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小學語文頭等大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溫儒敏,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
一個有水平的老師,會懂得一些必要的平衡,既面對高考中考,又竭力防止陷於題海戰術。
可以做到讓學生考得好,但又學得不那麼死板。
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般也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
在班級中做點調查,看看你們的學生讀書興趣到底有多高,這方面是什麼狀態?這也是檢查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指標。
反思之二: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提升學生讀書的興趣,或者反過來,是否敗壞讀書的興趣?
精讀課功能是什麼?就是給例子,給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的興味。
略讀課,主要應當是學生自己去讀,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方法,拿到略讀課中去實踐、嘗試、體會,很多情況下,是自主性的泛讀。
扣得很細,就如同手術解剖。
這會帶來很嚴重的弊端。
課型沒有變化,沒有節奏,全都處理成精讀精講,基本樣式不變,反覆進行,學生會膩味,也就沒有讀書學習的興趣。
這種「細」要有意義,意義就是指向學生讀書的興趣,並要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而不能只是為了考試,陷於題海戰術。
起碼這兩方面都要兼顧一點,別走極端。
為了考試,把課講得非常精細瑣碎,而且千篇一律,面目可憎,那就扼殺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了。
部編教材三位一體結構:
──精讀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
──建構「教讀」「自讀」「課外閱讀」。
──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反思之三:閱讀教學是否不教或少教讀書的方法?這樣的語文課是否很失敗?
上了那麼多課,做了那麼多題,考了那麼多試,但我們的許多學生還是不會讀書,
特別是不會完整地讀一本書。
一定要把讀書方法與能力的訓練,納入到教學安排之中,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除了精讀,還有瀏覽、猜讀、跳讀、群讀,等等,都需要給具體方法。
課標要求:從小學高年段開始,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範圍。
一堂課下來,有把握得住的「乾貨」。
學生為何不喜歡語文課?
可能跟課所設置的程序太多,老是重複,又嚼得太細,是有關係的。
我們講課不能只考慮設計的如何周全漂亮,一定要讓學生有興趣,能投入,有獲益。
反思之四:我們的閱讀教學觀念,是否應當更新?
「不動筆墨不看書」,一定情況下是可以要求的,但又不能規定學生凡是讀書都必須做筆記寫文章;閱讀教學可以也應當和寫作有聯繫,但不等於凡是閱讀全都指向寫作。
因為如果這樣去強硬要求,就會變成束縛,導致扼殺讀書興趣。
我們今後講「不動筆墨不看書」,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語境之中。
「好讀書不求甚解」。
這不一定就不好。
是讀書的一種常態,不必苛求。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讀書的。
提倡有條件的都實行海量閱讀。
我現在特別贊成,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
山東濰坊韓興娥:「讀一本書和讀很多書是不一樣的」。
這對當下那種文摘式、快餐式、拼貼式的閱讀,以及這些閱讀所造成的思維能力的弱化,有針砭的意義。
學會「連滾帶爬」地讀。
更新我們的閱讀教學理念,提倡大量的課外閱讀,學會「連滾帶爬」地讀。
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的,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閱讀興趣來。
反思之五:課外閱讀是否納入了教學計劃?
