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曹阿瞞恩將仇報斬殺呂伯奢?季檢表示,不敢苟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應是最貼切的定論。

但是當前熒幕上的他可是被黑出了翔。

特別是三國演義里記載的屠戮呂伯奢全家的這一段,跟史實完全是不相符的。

《三國演義》里是這樣講:

各路諸侯共同討伐亂臣董卓正無計可施的時候,曹操自個兒充胖子說是一刀便可成事。

殊不知,董卓命不該絕,曹操刺殺未果反倒丟失寶刀而亡命出逃。

逃忘途中,在中弁縣遭縛,幸有鄉黨相救才不至身首異處。

二人一路狂奔,半途於呂伯奢家歇腳。

呂伯奢對這逃難的世侄甚是關照,親去西村沽酒,命下人在家殺豬備宴,卻不想正是這霍霍的磨刀之聲驚擾了多疑的曹操而引起了滅門之禍。

羅貫中,是圖王未果而憤而著書之人,《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皇室帝胄之身的一方為正統,因故對於廢漢建魏的曹操之行自是帶上了個人的喜好,也就不免在史實的基礎上添上了個人的想像。

看《三國志》魏書所記,董卓誅何進廢帝立新之後,「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

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由此可見,《三國演義》中,從一開始曹操獻刀誅卓一說就是假的,否則以魏書對曹操所尊,不可能落下太祖單槍匹馬刺殺賊臣董卓的這光輝一筆。

對曹操推卻董卓後的歸家避隱一事魏書是這樣記載的,「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如果魏書記載屬實,那麼曹操並沒有因疑而殺呂伯奢,反倒是呂伯奢不在場情況下,其五子起了歹念才招至殺身之禍。

至於世語所記,又將曹操安上了多疑之名而「夜殺八人而去」,而孫盛的雜記,就繪聲繪色了,「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誑殺之。

既而淒嗆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想必羅貫中所作的《三國演義》正是借鑑了孫盛的雜記,方才有了那句名揚天下的金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其實,曹操到底有沒有恩將仇報斬殺呂伯奢,還有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陳公台。

《三國演義》里,陳公台時任中弁縣令,捕獲了要犯曹阿瞞,卻感於其誅董賊興漢室的義舉而棄官與其逃亡。

兩人一齊歇息於呂伯奢處,並親見了曹操的恩將仇報而與操分道揚鑣。

但包括《三國志》在內的所有史料記載的均是,陳宮是在董卓已誅,兗州刺史劉岱為黃巾軍所殺才現身的,而且進言曹操取了兗州做了話事人,並因此而深得曹操信任。

此間離《三國演義》所記的時間點已錯過二三載也!

曹操有沒有恩將仇報屠戮呂伯奢全家,季檢,怎麼看?

意即,董卓弄權之時,陳宮還未出道,又怎親見了這樁曠世血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熟讀三國漢末歷史,我們總是對這個時代的英雄抱著很多個人化的情緒,認為劉備是仁義之君,認為曹操是個無恥的奸詐的梟雄,或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影響力太大,那么正史上三國人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