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傳奇道人陳摶軼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安岳雲居山陳摶墓

陳摶書法「福壽」二字題刻

他下棋贏了宋太祖一座華山 ……

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陳摶是一位重要人物。

他對於理學的奠基人周敦頤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具有不可忽視的開源之功。

他被後人稱為「陳摶老祖」。

陳摶(871年—989年),賜號「希夷先生」。

四川普州(今安岳縣)人,五代宋初時著名學術大師。

陵墓在安岳雲居山

在安岳縣城紫竹公園後雲居山真相寺後面,有座至今基本完好的陳希夷(陳摶)墓。

陵墓坐北向南,墓基寬約17米,高約4米,為石砌。

墓頂為土丘,後部有一小石坊。

墓的正面有石砌墓門,兩旁有石梯可上墓頂。

墓門有石刻題額及對聯,對聯之間為《陳希夷自贊像》碑。

門額刻「華報歸來」四字,兩側對聯的文字是:「先生不必仍長睡,天下於今已太平。

嘉靖癸酉季春曾錫齡。

」《陳希夷自贊像》系嵌入的一通石碑,高2米,寬0.92米。

碑的中下部刻陳摶像,上部有自贊和題款:「陳希夷自贊:一念之善,則天神、地祇、祥風、和氣皆在於此;一念之惡,則妖星、厲鬼、凶荒、札瘥皆生於此。

是以君子慎其獨。

』洪武甲戌秋月重陽日安岳縣迪功郎縣丞陳觀重建,教諭謝復恭敬書。

從《自贊》碑來看,此墓是明太祖洪武甲戌年(1394)重建,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又經培修,並於墓門增刻對聯和門額。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英籍華人作家韓素音曾到此並捐款重修。

墓門兩側的石壁上還留有後世題刻。

東側石壁上刻字石高0.75米,寬0.5米,一些文字已風化剝落。

至今,仍清晰可見的有「圖南仙跡」「希夷煉丹處」等題刻。

今安岳縣城南十五公里思賢鄉境內,有古地名「陳摶壩」。

見了皇帝居然不叩首

後唐長興年間,政治局勢動盪,後唐王室內部危機四起。

陳摶考取功名的希望破滅。

《宋史》記載「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

從此,他的人生道路發生了重大變化。

離開繁華的鬧市,有孫君仿、獐皮處士兩位「高尚之人」指點陳摶到武當山九室岩隱居。

隱修期間,陳摶四處出遊,足跡遍布武當、華山、峨眉、蓬萊等名山大川。

在邛州(今邛崍)天慶觀,向何昌一學習「鎖鼻術」,就是他後來影響很大的「睡功」。

出遊尋訪期間,陳摶還遇到一位對他至關重要的老師麻衣道者。

後來民間流行的《麻衣相法》《神相全編》《神相鐵關刀》等奇書,皆託名麻衣道者和陳摶。

移居華山後,陳摶深修睡功之法,被稱為「華山高臥」。

有一天,有個樵夫見山凹里有個屍骸,上積一寸厚的塵埃。

樵夫心中憐憫,去搬動準備埋掉。

看時,卻認得是陳摶先生。

樵夫道:「好個陳摶先生,不知如何死在這裡?」這時先生把腰一伸,睜開雙眼:「正睡得快活,何人攪醒我來?」

名聲傳到了當時的後唐明宗皇帝那裡,他御筆親書派使者持詔征陳摶出山。

陳摶見了天子站而不跪,旁人大驚失色,但明宗感嘆道:「高士是不用常禮來對待的」,還將他送到禮賢賓館。

陳摶早晚只是在蒲團上打坐。

有人向明宗建議:此時外面風雪交加,陛下可賜一壇佳釀,再送美女三人。

如果他喝了酒,收了美女,就不愁他不出山了。

明宗便差人將佳釀和美女送去。

陳摶照單全收。

哪知第二天明宗派人前去加封官爵時,房間裡只有三位美女還在,陳摶已不見蹤影。

下棋贏太祖一座華山

晚唐五代時期,當時還是軍卒的趙匡胤隨軍至陝西,過華山時聞聽山上有一道士,人稱陳摶老祖,棋下得極好,不覺技癢,登上華山去找老道下棋。

陳摶老祖見他只不過是個軍卒,不願對弈。

趙匡胤一聽急了,便說要以整座華山為賭。

陳摶早就看出他有帝王之相,正等著這句話呢,當然滿口應允,還說:「空口無憑,要寫個文約為證。

」趙匡胤想,華山又不是我的,輸了就輸了,立個文約何妨?陳摶寫了文約,還讓趙匡胤壓了指印。

趙匡胤求勝心切,用炮誤打一車,被陳摶獨馬取勝。

趙匡胤得天下後兌現諾言,將華山賜予陳摶做道場。

陳摶與宋太祖、太宗都關係密切。

宋太祖開國後第一個中央集權措施「杯酒釋兵權」,據說是陳摶的建議。

《畫慢錄》記載:「太祖深鑒唐末、五代藩鎮跋扈,即位盡收諸鎮之兵,列之徽甸,節鎮唯置州事……或雲,陳希夷之策。

宋太宗對待陳摶更加厚禮,多次召見虛心聽他的高見。

如選定王位繼承人,宋太宗想藉助陳摶的相面術來解決繼承人問題。

當徵求陳摶的意見時,陳摶善於領會太宗的真實意圖,只見到襄王的兩個傭人,就返回報告:其傭人是貴人,則主人自是大貴可知。

太宗聽後大喜,於是爭論不休的「建儲之議遂定」,即日宣召,立襄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宋端拱二年(989)秋,陳摶盤坐在地,右手支頤,讓門人離去,閉目而逝。

許永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