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征,在堅定糾錯中走向自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建龍
長征是我們黨歷史上的大事件。
在長征中,黨逐步從嚴重「左」傾錯誤中走了出來,挽救了中國革命。
長征的勝利,離不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糾錯工作。
這種糾錯工作貫穿長征始終,對長征取得最後勝利至為關鍵。
在長征準備階段,毛澤東就針對黨內嚴重的軍事路線錯誤,開展了積極的糾錯工作。
他注重調查研究,不失時機地宣傳自己的正確主張。
1934年6月中旬,他在調查後指出,不能只知道「禦敵人於國門之外」的死打硬拼,也要利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加強統一戰線工作。
毛澤東密切關注前線戰鬥情況,及時糾正軍事上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1934年5月,他要求紅22師保存紅軍主力,採取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打法。
而當時,李德、博古等人主張與國民黨軍硬拼。
毛澤東的主張就是要從根本上糾正「左」傾冒險主義者的錯誤。
在長征失利階段,毛澤東積極爭取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朱德等人,盡最大努力糾正黨內軍事路線錯誤。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搶渡湘江之後,中央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銳減至3萬餘人。
面對黨內「左」傾軍事路線錯誤,毛澤東與張聞天、王稼祥在反對黨內「左」傾錯誤問題上達成默契。
之後,他又同周恩來、朱德等人談話做工作,得到他們的支持。
過湘江後,他「向中央提出討論軍事失敗的問題」。
在長征轉折階段,毛澤東與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朱德等人促成黎平會議的召開。
會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首次以中央政治局名義,從形式上否定了博古、李德頑固堅持的錯誤軍事路線,結束了自1932年寧都會議以來毛澤東在中央領導層受排斥的地位,開始形成絕大多數領導人支持、擁護他正確主張的局面。
此後,中央在猴場會議上解除了李德的軍事決策權、指揮權;在遵義會議之緊急關頭,挽救了黨和中國革命,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在瀘定會議上,決定恢復與共產國際的聯繫,使共產國際了解並承認新的中共中央領導體制。
在長征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毛澤東和黨中央針對主張南下的錯誤,開展了糾錯工作。
最終,使張國燾的錯誤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糾正。
同時,也糾正了陝甘蘇區、鄂豫皖蘇區的肅反錯誤。
在長征大會師階段,黨中央和毛澤東針對張國燾作了許多挽救工作。
毛澤東指出,對四方面軍應該有個整理,並且應該經過張國燾,才更順利些。
「我們應該幫助他,使他的進步更順利,並經過他將四方面軍整理好。
」毛澤東還指出,如果他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將來不一定提這一錯誤; 如果仍繼續發生這樣的錯誤,那是應與之作鬥爭的。
糾錯是為了自新,糾錯的過程就是自新的過程。
我們黨長征期間的糾錯自新,有著深厚的思想基礎。
這種思想基礎主要是實事求是的思想、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
我們黨長征期間能夠糾正黨內「左」傾錯誤,與它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和作風分不開。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給「實事求是」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用「實事求是」來概括和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形成了在革命實踐中注重事實和實際經驗、重視調查研究的思想和作風。
我們黨長征期間能夠糾正黨內「左」傾錯誤,與它信奉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密切相關。
毛澤東在青少年時代就樹立了救國救民的志向。
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後,他特別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和戰友們逐漸形成和具備了「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
延安時期,毛澤東從多個角度闡述「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準則。
我們黨長征期間的糾錯自新表明:要解決中國社會的問題,必須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提出正確主張。
長征雖是迫不得已之舉,但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問題。
長征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沒有照搬、照套馬列詞句,而是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在科學認識和深刻分析革命過程中問題的情況下,提出正確的主張,進而使黨轉危為安,為中國革命開闢了新局面。
在黨的歷史上,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都犯過嚴重的路線錯誤。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未能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因而提不出正確的主張,無法解決中國社會的問題。
今天,我們正邁步走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征程上,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這要求我們仍然必須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正確主張。
我們黨長征期間的糾錯自新表明:要正確領導革命事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旗幟鮮明地反對教條主義和「左」傾錯誤。
無論是最早開展戰略進軍方向公開爭論的通道會議,還是預示偉大轉折開端的黎平會議;無論是解除李德軍事決策和指揮權的猴場會議,還是扭轉革命危局實現偉大轉折的遵義會議;無論是確定北上抗日戰略方針的兩河口會議,還是揭露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錯誤的俄界會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糾錯時都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分析軍事形勢和黨內問題,並旗幟鮮明地予以批駁。
今天,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樣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教條主義和「左」傾錯誤。
我們黨長征期間的糾錯自新表明:對待黨內錯誤,要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長征期間的糾錯,目的是讓黨有一個根本改變,即自新。
在對待黨內錯誤時,是搞「無情打擊」還是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顯然,應該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
長征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從革命大局出發,無論對有著嚴重「左」傾錯誤的博古,還是對有著明顯野心和嚴重分裂主義錯誤的張國燾,都做到了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評價他們的錯誤。
同時,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堅持黨性原則,耐心開展說服教育工作,想方設法團結他們。
正因為如此,才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今天,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仍然是建設一個合格的、富有戰鬥力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必然要求。
(本文根據作者在同濟大學、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發言整理)
張文木:紅軍長征的意義——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40周年
歷史事件離我們愈是遙遠,其中的性質便愈能清楚地展現。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這使當...
長征中黨的三次重大道路抉擇是什麼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長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決策,都是思想路線的激烈碰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生命線勝利線——透過「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長征主題展覽感悟黨的三次重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