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曹操恨得牙痛的歷史學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都說史書上的曹操和演義里完全是兩個人:一個雄才大略,一個奸偽狡詐;一個是軍事奇才,一個是常敗將軍;一個是「非常之人」,一個是贅閹遺丑……

好在史書才是歷史,演義只是小說,曹操似乎可以鬆口氣了。

然而同樣是史書也未必都是真相,只看陳壽的《三國志》或者只看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幾乎又可以得到兩個完全不同的曹操形象。

陳壽出身蜀漢,後又到晉朝為官,按理對曹操沒什麼好感,但晉朝以曹魏為正統,這是因為它繼承的是曹魏的政權,所以視蜀漢、孫吳兩個政權為非法,陳壽著《三國志》也只能尊曹魏,它寫曹操祖孫三代統一稱「紀」,而寫劉備、孫權只能稱「傳」。

在陳壽的筆下,正是由於曹操的畢生努力才結束了漢末的諸侯紛爭,開闢出三國鼎立的歷史新局面,也正是由於曹操長期掌控朝政,才能推行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安定與發展的政治措施,尤其曹操主持推行的屯田等經濟制度,其影響深遠,惠及西晉以後諸朝,所以其筆下的曹操是三國時代的第一人,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陳壽筆下的曹操集政治家、經濟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尤其在軍事方面,曹操一生親歷或指揮過數十次大小戰役,較有影響的《武帝紀》里均有記載,其中不乏生動的戰爭過程描寫,雖然曹操也打過敗仗,但更多的是勝仗,有多個戰役可以當成經典戰例寫入教科書中,曹操是當代的孫子和吳起。

陳壽筆下的曹操幾乎沒什麼大的缺點,比較「高大全」,現在人們所熟知的曹操那些「黑史」基本上都與陳壽無關,這些材料多來自裴松之為《三國志》武帝紀所作的註解。

裴松之注《三國志》武帝紀共有141處,引用的史籍多達22種,內容十分龐雜,既有曹魏方面修撰的官方史書《魏書》,也有曹操的「鐵桿粉絲」王粲寫的《英雄記》,這些都是謳歌曹操的,裴松之引這些材料,進一步豐富了歷史細節,與《三國志》原文互相參照,或者修正原史的謬誤。

但在所引用的史料里也有像吳人所撰《曹瞞傳》以及晉人所著的《魏晉世語》等,《曹瞞傳》是孫吳「對敵宣傳」讀物,從書名看就知道對曹操懷有敵意,寫的時候毫無所顧忌,裴松之一口氣引了13條,幾乎全為負面,在這些記錄里曹操成了「酷虐變詐」的人,能力、人品均成問題,連姓不姓曹都有疑問。

在對待曹操的身世上《魏晉世語》等書與《曹瞞傳》一樣也希望把水攪混,還有孫盛的《雜記》,憑空製造於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奇案。

裴松之還引《獻帝春秋》5條、《獻帝起居注》5條、《獻帝紀》1條、《獻帝傳》1條、《山陽公載記》1條,這些著述多同情漢獻帝,自然對曹操無甚好感。

關於殺戮問題,裴松之引孫盛的話評論曹操:「夫伐罪弔民,古之令軌;罪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裴松之在引用他人著述的同時還經常直接發表議論,如建安二十四年孫權上書稱臣,諸將勸進,裴松之引《曹瞞傳》、《魏氏春秋》、《世語》以及孫盛的評論記述此事,同時發表議論,認為桓階比夏侯更有義直之節,有諷刺之意。

裴松之通過「松之以為」、「松之按」等形式也對一些厚誣曹操的史料進行了批駁,但正是因為他的記述才讓這些「錯誤」的史料得以流傳。

裴松之引了150多種史籍,注文是原文的3倍,絕大多數史籍現在已看不到了,如果不是他通過註解史書這種特殊形式的保存,與《三國志》有關的許多史料我們也就無法看到了。

裴松之大量引用對曹操「不利」的史料,與時代的變遷有關,對此《四庫全書總目》作過總結性評論:

「壽則身為晉武之臣,而晉武承魏之統,偽魏是偽晉矣,其能行於當代哉!此猶宋太祖篡立近於魏,而北漢、南唐跡近於蜀,故北宋諸皆有所避而不偽魏,高宗以後偏安江左,近於蜀,而中原魏地全入於金,故南宋諸儒乃紛紛起而帝蜀。

原來是正統觀發生了新變化,身為南朝宋人的裴松之與陳壽的政治立場有所不同,所以才會放心地對曹操進行「全面」評論。

當然,裴松之廣徵博引,用豐富的史料對《三國志》進行補充,其積極意義和保存史料的貢獻是巨大的,只是對於曹操個人來說,其形象也因為裴松之作注而發生了巨大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之過?關羽敗亡之迷深度解析

三國時期,威震華夏的關羽最後卻走了麥城,為什麼大江大河經歷多次,卻在一條小河溝翻了船?三國演義中記載的關羽之死是真的嗎?筆者就根據自己看到的史書記載試析一二。

怎樣讀經典|《三國志》

怎樣讀《三國志》沈伯俊 | 文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應該指出的是,《後漢書》儘管所記歷史在三國時期之前,卻是南朝劉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