「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以「課標」精神理解閱讀教學,應當有新的思路,那就是:讓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課堂閱讀教學往課外閱讀伸展,讓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聯成一體。
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大量」,主要就是課外閱讀,而不是現在常見的反覆做題,也不限於課堂教學。
現在是網絡時代,學生大量接觸網絡,當然也是一種閱讀,但容易浮光掠影,思維碎片化,淺化,所以提倡多讀書,還要加上「讀整本的書」,這還可以磨磨性子,養成好的習慣與學風。
「課標」對九年的課外閱讀量專門做了規定: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需要有相應的教學計劃,根據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安排適當的課外閱讀,注意循序漸進,逐級增加閱讀量與閱讀難度,體現教學的梯度。
第一學段,小學低年段,「課標」要求「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
反對盲目提倡「讀經」,現在有些學校和家長一味搞「提前量」,在小學低年段甚至學前班就要孩子們「讀經」,是不合適的。
到第二學段,小學三四年級,「課標」開始重視敘事性作品的閱讀。
根據這個學段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學生喜歡具有生動形象、故事性較強的作品。
第三學段,「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對閱讀的水平也提出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從小學高年段開始,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範圍。
閱讀教學評價的建議,不只是課堂教學的,也適合課外閱讀。
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發展的資料,可採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
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讓學生有選擇,有自由度,不斷拓展閱讀空間
從中考或者高考的情況看,凡是形成了閱讀習慣的學生,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讀過很多「閒書」的,這一部分學生思想一般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他們往往也能在考試中名列前茅;而那些只熟習教材和教輔,課外閱讀「閒書」少,沒有閱讀習慣,即使考試成績不錯,視野都比較窄,思路也不太開展,往往是高分低能。
所以,在應試教育還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要兼顧一些,讓學生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使他們的愛好與潛力能在相對寬鬆的個性化閱讀中發展。
閱讀面寬了,思維開闊了,素養高了,反過來也是有利於考試拿到好成績的。
反思之六:老師是否知道學生的閱讀興趣?
現在的小學生喜歡讀些什麼?舉出一些被他們熱捧的書來看吧:《植物大戰殭屍》《怪物大師》《神奇校車》《查理九世》《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男生日記》《女生日記》,以及漫畫雜誌《幽默大師》《爆笑校園》《阿衰》,等等。
讀書其實是個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性情,甚至男生和女士,各自的讀書興趣可能都會有所不同。
閒書讀得多了,對閱讀能力肯定也有很大幫助,他們讀書的習慣養成了,閱讀和欣賞水平也會提高。
經典和青少年是會有些隔膜的,而且不一定喜歡。
怎麼辦?只能慢慢引導,不能強制。
其實孩子們成長過程,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興趣,他們會自我調整,自我塑造。
尊重學生的語文生活
語文課一定要高度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並能多少進入學生的語文生活。
閱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教學,都要高度注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
反思之七:讀書的情況是否在評價考試中得以體現?
語文教學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課內,或考試,很大程度上要看課外,看是否培養了閱讀的興趣與習慣。
現今有些地區中考或者高考,也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的閱讀面與知識面,有些題出得較活,光是讀教材教輔,是難於完成的。
這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推動就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命題所依賴的材料範圍將大大拓展
二、是更加注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非連續文本」。
)
三、有意識考查讀書的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四川高考語文試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
」
