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梟雄的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記載,吳將陸遜受命抵禦劉備,眾將各自驕傲自負,不聽從陸遜的指揮調度,陸遜申明軍法,以王命御眾。
「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持,不相聽從。
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
今在境界,此強對也。
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
仆雖書生,受命主上。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各任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也。
』」毛澤東讀此評點道:「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認為陸遜與司馬懿相同,能夠機智果敢,忍辱負重,假君御眾,不辱使命。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人。
少時聰穎多智,有奇節,常感慨天下之亂,有憂天下之心。
曹操聞之,納為謀士。
曹丕即帝位,委懿參與樞機政務。
魏明帝時,拜為大將軍。
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侵魏境,明帝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命懿征討諸葛亮,亮敗退。
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今陝西省眉縣西南),築防於渭水南原。
明帝命司馬懿抵禦蜀軍,諸將議駐守渭水北岸,以待蜀軍渡河來戰。
司馬懿指出,百姓積聚皆在渭水南岸,此兵家必爭之地。
於是引軍而濟,背水為陣,與蜀軍對峙。
司馬懿對諸將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
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認為此時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在今陝西省咸陽市西、渭河北岸),沿山東進;下策是西上五丈原(在今陝西省眉縣西南斜谷口西側),北渡渭水。
諸葛亮不識兵略果然西上五丈原,懿料其必敗。
諸葛亮大軍遠道而來,利在速戰,司馬懿堅守不出。
諸葛亮多次挑戰,諸將欲與亮戰,司馬懿皆不從,按兵不動,靜待其衰。
亮無奈派人送給司馬懿「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司馬懿出兵應戰。
諸將皆怒,欲與亮決戰。
司馬懿知亮計已窮,佯裝大怒上表朝廷請求決戰,朝廷不允,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監軍,不許魏軍出戰。
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來信詢問戰事,司馬懿覆信道:「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認為諸葛亮不通兵略,必敗無疑。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百餘日,心力交瘁而死。
蜀將自燒營壘遁逃,司馬懿觀蜀軍營壘,知亮已死。
當初辛毗臨軍之時,姜維曾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
」諸葛亮說:「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司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借王命制御諸將是其智略的顯現。
司馬懿更大的智略還在於不戰,使亮自敗。
中國兵法思想的主旨是「兵不頓而利可全」,追求以政治經濟手段解決戰爭問題,不追求以戰爭手段解決政治經濟問題。
因此,中國兵法關注的首要問題是保全利益,把戰爭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謀取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戰爭中發展壯大自己。
司馬懿敵諸葛亮的主導思想也正在這裡。
諸葛亮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稱讚諸葛亮是「天下奇才」,當時百姓所說「死諸葛走生仲達」都是司馬懿釋放給曹魏集團的煙幕,曹魏集團才是司馬懿的真正對手。
司馬懿的目的是,在與諸葛亮的戰爭中保全司馬集團的政治軍事實力,發展壯大自己。
這才是毛澤東評點中所說「司馬懿敵孔明之智」深層次的思想所在。
司馬懿通權達變,戰功卓著,對中國兵法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中國兵法不同層面的思想,這和他的人生磨礪不無關係。
當初曹操得知司馬懿通謀略便薦其為官,欲納為己用,懿不願屈己附曹,稱病推辭。
曹操任漢相後,又派人召懿,並說:「若復盤桓,便收之。
」司馬懿懼怕曹操加害,不得不歸附曹操。
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才大略,又夢見「三馬同食一槽」,因而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內心裡戒備司馬懿。
因此,司馬懿常常做一些養牛餵馬的小事,兢兢業業,夜以忘寢,這樣才使曹氏父子放過他。
正是這段經歷才使司馬懿形成韜光養晦、膽大心細的稟性,輔佐曹氏四代,為魏重臣屢建奇功。
-
關注微信號百家歷史lishi5678看世界,說歷史,談文化,論古今。
夢三國中功高震主之人的不同下場!
任何人處任何事中,都要明白自己處的地位。是主,還是賓(次)?比如在老闆面前,職員永遠是賓的地位,千萬不要在老闆面前顯示你的才能,尤其是在有他人存在時。三國時的楊修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他見老闆...
三國演義中的五大統帥排名,諸葛亮排第二,誰能排第一?
三國之時,英雄輩出。金戈鐵馬的三國時代,給予武將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台。然而,從古至今,將才易得,帥才難求。一部三國史,傑出的良將比比皆是,但頂級的統帥卻屈指可數。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較量,兩人只不過是拉個手,連kiss也沒有!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較量,並不是在北伐戰場。在諸葛亮北伐之前,兩人已經開打,可謂是先聲奪人。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交手,猶如現代數字化戰爭,敵人遠在千里之外,連皮毛都沒看見,轟隆一聲,飛彈就來...
三國里「IQ」最高的人不是諸葛亮,他才是笑到最後的「皇帝」
在三國里,諸葛亮是個悲情的軍師,他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輔佐劉禪期間,六出祁山伐魏,但結果都功虧一簣,導致北伐不成功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有重要一條就是諸葛亮在...
亂世三國里有這麼多英雄,為何偏偏司馬懿最後得了天下?
我揮一次劍就奪取了天下,但磨劍卻磨了幾十年——題記(原創文章,作者:五千年風雲。) 亂世三國時期,群雄匯聚,論智者有諸葛亮、郭嘉、周瑜、龐統、荀彧等,這些人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響噹噹的智多星。論...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為什麼不敢出戰?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
歷史上對於司馬懿是怎麼評價的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一個名聲不太好的形象,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的形象也就被演義流傳民間。甚至還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還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各種謀略也是相當出色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