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大事不糊塗——沒有他,宋朝第三任皇帝會是個瘋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宋時期的中國形勢

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兄長的皇位之後,宋朝皇族中便接連出現了幾個怪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光義北伐契丹失敗之後,曾經訓斥皇子(當時太祖、太宗以及趙廷美三人的兒子都被稱為皇子)趙德昭,隨後趙德昭自殺。

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太祖次子趙德芳突然病逝,年僅23歲。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遭到一貶再貶的皇弟趙廷美死於房州(在今湖北省)。

至此,對趙光義皇位最有威脅的三個人已經全都不在人世,趙宋皇位的傳承被鎖定在了趙光義一家。

宋太宗趙光義

然而,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提到,趙光義本人並不著急冊立太子,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民心不服,也許是因為趙光義有選擇困難症,在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曾有宋沆等五位大臣聯名上書,請求冊立太子,結果他們都遭到了趙光義的嚴厲處分,此時趙光義的皇長子趙元佐已經26歲了。

北宋名相寇準

四年之後的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趙光義已經明顯感覺自己身體素質每況愈下——他曾經在北伐時受過箭傷,便急忙把遠在青州的寇準召進京城。

當時他一面撫摸著已經浮腫潰爛的腳,一面譴責寇準來得太晚了。

隨後便切入正題:哪個皇子可以繼承大宋皇位?寇準這個老油條顧左右而言他:「這件大事,不應該和宦官、婦人、近臣商量,希望陛下能選擇一個人心所向的明君。

」太宗又問他皇三子趙元侃行不行,寇準回答「知子莫若父。

」於是趙光義便決定立趙元侃為皇太子,給他賜名趙恆。

北宋皇宮復原模型

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趙光義也很無奈——在皇帝趙廷美被貶並最終抑鬱身亡之時,叔侄情深的皇長子趙元佐非常惱怒,最終導致了自己精神失常。

趙光義曾經對趙元佐精心培養,並且早就認定了要傳位給他,但是趙元佐經常神志不清,甚至還曾經防火焚燒宮殿,氣得趙光義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所以趙元佐就被派出了。

次子趙元僖(即趙元佑)變成了趙光義的最佳選擇,此人在長相和性格上都與趙光義很像,並且在大臣中也很有威望,在雍熙年間曾經被任命為開封府尹並加封許王,可是他竟然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突然病逝,年僅二十七歲。

此時,三子趙元侃成了最佳選擇。

宋真宗趙恆

至道元年(公元997年),59歲的趙光義在萬歲殿駕崩,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宮廷政變——沒有子嗣的皇后李氏聯合太監王繼恩,打算擁立皇長子趙元佐為皇帝,以達到垂簾聽政的目的。

他們首先要剷除的就是忠於太宗、太子的朝廷重臣,比如宰相呂端。

王繼恩奉命前往宰相府,召呂端進宮,但敏感的呂端卻果斷地將王繼恩鎖在閣樓中。

李皇后聽說之後,派人傳話過來:「宮車已宴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何如?」呂端的回答很乾脆:「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

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先帝之命,更有異議?」

呂端雕塑

李皇后的政變失敗了,他率領百官在宮中擁立太子趙恆在大行皇帝靈柩前即位。

但當時趙恆與百官之間隔著一道帘子,所以呂端拒不跪拜——看不清太子的臉,就不能確定他的太子身份!所以他「請捲簾」,並且「升殿審視」,審視過後,呂端才走下台階,率領群臣叩頭並高呼萬歲。

毛主席筆跡

太宗在位之時,曾經評論呂端,說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就此寫出一副名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給這位宰相一個很高的評價,因為如果沒有他,宋朝第三任皇帝就會是個瘋子,宋朝可能會因此而進入一個黑暗時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有一個宰相,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名揚天下

中國歷史上幾乎每一次的皇位交接都會引起一系列的爭鬥,太子之爭引起的朝廷分裂、大臣之間的黨爭的例子數不勝數。不過在北宋有一宰相在立太子這件大事上不糊塗,確保了政權的平穩交接。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北宋...

宋真宗差點失去皇位 多虧呂端機智平息政變

宋真宗差點失去皇位 多虧呂端機智平息政變宋真宗趙恆,原名德昌,後改名元侃,被冊封為太子後又改名為趙恆。他本是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個兒子,即使是被冊封為太子之後,也差一點沒能繼承皇位,一場未遂的政變後...

如果沒有此人,宋朝第三任皇帝可能是個瘋子!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宋太宗趙光義是一個不幸的父親,他好不容易當上皇帝,除掉了弟弟趙廷美、侄子趙德昭和趙德芳,把皇位限定在自己一家,但是他的兒子卻出了問題:大兒子趙元佐因為叔叔趙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