上語文課,要有培養讀書興趣這個意識,把讀書當作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要注意教學方式上對於讀書興趣的培養;語文課要教給學生讀書包括讀課外書的方法;一些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需要適當更新;要鼓勵讀閒書,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在評價考試中體現對讀書的重視。
語文課不要濫用多媒體。
不斷穿插使用多媒體,雖然很直觀,可是把課文講解與閱讀切割得零碎了。
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音響與文字,目迷五色,課堂好像活躍了,可是學生的閱讀被擠壓了,文字的感受與想像給干擾了,語文課非常看重的語感也被放逐了。
這樣的多媒體對語文學習並沒有好處。
過多依賴多媒體,還會制約老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很多老師得了「百度依賴症」,什麼都依賴網上給結論,有結論沒過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貼化。
語文教師必須是「讀書種子」
「前日有雜誌採訪我,問:孩子們都不太喜歡讀書,怎麼培養興趣?答:家長自己愛讀書,孩子自然也對書有興趣。
父母成天打麻將看電視聊大天,家裡完全沒有讀書的氣氛,怎麼可能要求孩子讀書?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言傳身教是第一位的。
如果能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習慣,加上陽光性格,比考上好學校更重要。
」
「職業性閱讀」
語文老師要養成讀書的良性生活方式。
如果老師自己不是「讀書種子",你的學生就很少可能會喜歡讀書。
要把當小學老師作為「志業」
教師是穩定的職業,是創造性的職業,一定會重新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持久的熱情,又有長遠的目光,那就是「志業」了,和純粹賺錢謀生的心境不一樣了。
應當少抱怨,懂平衡
當前課程改革有許多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實施起來都有困難,但還得補台,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去嘗試,推進,做一點是一點。
要有塊精神「自留地」
「在狀態中」,還能幫助抵制職業性疲倦。
最好的老師都不會滿足於當一個「教書匠」的。
多讀書,增學養,求發展
重要的是在整體素質提升方面下功夫,在志向和事業心方面下功夫,要培養專業興趣與專業敏感,拓寬視野,不斷更新知識。
專業發展是人生事業的發展的一部分,要有一點理想主義。
語文課要把讀書當作頭等大事。
老師先當好「讀書種子」。
拓展閱讀:
溫儒敏:用「連滾帶爬」的讀法培養閱讀興趣
讀書是一個很私密的事,是很個人化的一個事,照理說不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書目。
我記得好像是周作人說過,最不應該給別人看的就是自己的書房,一看到這個人的書房就知道這個人大致上是什麼樣子,他主要是對於文人來說的。
一般的學生,還沒有喜歡上讀書的人,我想給他一個書目還是必要的。
朱先生、新閱讀研究所、李希貴老師還有他們的團隊推出這個書目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甚至可以說是有功德的事情。
因為現在中國讀書的狀況很不好,所以我們如何提供一個書目,起碼有一個範圍,大家可以在這裡面選擇,這是很好的一個事情。
我看了一下你們編的這套書目,我覺得很好,特別是有些部分是有創意的,比如說你們有基本書目,有推薦書目,這個設計得很好,這樣就有一個彈性。
另外範圍也比較廣,我是很贊成的。
現在因為當代社會我們時代的要求不一樣,我們不能光讀文學的書,雖然小學生、初中生文學多一點,但是到了高中以後,我們不能光讀文學。
文學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但是還要讀其他社科的、人文的、科學的各個方面的書。
所以你們這個書目能夠照顧到其他一些範圍,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
現在一個問題,朱先生和李校長大家一起來討論,我想書目出來很好,也會有助於推動讀書的風氣,現在怎麼能夠讓它跟教學相結合?剛才顧之川也說到了這個事情,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現在我們語文教學怎麼能夠利用這些書目做兩件事?一是煥發興趣,有書目他沒有興趣照樣不讀,怎麼樣讓他有興趣?起碼你推薦了30本,他能夠讀3本就不錯了,能夠讀上10本他的興趣來了,怎麼引起他的興趣?這是我們語文教學裡面沒有解決的問題。
再就是提供方法,現在我們的書目裡面我看了一下,有些編得是不錯的,提供了很多方法。
但是大多數的推薦意見裡面,對方法的提示是不夠的。
對中學生來說,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個興趣,一個方法,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又有一個基本書目給他挑選,這樣就好辦了。
現在我們中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學的狀況不太好,不太好在哪裡呢?大家都說應試教育,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在應試教育下,我們同樣也可以把學生教得比較活,教得有興趣,不能把一切都推給應試教育。
而應試教育又改變不了,那麼怎麼辦?所以我們想以後新閱讀研究所也可以在這方面下點功夫,除了做書目,倡導這個風氣,幫助一線教師來改善他們的教學,激發興趣,給予方法。
現在中學生的語文教學基本上在方法和興趣方面都注意不夠,所以他所有的課本都是精讀,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生詞等等。
現在又搞了一個討論,沒有能夠通過課文閱讀的水平有所提高,口味有所改善。
剛才顧老師提到,現在語文課照理說應該是有精講,有泛讀。
但是你編教材如果編了20篇課文,裡面有15篇是精讀的,有5篇是泛讀的,他可以把你所有的講成面向考試的精讀,那就沒有味道了。
現在孩子們為什麼不喜歡讀書?跟這個有關係。
他所有都講得那麼精,講得那麼死,誰還有興趣?
