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曹操真有這麼無恥嗎?
文章推薦指數: 81 %
董卓通緝懸賞自己的事,曹操一定也知道。
真是因為知道,所有緊張,才發生了之後殺死呂伯奢一家八口的事。
更有了因為三國演義加工,為大家熟知的曹操的口頭禪「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
但三國演義因為曹操奸臣、大白臉這個角色定位,進行了深度的喜劇加工,可信度不高,我們回到真實的歷史情景里,看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曹操從洛陽開始往東跑,想先回到自己的老家譙(今安徽亳州),中間路過,成皋(今河南滎陽)。
而在成皋,有曹家的一個老熟人呂伯奢,於是曹操就帶著跟隨自己的幾個人去了呂伯奢家,而這時呂伯奢不在家。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被記錄在三個地方,有三個不同的版本,而且同時被裴松之在注三國志中引用。
在王沈的《魏書》里是這樣記載的:「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在魏國人做的傳記里明顯是向著曹操,說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們想劫持曹操,曹操才殺人的,於情於理顯然不能讓人信服。
我們接著看《世說新語》里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太祖過伯奢。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比較起魏書來,曹操因為疑心呂伯奢兒子們接到了董卓詔令,所以才殺了呂伯奢家八人。
於情於理,算是能說的通。
我們再看《孫盛雜記》中的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
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這個版本和《世說新語》里的基本一致,只是添加了一些具體的情景描寫——聞其食器聲,當然最關鍵的是加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驚天動地的話。
易中天品三國對這事有詳細的論述,說明「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與我們所理解的「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之間意思的不同,特彆強調了在說這句話之前曹操的表情——悽愴。
曹操顯然不是高興自豪的說,而是悲傷懷疑的說的,在《孫盛雜記》的記載中。
對比分析一下這三個版本,可以看到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肯定是發生了,而且大致的情節,和《世說新語》描述的相像。
《魏書》的說法太牽強了,而《孫盛雜記》情節和《世說新語》相仿,但明顯加了不少演義的成分,特別是曹操說的那句話。
可從文學腳本的角度看,《孫盛雜記》明顯是一個更好的腳步,也更吸引人,自然也更為大家熟知。
而三國演義的版本,明顯是在《孫盛雜記》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工。
而且添加了陳宮、呂伯奢兩個人物,還有了曹操在回來的路上碰上呂伯奢,把呂伯奢也殺了的情景。
讓曹操這個人,更顯得殘忍。
但真實的歷史可不是這樣。
我們再簡單分析一下,這時的曹操,慌忙離開京城,而且一路被通緝令所困,警覺性高是自然而然的事。
呂伯奢家裡的幾個兒子,是否真的有拿住曹操去交給董卓的舉動不可知,但明顯讓曹操產生了懷疑。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生的困局中,是個人都會有曹操的一樣的舉動的。
不過無論如何曹操是錯殺了呂伯奢一家,接下來曹操還有面臨更兇險的事情。
墨說三國:曹操有沒有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隨著三國演義小說、影視劇的熱播,關於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可以說是人盡皆知。那麼曹操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是不是羅貫中寫小說的時候杜撰的?
千古奇冤,曹阿瞞恩將仇報斬殺呂伯奢?季檢表示,不敢苟同!
說起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應是最貼切的定論。但是當前熒幕上的他可是被黑出了翔。特別是三國演義里記載的屠戮呂伯奢全家的這一段,跟史實完全是不相符的。《三國演義》里是這樣講:各路諸侯共同討伐亂...
細看三國:曹操真說過「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嗎?
曹操雖然在漢靈帝任用的西園八校尉里和袁紹同列,但漢靈帝之後搞的大閱兵,以及緊接著在漢靈帝死後的政變中,曹操都沒有突出的表現。而不像袁紹,一直站在何進的身後,攢托何進
曹操太自負,誤殺友人全家後,喊出一句名言,流傳千年
曹操,亂世之梟雄,三國時期魏國的奠基人,他有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是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四處逃難時所說。不過,關於這段歷史,演義和正史中卻有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