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還未穩定好,曹操為何就急於南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8年,對於三國來說是關鍵的一年,歷史的結局當然無法更改,曹操率領最豪華的陣營,集23萬左右的大軍最終在赤壁一戰,被周瑜三萬人馬打得人仰馬翻,曹操元氣大傷,從此無力南下,三分天下開始形成。
歷史上對於曹操在赤壁一戰大敗的原因有過太多的分析,但其中有一條似乎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操南征時,當時北方才剛剛平定袁紹的殘餘勢力,西邊的馬超、韓遂,還有張魯,包括西南一角的劉璋等勢力並未平定,而且北方的匈奴也是虎視眈眈,而東北一角的公孫政權雖然口頭上臣服,但實際上也是割據一方,而西北一角的鮮卑等少數民族政權也在等待東山再起。
可以說曹操當時雖然是北方最大的政權,但周圍並不安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曹操為何匆匆南征,最終在南征的過程中跌了一個大跟頭呢?
其實,曹操為何在剛剛掃除袁紹殘餘勢力後就急於南征,是被當時天下形勢所逼,是無奈的南征,而且也是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南征。
首先,劉表病危,正是南取荊州最好時機。
劉表作為三國前期最大的軍閥之一,長期占據荊州,而劉表雖然在歷史上對他的才能評價並不高,但是,縱觀當時天下的形勢,劉表的才能還是不錯的,有五個方面可以佐證:一是劉表占據荊州一直比較穩定,直到曹操平定北方主要軍閥,劉表占據的荊州都如盤石,沒有誰將其殲滅;二是劉表也是開疆擴土的軍閥之一,劉表當年單騎入荊州,其實力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在北方複雜的形勢下,既保住了北方的領土不失,在南方,那是先後平定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叛亂,將勢力範圍向南發展到南海,並且控制交州(現越南一帶),這樣,劉表占據的荊州北達陝西的漢川,中間包括湖南、湖北及河南、江西一部分,南轄廣東、廣西一部分直達南海,轄管交州,擁有數千里的疆域,是當時中國最大軍閥之一;三是劉表擁有當時全國比較強大的軍隊。
劉表擁軍超過10萬,而且水軍比較強大,擁有黃祖、黃忠、魏延、蔡瑁、文聘等著名戰將,尤其是黃祖,以江夏太守之力抗衡東吳三代,並且劫殺了孫堅、凌操、徐琨等著名將領,其軍事實力沒有誰敢輕視;四是劉表治理國家有一套。
三國初期,由於軍閥混戰,國內是民生凋敝,經濟急劇下滑,人口急劇減少,但是,劉表占據的荊州,是當時國內經濟條件最好的地方,也是人口最多的地方,許多有才之士紛紛逃向荊州避難,等待時機,這其中就包括諸葛亮;五是與各軍閥能夠保持良好的關係。
劉表在軍閥混戰期間,能夠與各軍閥保持相對的良好關係,基本上能夠等距離相待,這其中既結好袁紹、張繡,收容劉備,雖然反對曹操,但並不激化其矛盾,即使面對東吳,那也只守不攻,這也是劉表能夠在當時的軍閥中有一定影響的根本原因。
所以,諸葛亮對劉備縱論天下的《隆中對》中,唯獨不評價劉表,雖然與諸葛亮所處的地方有關,而且與劉表是親戚有關,但也說明劉表在當時天下的軍閥中,其文治武功都應該算不錯。
然而,在公元208年,荊州形勢急轉直下,劉表病危,政權內形勢不明朗,尤其是接班人劉琮和劉琦矛盾重大。
而荊州處於中國的核心地帶,當時天下幾大有遠大志向的軍閥都想擁有荊州,誰都知道,誰擁有荊州,誰就可能最終得天下。
所以,在此劉表病危之際,意在征服天下的曹操,不可能失去這麼絕佳的機會,即使北方未穩,那也要先取荊州。
其次是其他兩大對手,對荊州已是虎視眈眈,甚至已經開始下手。
當時天下英雄,除曹操之外,還有兩大英雄對於荊州那一直是虎視眈眈,這其中就包括劉備,盤踞荊州近十年,雖然表面上是投靠劉表,實際上是在等待機會取代劉表,而且已將魏延、黃忠等大將收歸門下,尤其是諸葛亮已經明確告訴劉備,要想得天下,必須擁有荊州。
現在,劉表病危,正是取代劉表占據荊州的最好時機。
而東吳的孫權,更是三代視荊州為最大敵人,他們同樣想征服天下,也意在取荊州,所以,從孫堅開始,一直對荊州那是虎視眈眈,在公元208上半年劉表病危之際,周瑜終於啃下了黃祖這塊最硬的石頭,打下江夏,從此,荊州的東大門對於孫權來說已經敞開,孫權已經做好了全面進攻荊州的準備,尤其是周瑜率領的東吳水軍已經順長江西進,進入荊州腹地,期待全面開花。
所以,曹操現在最大的兩個對手已經挽起衣袖正等待劉表咽氣,然後順勢取代或占領荊州,從而圖霸天下。
曹操豈能容忍荊州旁落他人之手,更何況,一旦任何一方占據荊州,那從南到北的廣闊疆域,尤其是北荊州,那勢必影響曹操在北方的統治,因為北荊州是北到陝北,南到長江,安塌之下,豈能容虎,所以,必須趕在他們兩人下手之前奪取荊州,至少要占領北荊州。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曹操也顧不了北方複雜的形勢,硬著頭皮,率領全軍,意在一股作氣,迅速打下荊州,因為曹操知道,在荊州他不能作過久的糾纏,否則,北方各勢力就會迅速從四面八方壓進來,曹操將無法招架。
其實,從這個方面講,曹操率先南征有失策,如果只囤重兵布在荊州周圍,等待劉備取代荊州,然後孫權進攻荊州,這樣達到兩敗個傷之目的,再發兵荊州,這樣,無人可抵擋,一舉三得,征服天下那就無人可阻止了。
可惜的是,曹操急於南征,倒把孫劉逼著聯合起來了。
三是曹操占領荊州北部之後為何不敢南下,根本原因是孫權已視南部荊州為其勢力範圍。
喜歡三國的人,一直有一個疑惑,曹操在不費一槍一炮的形勢下,率領最豪華的陣營占領荊州以北的地方之後,而且荊州政權已經投降曹操的前提下,為何不迅速南下,平定南荊州。