最近我在海淀區給高三的老師上了一堂課,我就跟他們講,能不能教我們的高中生在兩個小時之內讀完15萬字的一篇小說?所有的高中老師都轟動起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我說你就沒有教好,有些書就必須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而且人大量的時間是泛讀。
但是恰巧我們現在不教這個,給你開的書單再好,他沒有這個閱讀面。
所以我們提倡,現在應該把精讀,泛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引申到課外,把我們課堂的語文生活和學生們課外的語文生活聯繫起來。
現在老師不一定了解學生們的語文生活,你講完了這一課,他下課之後開玩笑給你顛覆了。
前幾天有一個家長送他的孩子到英國去留學 ,去之前到我家裡玩,我問那個大小伙子平時讀什麼,他不太好意思,他說我上網閱讀,他一本正經的書都不閱讀,全部都是網上閱讀小說。
網上閱讀也能提升閱讀水平,但是口味是有問題的。
我跟他說,網上閱讀也好,但是網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垃圾,確實是這種情況,還是要讀一些基本的書。
所以你們這個《中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確實給中學生指定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我覺得是很好的。
目前中學生、小學生讀書的狀況不太好,小學比較好,到了初二是高峰,初二以後一路下滑,這是有統計數字的。
現在高中生完整的讀完幾本書,除了教輔考試的書以外是很少的。
到大學生也不樂觀,現在大學生也讀書,但是讀的也是很不實用的書。
現在我們成年人也讀書,現在中國人讀書非常實際。
最近到我們老家廣東去看了一下,我年輕的時候,50年代的新華書店現在還是那個樣子。
但是那個時候的新華書店還有一些世界原著各方面的書,現在一本書都沒有,你想找一本托斯陀耶夫斯基的根本不可能,全部都是風水、算命、股票,還有什麼怎麼40歲當一個成功的男人,什麼小女人情懷,大女人智慧,還有就是人脈設計,以前還有穿著就是生產力,現在搞八項規定,這樣的書賣不出去了。
我們現在中國人也在讀書,白領也在讀書,但是讀的太浮躁了。
不是說這些書完全不能讀,但是主要讀這些書,你想他的口味好在哪裡?
現在我們中小學生的閱讀除了我們教材教輔這方面,很重要的就是老師的閱讀。
你們有沒有一個教師閱讀的書目?現在教師閱讀的情況比中學生還要糟糕,我說這個話是有道理的。
他們主要是職業性閱讀,什麼叫職業性閱讀呢?就是明天、後天就要上課了,或者下個月要評職稱了,為了實現這些很實際的目標,現在趕緊閱讀。
除此之外,要有一種自由的閱讀,枕頭邊上放一本書,隨便翻一翻,這樣的閱讀很少。
很多雜誌比較多,現在很多中學教語文的老師,他讀的雜誌最多,一個是《讀者》,這還算好的,《讀者》辦得不錯,是應該給語文老師讀的,作為素材是可以的。
還有就是《知音》,我不是說《知音》不好,我也讓我的研究生研究了一下,《知音》為什麼影響這麼大?就是一個閱讀口味的問題。
我希望我們的新閱讀研究所下一步能不能把這個研究學術的性質也推到前台。
現在我們應該提倡讀閒書,最近在商務印書館他們有一個活動我沒有去,給他寫了一篇文章,就是提倡要讀閒書。
現在很多學校不要求學生讀閒書的,我想你們十一學校肯定沒有這樣的情況,現在很多學校裡面有,有些還要經過語文老師批准讀什麼書,他怎麼可能有興趣呢?還有我們很多觀念現在是不對的,以前講不動筆墨不看書,我看這要改一改,在一定狀態下可以。
但是所有書都不動筆墨不看書,累不累?還有所有閱讀都要指向寫作,累不累?這些都是觀念的問題,太累的事我們都做不了,要求孩子們怎麼做到呢?所以要研究這些問題,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剛才我仔細翻看了一下咱們這個書目,編得很好,幼兒類編得是非常好的。
我想防止了現在一種傾向,叫做學前教育小學化,幼兒閱讀是有講究的,他主要是親子閱讀,怎麼樣喜歡書,孩子們還不識字,怎麼讓他閱讀?我們不要搞小學化,現在小學發展很厲害。
最近我發現北京有些重點著名的小學,他採取了零水平,就是從頭教起。
那時候學校教育教的那一套完全沒有用了,從頭開始,這個很好,我贊成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幼兒的這套書目編得很好。
初中的、高中的也可以,就是有些閱讀的方法適當的教給他們。
舉個例子,我現在提倡小學生、初中生要學會連滾帶爬的讀,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沒有連滾帶爬的讀肯定培養不了閱讀興趣。
剛才周國平先生講到閱讀就是最初的戀愛,你戀愛搞得那麼面目可憎他怎麼戀愛?所以連滾帶爬是可以的。
我們想想,小時候我們讀書都是連滾帶爬,老師不怎麼管。
我記得我小學四五年級讀《西遊記》,很多字都不認識的,按照現代的語文教學說,你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我要查字典十次八次就沒有興趣了。
就是要跳過去,要猜讀,跳讀,要瀏覽,要學這個,當然有一部分要精讀。
我那個時候讀《西遊記》,看到寫風景的不看,看到詩詞的不看,到妖怪的多看兩下,一下子讀完了,就有信心了,後來的小說,三俠武藝,七俠武藝都看了,也沒有學壞。
我們怎麼找到方法,怎麼激發興趣是最重要的。
溫儒敏:高考作文應該擁有更多思辨性
問:您一直提倡學生在應試教育中要堅持大量閱讀,歷年來有沒有哪些高考命題給您印象深刻?
