州守將前,「髙審思守壽春,大為儆備,晨夕出號,刁斗相屬,躬率士卒,繕完城塹,樓櫓渠荅,色色整飭」,所以馬令《南唐書》中有「顯德之役,壽州城隍最堅,亦審思之遺績爾」。

(唐中主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南唐第二位皇帝。

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

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

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周軍在江淮間兵力的削弱,給南唐以喘息之機。

顯德三年七月,南唐開始在一些地區展開反攻,奪下舒、和、蘄等州,而後周又主動放棄揚、泰,向壽州集結。

這是一次非常有利的各個擊破敵人的時機,南唐諸將請邀險隘擊之,但在南唐政府中地位、影響都很大的宋齊丘卻認為「如此,則怨益深。

乃命諸將各自保守,勿得擅出擊周兵」。

故各路後周軍得以安全到達壽州,「由是壽州之圍益急。

」為解壽州之圍,南唐齊王景達率軍五萬援壽州,這時雙方主力都聚集在壽州附近,因而決戰之時亦已到來,在此戰之初,南唐對後周展開了一些攻擊,但掌握南唐援軍軍政的監軍陳覺卻秉承宋齊丘不與後周構怨政策,沒有同後周決戰的決心。

故而南唐未能利用後周軍在淮南兵力暫時削弱的大好時機,主動發動全面攻擊,如此,雙方在對峙中相處了半年之久。

顯德四年(957年)二月,周世宗再次南下征討南唐。

命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率新建水師數千人,乘戰船數百艘自閔河沿潁水入淮,抵紫金山南立營。

(南唐中期、後期地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趙匡胤率先出擊,破甬道,隔斷壽州守軍與援軍聯繫;為切斷南唐軍淮上退路,周世宗命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率水軍數千前出至鎮淮軍(即渦口)。

諸將奮戰,逐漸攻下紫金山各寨。

南唐軍大潰,被俘殺萬餘人,許文稹、邊稿等被擒,餘部沿淮東逃。

周世宗以步騎夾淮兩岸追擊,水軍順流追擊,至鎮淮軍夾擊盡殲潰軍,南唐兵戰溺死及降者近四萬人,繳獲戰艦糧船數百艘。

李景達、陳覺自濠州逃往金陵。

壽州糧斷援絕,守城監軍使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乘劉仁贍病危昏迷,假其名出降。

不久,周世宗北返東京。

是年十月,周世宗第三次親征。

自渦口渡淮直趨濠州。

南唐將郭廷謂列柵於城東北灘地,環水自固,以戰船數百屯於城北,並植巨木於淮水設障阻截周軍。

十一月,周世宗率軍水陸並進,攻克濠州,拔其水寨,衝破水障,焚其戰船70餘艘,殺二千餘人。

繼而破水路援軍於洞口(今安徽鳳陽東),殺五千餘人,降卒二千餘人,乘勝沿淮東進。

後周軍隊相繼攻占泗、楚、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等州,奪得戰艦300餘艘,俘7000餘人,將南唐淮上水軍殲之殆盡。

隨後,遣軍破天長(今屬江蘇),趨揚州,軍至高郵(今屬江蘇),揚州即已城空。

(周世宗攻南唐之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顯德五年(958年)正月,周世宗引戰艦數百艘自楚州南下入江,大破南唐屯瓜步及東沛州水軍。

元宗懼後周軍就勢渡江南下,急遣其臣劉承遇進獻廬、舒、蘄、黃四州,許以江為界,歲貢稱臣。

後周盡得江北十四州六十縣,遂罷兵。

壽州之戰,是五代末期兩個實力最強的國家的較量。

後周為了統一全國,發動了長達兩年多的淮南之戰,淮南之戰的關鍵戰役乃是壽州之戰。

自此,南唐再無實力問鼎中原;同時,後周也壯大了自身實力。

在隨後的統一全國戰爭中,也是繼續後周的先南後北戰略,因控制了江北之地,在攻打南唐時,宋軍得以自由的選擇渡江地點,加之錢氏吳越政權的出兵相助,不費吹灰之力征服南唐。

壽州之戰是周世宗統一中國步驟中十分重要的一戰,對後來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也有奠基作用。

「松鼠公會」微信號:songshugonghui

推薦理由:見識,見聞,知識。

提供茶餘飯後最好的談資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楊六郎轅門斬子只是戲,腰斬親子者另有其人

俗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中國又一次進入大分裂時期,史稱五代十國。這一時期,中國北方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而中國南方則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

壽州之戰: 李璟不聽勸告誤國事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16)自公元955年以來,南唐軍隊屢敗於後周,中主李璟數次遣使求和,都得不到答覆。李璟不得不任命弟弟齊王李景達為諸道兵馬元帥,以陳覺為監軍使,率大軍抵禦周軍。

後周攻南唐之戰

後周攻南唐之戰,是五代末期發生的國與國之間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戰事從955年12月17日,後周世宗派大軍南伐開始,戰鬥中雙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經歷過多次爭奪。戰鬥持續了兩年零五個月,於958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