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道教至尊,他也想在亂世稱雄,陳摶老祖是如何成為神仙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說中的歷史11:陳摶老祖其人其事

陳希夷睡功圖

《喻世明言》卷十四「陳希夷四辭朝命」,與到一位半人半仙的「希夷先生陳摶」。

據說他特別能睡覺,一覺睡了八百年。

或說他睡時多,醒時少,壽止一百十八歲。

有關他的傳說,輯起來,可以寫成一本小書。

千百年來,他被人們尊稱為「陳摶老祖」,道教信徒將他捧作太上老君和張天師以後的道教至尊。

這位神秘人物究竟是何許人也?

先說他的出生,就已經是非常怪異了。

《群談采余》載,有個漁翁打魚時網到一隻大肉球,帶回家去準備煮來吃,忽然雷電繞室大震,漁翁惶駭,取出擲地,肉球迸裂,跳出個小孩子來。

這小孩跟隨漁翁姓陳。

古時的名人,往往有「夢日入懷」、「異香滿室」、「遙聞天樂」之類的表示出身高貴的象徵,而我們的陳老祖卻只是個肉球兒,可以推想他也許是個棄嬰,被漁翁收養,後來他「發達」了,後人牽強附會,編造出這樣的神話來。

他是個聰明絕頂的孩子。

《青瑣高議》載他十五歲的時候,「詩、禮、書、數之書莫不考究」。

他會寫詩,後唐時考過進士,失意而訪道求仙。

中年時過著漂泊的生活。

六十歲後,隱居武當山,還壯心不息,曾寫詩道:

萬事若在手,百年聊稱情。

他時南面去,記得此岩名。

這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反詩」。

「萬事在手」,意味著大權在握。

「南面」,自有稱王之意。

他甚至說到出口,據元張輅《太華希夷志》載:

陳摶一天拿著鏡子,照了又照,嘆口氣說「非仙而即帝!」好傢夥!不做神仙也得做皇帝。

這個老頭在五代的亂世中有如此想法是不足為奇的,他親眼見到那些小朝廷如走馬燈般的換個不停。

什麼朱溫啊,石敬塘啊,劉知遠啊,都是些草莽之夫,乘時崛起,過過皇帝癮,那麼 飽學之士陳摶為何不可以?周世宗柴榮認為他「必有奇才遠略」,曾召他到京師暗中監視,陳摶不願意出仕,裝瘋賣傻,才被放歸華山。

陳摶字圖南,這個字很了不得。

源出《莊子·逍遙遊》:「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如垂天之雲。

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果然,周世宗一死,他看到機會來了,便乘著白騾子,率領了幾百位惡少年,準備占據州縣,乘著後周主少國疑,自己也過一把皇帝癮。

途中他聽說趙匡胤篡周稱帝,便大笑墜騾,說「天下於是定矣!」折回頭去,從此隱居華山。

他的大笑,是失望的笑,也是希望的笑。

宋太祖像。

趙匡胤篡周后,陳摶知天下已定,放棄爭奪天下。

據說他曾為宋太祖出了「杯酒釋兵權」的主意,實行中央集權,武人再不能發動政變,天下也就太平了。

宋太宗之時,他還兩度入朝,提出「遠近輕重」的治國方針,並解釋說「遠者遠招賢士,近者近去佞臣,輕者輕賦萬民,重者重賞三軍。

」由此可知,他還是一位撥亂濟世的槃槃大才。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太極圖》,相傳此圖傳自陳摶。

圖中的大圓圈代表太極,它由陰陽(黑白)兩部分組成,陰陽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為補充,互相消長,陰盛則陽消,陽盛則陰消。

兩個黑白小圈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自陽中來,陽也從陰中發生。

道家就這樣解釋世間的對立統一關係。

陳摶還是位著名的氣功大師。

他的「睡「,實際上是在練功,《堅瓠續集》載,周世宗曾把陳摶關在房間裡,一個月不給飲食,陳摶依舊沉沉大睡,他的「蟄龍法」、「胎息法」,都是練睡功,可以做到呼吸出入無息,心跳減緩,甚至六脈全無。

真瑜珈和瑜珈大師相媲美。

陳摶本是一個有政治報負的山中英雄,以煉丹修道之名聚集起會眾,準備救天下、幹大事。

他數次進入朝廷,尋找機會。

當發現趙氏兄弟的政治才幹之後,便傾全力支持他們奪權,治理天下。

那時,他已傾服於趙氏兄弟的能力,放棄了獨霸一方的草莽英雄地位。

同時,他也明白了自己「方外人士」的出身,無法在朝堂之中再當大官,大概也受不了那份拘束,於是就返回華山閒居。

但在需要的時候他還是再度出山,助帝王治理天下。

陳摶是很聰明的人,他能聚集道教信眾,肯定是精通黃白之術,符籙之法,沒有這些法術,他又如何能獲得道教信眾的追隨?但他每次與皇帝和大臣們會晤,都坦率地告訴他們,這些奇門法術只是騙老百姓的小法術,治理好天下的關鍵還在政治謀略,這些話很讓皇帝們受用。

皇帝們需要的,即是一個對小民們以法術愚弄、對自己坦率忠誠的宗教領袖,為自己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而服務。

而陳摶是具有這種素質的,是統治者極為需要的人。

於是,皇帝們便以世俗的權力,進一步做神化陳摶的宣傳,久而久之,真人陳摶就變成陳摶老祖了。

仔細思忖,歷史上一切傳說中的教主、神仙,莫不是這麼一個過程。

道教廟宇中的陳摶老祖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