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看諸葛亮的輝煌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
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
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
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諸葛亮的性格:小心謹慎 曠世濟民
2、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
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
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
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
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
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
」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
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
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
大火迅速燒起來。
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并吞江東。
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
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
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
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表喬公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目羞花之貌。
操曾發誓:「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
」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
將軍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
操必班師矣。
此范蠢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此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6、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
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7、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
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
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
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
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
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
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
」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
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
9、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
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洒掃。
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
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智勇雙全 沉著冷靜 知己知彼 膽識過人
10、揮淚斬馬謖
馬謖自告奮勇駐守街亭,遇到了魏將張郃所率主力部隊的抵抗。
馬謖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聽從部將王平的建議,在眾寡不敵的形勢下,居然不下據城,而舍水上山,結果被張郃軍隊切斷水道,殺得大敗。
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局頓時變成敗局。
儘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但是,為了嚴明軍紀,他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還上疏朝廷,自請貶官三級,追究個人「不能訓章明法」、用人不當的責任。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軍紀嚴明,以身作則
11、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
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
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
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
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洒風度。
12、六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態勢,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
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陰平,打敗魏援軍,占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
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
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
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
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
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
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
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
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
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
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意志堅定 性格倔強
13、七擒孟獲
孔明歸到寨中,升帳而坐,謂眾將曰:「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
我料敵人必算吾於林木多處埋伏,吾卻空設旌旗,實無兵馬,疑其心也。
吾令魏文長連輸十五陣者,堅其心也。
吾見盤蛇谷止一條路,兩壁廂皆是光石,並無樹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馬岱將黑油櫃安排於谷中,車中油櫃內,皆是預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藥線;才一發動,山損石裂。
吾又令趙子龍預備草車,安排於谷中。
又于山上準備大木亂石。
卻令魏延賺兀突骨並藤甲軍入谷,放出魏延,即斷其路,隨後焚之。
吾聞:『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
』藤甲雖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見火必著。
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眾將拜伏曰:「丞相天機,鬼神莫測也!」孔明令押過孟獲來。
孟獲跪於帳下。
孔明令去其縛,教且在別帳與酒食壓驚。
孔明喚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
卻說孟獲與祝融夫人並孟優、帶來洞主、一切宗黨在別帳飲酒。
忽一人人帳謂孟獲曰:「丞相面羞,不欲與公相見。
特令我來放公回去,再招人馬來決勝負。
公今可速去。
」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
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跪於帳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以德服人
14、星落五丈原
次曰,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
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
待我功成之曰,即當歸隱。
後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後日本詩人土井晚翠拿這句詩作題目,詠嘆諸葛亮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國演義上說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其實三國志的記載很簡單,結合資治通鑑,諸葛亮從建興五年開始第一次出兵,前後共五次。這五次中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了祁山,第二次碰見赫昭死活守著陳倉...
諸葛亮五次北伐,不取長安直逼隴右,毛主席是這麼分析的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為了統一中原,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劉備亡故後,曹魏開始將主要精力用來對付孫吳。此時曹魏的關中、隴西等地軍備鬆懈,而蜀軍卻在經歷過南征和兩年操練,軍力已經大大的提高...
諸葛亮虎頭蛇尾的第一次北伐
也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太過於出名,所以大家對於三國演義的了解程度往往大於三國志與裴注等書,其實這種結果也有其必然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三國演義寫的太好了,人物刻畫非常細膩,故事情節又非常的合情合...
六出祁山都是因為什麼失敗了?網友:都是關羽留下的禍端啊!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便把軍政大權全權交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忠心耿耿地為蜀國鞠躬盡瘁,為了保全自己的國家,還六出祁山,那六出祁山都是因為什麼而失敗的呢?
諸葛亮北伐中原,出兵祁山僅兩次!有一次還是被曹魏追過來的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為了蜀漢大業,統一中原,開始北伐。諸葛亮北伐的決策,是貫徹落實《隆中對》策,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成就霸業的正確軍事舉措和重要戰略方針。而現在很多人習慣用「六出祁山」來稱謂諸...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三國演義》六出祁山
《三國演義》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態勢,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
三國時期曾有三人用過空城計,最成功的並非諸葛亮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有名的人物!,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是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今山東)三國騎士蜀漢丞相,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
同樣在諸葛亮北伐中戰敗,馬謖被斬首,趙云為何只是官降三級?
關羽兵敗麥城後劉備悲痛萬分,親率4萬大軍為關羽報仇,遭東吳大將陸遜火攻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因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希望諸葛亮能光復漢室北定中原。諸葛亮平定了內部南方部族叛亂後,擺在眼前的只有...
出師未捷身先死,六出祁山是否真,諸葛亮幾齣祁山?
總是說諸葛亮「六出祁山」,百折不撓尋找一切出兵機會,盡忠盡節直到公元234年8月病死五丈原軍中。諸葛丞相真的是「六出」祁山麼,他的進攻方向是從漢中向西北,但不是每次都是必出祁山,還有司馬懿是在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