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是如何為後代登基掃平道路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太祖去世後,還留有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

太宗繼位之初,德昭封為節度使和郡王。

太宗征遼時,德昭從征幽州。

高粱河之戰,宋軍慘敗,太宗隻身逃脫,一是失蹤。

這時有人提議立德昭為帝,此議因太宗生還自然作罷。

回京後,太宗因為北伐不利,便久久擱置此前平定北漢之賞,引起將士紛紛議論。

於是,趙德昭便為將士們請賞,認為即使與遼作戰失敗了,還是應該賞賜平北漢有功的將領。

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就說:「待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

」此言一出,暗伏殺機,德昭惶恐萬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回家後便自刎身亡。

德昭死時年僅29歲。

兩年以後,德芳又離奇地「病死」,年僅23歲。

於是,太宗皇位繼承的兩大「隱患」被消除了。

德昭兄弟死後,對皇位能構成威脅的就只剩下太宗幼弟秦王廷美了。

趙普假借揭發政敵盧多遜私交秦王廷美,一舉消滅了政敵和表了忠心。

太宗趁機興大獄,剪除了太祖的舊臣多人,廷美勒歸私第,其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

趙普進一步挑唆開封知府李符上言說廷美不思改過,多怨望。

於是,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太宗命人嚴加監管。

廷美氣憤難平,兩年後便死在房州,年僅38歲。

廷美死後,太宗竟稱廷美乃是乳母陳國夫人耿氏之子,並非杜太后所生,徹底地將廷美排除在皇位繼承者之外。

廷美死後,趙光義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傳位給兒子了。

但是,費盡心機的趙光義沒有想到,他自己家的事也這樣複雜。

趙光義長子元佐文武雙全,長得又像太宗,為太宗深喜。

元佐還曾經隨太宗出征過太原、幽薊,軍中頗有影響。

太宗迫害廷美時,極力營救,但未成。

廷美死於房州,元佐得訊後,悲憤成疾,竟至發狂。

雍熙二年(985)重陽節,太宗召集幾個兒子在宮苑中飲宴,因元佐病未痊癒,就沒有派人請他。

散宴後,太宗次子陳王元佑去看望元佐告知設宴事,元佐怒道:「汝等與至尊宴射,而我不預焉,是為君父所棄也。

」大醉後放火焚燒宮院。

太宗怒不可遏,眾人營救不得,廢元佐為庶人。

元佐的同母弟真宗即位後厚待元佐,而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後,終身未相見。

元佐死於仁宗天聖五年(1027),享年62歲。

趙元佐火燒宮殿被廢為庶人,得益最多的是趙光義次子陳王趙元佑(又是一個趙老二!),重陽宮宴之後,趙元佑特意去見趙元佐,其動機可疑。

而且何至於趙元佐怒燒宮殿,趙元佑給哥哥說了什麼?又何至於趙光義決意廢長子為庶人,趙元佑對父親又說了什麼?雍熙三年七月,元佑改名元僖,封開封尹(他老子當皇帝前坐過十年的位子)兼侍中,儼然准皇儲。

同年,雍熙北伐失利。

元僖上疏論及伐遼之事,為太宗嘉納。

元僖與趙普交好,上疏建議太宗重新任用趙普為相。

端拱元年(988),趙普三度為相,威權復振。

陳王元僖也晉封許王,更加鞏固了皇儲地位。

趙普罷相後,元僖又與另一位宰相呂蒙正關係密切。

趙元僖可說順風滿帆。

但是,事出意外,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早朝回府,便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

太宗極為悲傷,罷朝五日,贈皇太子,並寫下《思亡子詩》。

後來知道,趙元僖是被他自己的寵妾張氏毒死的,更可悲的是被張氏誤殺的。

張氏要毒殺的是趙元僖的正妻,謀奪正妻位的。

趙元僖陰柔權謀,酷似其父,可惜沒有其父的好運。

在寇準的支持下,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

太宗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師之人見到太子都歡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後很不高興,馬上召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也?」這個趙二,連兒子也不放心啊!幸得寇準說:「陛下擇所以付神器者,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

」太宗聽後才消氣,請寇準喝酒,大醉方罷。

寇準還真是會說話。

太宗箭傷日重,開始設法保住太子皇位,其重要措施就是起用老臣呂端為相,呂端為相時已61歲。

當時,曾有人反對用呂端為相,說他為人糊塗,太宗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呂端果然不負所托,至道三年(997)三月,太宗駕崩,李皇后與宦官王繼恩等人企圖另立元佐為帝,幸得呂端處置得當,才得以保證趙恆登基為帝,是為宋真宗。

趙光義死後,皇帝是他的兒子,兒子續傳孫子,一直到宋高宗趙構。

趙構有一個親子,可惜三歲時夭折,後來患上了不育症,所以沒有兒子。

趙構於是找來了兩個養子,都是趙匡胤的後代。

其中的趙昚(趙德芳的後代),後來成為宋孝宗。

有這樣一個說法。

當時金、宋都有一個傳聞,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相貌極似趙匡胤,所以民間傳言,完顏阿骨打是趙匡胤轉世為趙光義奪其子皇帝位來復仇。

趙構生母韋太后(曾被金人關押,後來談判送回)也相信這個傳言,特地勸說趙構,傳位給趙匡胤後人,以解開趙匡胤趙光義二繫世代恩怨,趙構聽從了韋太后。

此事可能為真。

趙構的選擇是對的。

後來,趙構去當太上皇,趙昚對他非常孝順(所以叫孝宗),趙構得享高壽,八十一歲去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宋十八帝之二,毛主席眼中的小人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