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三國:曹操真說過「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雖然在漢靈帝任用的西園八校尉里和袁紹同列,但漢靈帝之後搞的大閱兵,以及緊接著在漢靈帝死後的政變中,曹操都沒有突出的表現。
而不像袁紹,一直站在何進的身後,攢托何進,最終讓東漢朝廷落入了董卓之手。
只有在袁紹勸何進召董卓帶兵進京時,在裴松之注《三國志》中引用王沈的《魏書》中說了曹操的一句對這件事的點評。
顯然在何進準備召董卓進京時,曹操是知道的。
但也很明顯,曹操並不是直接對何進,或袁紹說的。
通過曹操說的這句:「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
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
我們大致可以推測,曹操圍繞在何進周邊的大圈子裡,但沒有進到何進、袁紹這個拿主意的核心小圈子中。
曹操的這句話我們在何進準備調董卓進京時詳細引述過,這裡就不詳細展開。
曹操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殺雞焉用牛刀,對付宦官幾個獄吏就夠了,何必大老遠把你控制不了的董卓找來呢。
你們這樣捨近求遠,註定是要失敗的。
果不其然發生了之後一系列的慘劇,何進被殺,袁紹棄官跑冀州而去,東漢的朝局被一個武夫董卓完全掌控了起來。
曹操當時不看好何進他們,這一會一樣不看好董卓。
曹操不看好何進,但還是堅持站在何進陣線里的,畢竟何進這個外戚有最名正言順輔政的理由。
可董卓最缺的就是一個服人的理由,讓天下人共同承認他是合格輔政大臣的理由。
董卓找不到,只能依靠武力。
而他手上掌控的武力,是一個吃人的怪獸,必須一天天的拿財富、刺激來餵飽它。
如果餵不飽它,反過來它就要吃掉你。
更關鍵的是,董卓掌控的這個怪獸,是沒有理性的,是時不時就要病態發作的。
而且一旦發作起來,所有的規則、制度,都控制不住它。
董卓名義上是這個怪獸的主人,但其實他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的負責人罷了。
這個沒理性的怪獸才是這時候真正控制東漢朝局的主人。
曹操不認為董卓所代表的這種模式,在士族林立的東漢能行得通。
所以在董卓向曹操示好,拜他為驍騎校尉的時候,曹操沒有應徵。
從這一點上看,曹操比那些迫於董卓威脅,屈服下來的東漢的名士們要有氣節的多。
不過曹操不虛偽,不認為自己不應徵是為了所謂的東漢,而是已經算定了董卓他們「終必覆敗」。
不應徵的曹操,既然決定了不接受董卓的好意,坐到董卓這條船上。
這時候,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逃,趕快逃離京城。
董卓這人也正是看人下菜碟的主。
袁家兄弟逃跑的時候,都沒有發通緝令。
可曹操不就拜,從後面曹操的經歷里看,肯定是發了專門通緝令的,而且這個通緝令上應該有曹操的畫像。
董卓這樣通緝曹操,三國演義里給了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就是曹操想借獻刀的名義殺掉董卓,被董卓識破,然後才遭到通緝的。
但顯然曹操獻刀的事情,在歷史沒有真實發生過,曹操也不會蠢到那個地步,以為殺掉一個董卓,就萬事大吉了。
曹操獻刀的事情,顯然也參考了曹操跑到大宦官張讓屋子裡,然後翻牆逃跑的事。
那董卓通緝曹操的理由是什麼?顯然曹操是入了董卓法眼的,董卓也看到如果曹操不為自己所用,必然是個威脅。
而且對曹家,董卓心裡顯然沒那麼多顧忌。
再往深推測,可能和時局有關,這時候,反抗董卓的聲音,可能在關東已經開始,董卓顯然不想讓曹操輕易的跑到敵方陣營中去。
董卓通緝懸賞自己的事,曹操一定也知道。
真是因為知道,所有緊張,才發生了之後殺死呂伯奢一家八口的事。
更有了因為三國演義加工,為大家熟知的曹操的口頭禪「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
但三國演義因為曹操奸臣、大白臉這個角色定位,進行了深度的喜劇加工,可信度不高,我們回到真實的歷史情景里,看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曹操從洛陽開始往東跑,想先回到自己的老家譙(今安徽亳州),中間路過,成皋(今河南滎陽)。
而在成皋,有曹家的一個老熟人呂伯奢,於是曹操就帶著跟隨自己的幾個人去了呂伯奢家,而這時呂伯奢不在家。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被記錄在三個地方,有三個不同的版本,而且同時被裴松之引用。
在王沈的《魏書》里是這樣記載的:「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在魏國人做的傳記里明顯是向著曹操,說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們想劫持曹操,曹操才殺人的,於情於理顯然不能讓人信服。
