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三謀士,第一竟然不是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郭嘉 潁川有一浪子,素有鬼才之稱。
有詩曰: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毛爺爺曾經這樣評價郭嘉,有道是:才是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三國時期有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1.周瑜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
。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在三國的英雄中,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
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
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
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
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
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
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
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係不好。
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
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
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
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
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
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
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1.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實,歷史對諸葛亮添加了過多的讚揚,卻沒有人真正地批評過他。
大家翻開歷史書,蜀漢為什麼會滅亡呢?其實劉備臨終對諸葛亮說要他輔佐劉禪,可是他卻一切包辦,導致劉禪沒有任何辦事能力,因此後來信任宦官,導致蜀漢滅亡。
而且,諸葛亮沒有把他的本領找個繼承人繼承衣缽。
他在一出祁山時就在天水收了姜維,可一直到臨死,他都沒有認真教育過姜維,只給了他一本書。
還有,諸葛亮把荊州占住不放,結果與東吳不和,直接導致了關羽的犧牲,間接讓張飛與劉備都相繼被害。
接著,我們就要講到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榮耀與錯誤——征南蠻、伐北魏。
其實,當時諸葛亮剛剛打下川地,百姓剛喘息一兩年,又勞師出征,勞民傷財,實不可取。
而且,當時的天下大勢是與東吳有不和,後方不固,而魏雖撤勝諸葛亮一籌的司馬懿,但急切之間,曹睿還是會首先把兵權賦予他。
因此,天時不利,地利不得,人和不順,諸葛亮的出徵實為徒勞之舉。
按當時的大勢,如果諸葛亮還算有一點眼光,應該派精兵猛將把住北、東、南三個關口,盡力與東吳和好,這是外交;整理好政事,再教教劉禪基本的為君之道,此為內政;最後,再廣泛培養人才,精中選精,給自己找個徒弟,再給國家找些棟樑之才,這才是長遠之計。
等到大勢有變,曹睿被麻痹,司馬懿真正被疏遠時再出兵,起碼成功的幾率要大得多。
所以,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可悲的人。
周瑜並非氣因病去世,竟隱藏著孫權的驚天秘密!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
三國不容忽視的八大軍事家,周瑜排名第五,第一實至名歸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瑰麗磅礴、激情澎湃、戰爭持續不斷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軍事家接踵湧現的時代。隨著川大歷史教授方北辰《三國軍事家的分級量化評判探索》中對三國時期的軍事家進行了量化打分,我們...
正史中才華橫溢又帥氣的周瑜如何成為演義中的那個小氣周郎的?
三國的歷史因為一本《三國演義》而精彩,同時也因為《三國演義》很多歷史上真實的人物變得不那麼真實,其中吳國的周瑜便是其中不被變得不那麼真實的人,那麼真正歷史上的周瑜三怎麼樣的呢?
三氣周瑜:歷史上的周瑜之死另有原因
(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
三國五大謀士終極排行榜,周瑜墊底,郭嘉僅第三!
五、周瑜周瑜,三國時期吳國的統帥。孫策死後,周瑜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建安十三年主張與劉備聯手抗曹,赤壁大戰中火燒曹營奠定了之後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史中關於周瑜有著「性度恢廓」「實奇才也」的讚...
三國智力大排比,沒想到第一名竟是這三人的老師
今天小編就根據《三國演義》來大致的排下三國的各個風雲人物的智力,《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各個人物的介紹並不一樣,雖說《三國演義》不乏對各路人物的過度神話,但還是有一點根據的,史實還是要跟著歷史...
孫權手下四大都督,保東吳百年江山,卻因小說之故,一直被「黑」
每每看到盪氣迴腸的《三國演義》,都為那段風雲際會的三國史感嘆不已,真是一個人才輩出、英雄雲集的時代;但是書中以劉備的蜀漢作為正派、曹操的曹魏作為反派,孫權的東吳似乎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三國中的四個二哥,一個成神,一個半神,一個稱帝,一個三國霸主
都說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一個叫二哥的人,但是最牛的那些二哥還是三國時期的文臣武將,三國中最有名的二哥,非關羽莫屬了,但是在那個時候排行老二的可不止關羽一人,一人被三國描寫的半人半神,一人稱帝,還...
三國36歲就死了的著名人物,有統帥、謀臣、皇帝,一個比一個大咖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風雲變化,天下亂世爭雄的年代,想要長壽,貌似還是有點困難。由於戰爭、瘟疫盛行,饑荒,醫療技術水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死亡率偏高,導致很多著名人物英年早逝。我們以36歲為...
諸葛亮和周瑜給人印象中的形象和他兩的真實年齡相符嗎
說起諸葛亮和周瑜,我們都會想起的是赤壁之戰時兩個人的形象來。孔明長衫綸巾,羽扇輕搖,氣度儒雅,頦下長須飄飄,像一個睿智的長者。而周瑜氣宇軒昂,一身戎裝,身姿挺拔,帶劍而立,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
三國英年早逝的三大一流謀臣,若他們還在,魏蜀吳不一定會存在
當懷才的人苦於沒有機會一展身手的時候,當心懷大志的人卻壯志不能酬的時候,他們便會發出感慨,自己生在三國該多好,憑藉自己的一身本領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國亂世,各個勢力求賢若渴,是真英才,就極少有...
三國里三大頂級統帥,各占一席,唯有吳的最早死
三國演義里的頂級軍事統帥,總體的來說有曹操、周瑜、孫策、關羽,諸葛亮、曹真、司馬懿、呂蒙、陸遜、鄧艾、姜維、陸抗、羊祜等人。其中若論對時局影響最大的,大概有三位,我認為,這三位其實,其他的就仁者...
被歷史推崇的三國九大著名上將,五虎上將占其二,其餘都是浮雲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從黃巾起義動搖了漢末天下開始,漢末就進入長達一個世紀的動亂時期,尤其是魏蜀吳三分天下之後,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時常爆發,在這個時候,名將湧現眾多,然而真正被歷史認可三國頂級名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