其實,大家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時東吳的周瑜已經率領大軍占據江夏,已據南郡,正在西進,正在試圖截斷荊州,並且已將南部荊州作為其勢力範圍,曹操大軍要南下,必須先過周瑜這一關,而且,這個時候,劉備提出與孫權聯合,率領殘存的劉琦大軍,共同抗曹,雖然劉備和劉琦的軍隊在曹操眼中不足為患,但東吳的軍事實力,曹操並不清楚,先前也沒有過與東吳交手的經驗,不敢冒然開戰。
所以,孫劉聯軍作好部署,劉備與劉琦軍隊平定南部荊州,周瑜率領大軍對抗曹操,所以,在曹操與周瑜大戰之前,南部荊州已經旁落到孫劉手中,曹操不能南下。
所以,曹操要想完全控制南荊州,就必須先打敗周瑜率領的大軍,這也是曹操還未完全平定荊州之際,急於向孫權下戰書的原因,一方面意在嚇阻孫權,另一方面意在以平定荊州的方式來平定東吳。
沒有想到,雖然孫權猶豫,雖然孫權內部治政的大臣尤其是張昭等想投降曹操,但周瑜、魯肅、程普、呂蒙等一批戰將的抗戰決心巨大,尤其是三軍統帥周瑜的抗戰決心,激起了孫權抗戰到底的信心。
於是,根本就不想真正在荊州的核心地帶尤其是長江邊沿發動戰爭的曹操,不得不面對使用武力解決爭端的局面。
但是,這場戰爭對於曹操的勝算並不大,雖然曹操自己號稱有80萬人馬,應該是故弄玄虛,只想嚇唬一下孫權,當然,實際人馬那至少也在23萬以上,可是,曹操一方面在期待孫權真被臣服,另一方面曹操確實也沒有作好戰爭的準備,所以,曹作好軍即使在已過江的前提下,竟然被周瑜3萬人馬逼過了長江,形成了周瑜以已之長戰曹操之短的形勢,曹操被迫在赤壁處於守勢,開始訓練水軍,想作長遠的打算,但周瑜根本不給其機會,在等來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冬季迎來了東南風之際,一股作氣,在曹操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竟然將曹操幾十萬大軍打得狼狽不堪,死傷過半。
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曹操其實也有收拾殘局的可能,無奈北方未穩,不得不狼狽北逃,以先穩定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
至此,擁有荊州就能擁有天下的意圖,三方英雄雖然是英雄所見略同,但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雖然最終三方都未完全擁有荊州,但都達到了最為保守的目的,曹操擁有了北荊州,南方的孫權和劉備不能虎視其地盤,而南荊州被孫權和劉備擁有,曹操也不敢南下,而且南荊州從此陷入了複雜的境地,處於聯合抗曹的孫劉聯軍,在危機解除之後,自然就為了南荊州的歸屬而爭鬥,最終歷史的演繹也是孫劉雙方最終因為南荊州而內鬥,兩敗俱傷,從而無力單獨抗衡曹魏,只能形成聯盟而存在,三國鼎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得不形成。
孫策臨終遺言已道出東吳結局,將江東交給孫權究竟是對是錯?
當年孫策脫離袁術,掌管江東,本想大展鴻鵠之志,可惜上天最終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他外出狩獵時,不慎被刺客暗箭所傷,最終不治身亡,江東小霸王享年二十六歲。
面對曹魏大軍,為什麼荊州劉琮選擇投降,而東吳孫權卻要抵抗呢?
公元208年7月,曹操見自己訓練的水師頗具成效,再加上荊州劉表病重,於是他決心率大軍南征。8月,劉表在襄陽去世,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9月,曹操已大軍壓境,劉琮在蔡瑁等人的建議下,出城投降曹操...
曹操赤壁慘敗,最大的功臣並非周瑜,劉備方,而是幫了倒忙的龐統
曹操統一北方後,於公元208年秋天率領30萬兵,號稱80萬,南下攻打荊州,當時曹操軍隊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就已經死了,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兩個人一向不合,在劉表臨終前幾個月,長子劉...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若無此人促成和維護「孫劉聯盟」,曹操早已一統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給我們留下了忠厚老實,甚至有點膽小怕事的印象,尤其是在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聰明人面前,他又顯得有點傻裡傻氣的,這對他未免有些不公平。那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
三國的戰與亂——三分之勢「赤壁之戰」
赤壁有文武,此戰分天下;老驥難伏櫪,生子當仲謀;劉備得隆對,公瑾有美名!赤壁之戰在三國史上起到了奠定三國鼎立之勢的作用,三國演義用了很多篇幅描寫它,其中的諸多精彩故事卻多是七分虛假三分真,真實的...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4:介入荊州牧繼承人之爭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遇上曹操的大將夏侯惇率十萬大軍進犯新野,結果在博望坡將夏侯惇打得潰不成軍,狼狽而逃。與此同時,東吳孫權也率大軍進攻荊州東部重鎮江夏,俘殺劉表部將、領江夏太守的黃祖。江夏失守,整...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