我們接著看《世說新語》里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太祖過伯奢。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比較起魏書來,曹操因為疑心呂伯奢兒子們接到了董卓詔令,所以才殺了呂伯奢家八人。
於情於理,算是能說的通。
我們再看《孫盛雜記》中的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
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這個版本和《世說新語》里的基本一致,只是添加了一些具體的情景描寫——聞其食器聲,當然最關鍵的是加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驚天動地的話。
易中天品三國對這事有詳細的論述,說明「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與我們所理解的「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之間意思的不同,特彆強調了在說這句話之前曹操的表情——悽愴。
曹操顯然不是高興自豪的說,而是悲傷懷疑的說的,在《孫盛雜記》的記載中。
對比分析一下這三個版本,可以看到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肯定是發生了,而且大致的情節,和《世說新語》描述的相像。
《魏書》的說法太牽強了,而《孫盛雜記》情節和《世說新語》相仿,但明顯加了不少演義的成分,特別是曹操說的那句話。
可從文學腳本的角度看,《孫盛雜記》明顯是一個更好的腳步,也更吸引人,自然也更為大家熟知。
而三國演義的版本,明顯是在《孫盛雜記》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工。
而且添加了陳宮、呂伯奢兩個人物,還有了曹操在回來的路上碰上呂伯奢,把呂伯奢也殺了的情景。
讓曹操這個人,更顯得殘忍。
但真實的歷史可不是這樣。
我們再簡單分析一下,這時的曹操,慌忙離開京城,而且一路被通緝令所困,警覺性高是自然而然的事。
呂伯奢家裡的幾個兒子,是否真的有拿住曹操去交給董卓的舉動不可知,但明顯讓曹操產生了懷疑。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生的困局中,是個人都會有曹操的一樣的舉動的。
不過無論如何曹操是錯殺了呂伯奢一家,接下來曹操還有面臨更兇險的事情。
《十八路諸侯》這一期就到這裡,下一期我們一起解讀,歡迎關注!
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十八路諸侯》之二十七,請點擊《十八路諸侯連載27:成名前的曹操進能治理一方,退能讀書打獵》。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表示很冤他並沒有殺呂伯奢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曹操曾因為刺殺董卓失敗準備從洛陽逃回故鄉,他在逃亡的路上經過了故友呂伯奢的家。呂伯奢得知曹操前來之後欣喜迎接安排自己的家人殺豬款待。呂伯奢家人磨刀殺豬的時候,磨刀聲被曹...
墨說三國:曹操有沒有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隨著三國演義小說、影視劇的熱播,關於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可以說是人盡皆知。那麼曹操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是不是羅貫中寫小說的時候杜撰的?
千古奇冤,曹阿瞞恩將仇報斬殺呂伯奢?季檢表示,不敢苟同!
說起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應是最貼切的定論。但是當前熒幕上的他可是被黑出了翔。特別是三國演義里記載的屠戮呂伯奢全家的這一段,跟史實完全是不相符的。《三國演義》里是這樣講:各路諸侯共同討伐亂...
「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曹操真有這麼無恥嗎?
董卓通緝懸賞自己的事,曹操一定也知道。真是因為知道,所有緊張,才發生了之後殺死呂伯奢一家八口的事。更有了因為三國演義加工,為大家熟知的曹操的口頭禪「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但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