溫儒敏:近幾年來,高考語文命題所依賴的材料範圍大大拓展,開始更加注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甚至有意識地考察讀書的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比如,有很多省份的考題已經增加了涉及到課外閱讀的考題。
曾經有一年的浙江考題就讓學生去分析《紅樓夢》里的一段詩詞,而且沒有提到出處,假如沒有閱讀過《紅樓夢》自然就不會回答。
又比如,2014年江蘇高考卷的閱讀題《安娜之死》,如果之前閱讀過《安娜卡列尼娜》這部經典,回答起來就會很輕鬆。
問:您是怎麼看待閱讀在語文考試中的作用?
溫儒敏:實際上,從目前的高考情況來看,凡是平時形成閱讀習慣的學生,由於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讀過很多閒書,這部分學生思想一般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不少學生更容易在考試中名列前茅。
因此我建議學生在兼顧好考試的情況下,適當保留多點自由閱讀的空間。
閱讀面寬了,思維自然更加開闊,從而達到提高素養的目的,反過來也有利於語文考試拿到好成績。
我剛才也提到,很多地區的考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有些考題出得很靈活,如果學生一頭只栽到教材教輔中,是很難突破的。
這就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推動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問:高考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熱點,每年閱卷結束後,都會有奇文被網絡熱炒,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如何看待詩歌體作文受到限制?
溫儒敏:語文是綜合性的學科,有著非常強的社會性,大家都比較關心,而且都能發表意見,但是不能以網絡的導向作為作文導向的依據,高考語文不能跟著網絡走。
在我看來,高考作文應該擁有更多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尤其是近年來作文的「文藝腔」偏重,也得適當糾偏。
而詩歌體作文在評判上比較容易陷入主觀判斷,因此我認為也不宜作為高考作文的文體。
問:您是怎麼看待目前高考作文所占的比重的?
溫儒敏:現在普遍地區的高考作文占分比重是60分,但有的地區已經占到70分,比如上海。
但我認為不能再高了。
因為從學理上來看,作文占比重應該重一點,因為作文體現了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是從考試的角度來看,則是不能再高了,由於作文的評分滲透了一些主觀的判斷,如果作文占比再高的話,會影響到高考語文成績的準確度。
轉載請註明來源:溫儒敏: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小學語文頭等大事!
溫儒敏: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小學語文頭等大事
「語文教學的本質還是多讀書。」在語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亂的當今,重新提出這個樸素的道理,從「多讀書」的角度去闡釋語文的本質,是有現實意義的。聽說讀寫,哪個最重要?「讀」最重要。 培養讀書的興趣與習...
語文老師看過來——關於語文教學的24條建議
小編也是一名老師,現在剛開始放寒假。一學期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放假期間偶爾也看看書瀏覽新聞資訊,看到部編教材主編溫儒敏給語文老師的24條建議,所以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你教的可能是「假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語文教學23個金句
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北大中文系溫儒敏教授在多次採訪中談及語文教學相關問題,金句頻出,發人深省,值得廣大語文教師仔細思考,改進自己的教學。今天老師吧特摘錄23句如下,供老師和家長們收藏閱讀。溫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