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殺將軍,將軍卻告訴士兵:皇帝要殺我們,士兵:我們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而歷史也確實是這樣,古代凡是造反有成的人不是農民起義出身就是領兵大將起家。

真正讀書人造反成的鮮有聽聞。

這或許也是古代皇帝們重用讀書人的原因吧!畢竟用的放心。

過去的人講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占據大義,手上又握有屠刀,所以才能一言定人生死。

若是手下握有屠刀,上下的位置便會發生逆轉,弒君造反的例子就可能發生。

但在古代造反的代價太大,若是成功自然皆大歡喜,倘若失敗不僅自己失了性命,還會禍及家人。

所以非萬不得已,一般人不會走上這條絕路。

但有句話說得好「官逼民反」,這句話用在皇帝和大臣之間同樣說得通。

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時,郭威立有大功,因此受到劉知遠的寵信,官路亨通。

但劉知遠死後,他的兒子後漢隱帝劉承祐卻視這位父親的舊將為心腹大患。

郭威功勞大,手下多,這樣的將領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會被皇帝猜忌。

尤其是在戰亂的五代時期,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是大將出身,因此在這個特殊的年代,皇帝需要大將征討四方,同時也要防止被大將取而代之。

而對於功高的大將們,皇帝要麼以大胸襟感化,包容之,要麼以大魄力剷除隱患。

顯然, 劉承祐並不是一個「海納百川」的皇帝,他無時無刻不想殺了郭威。

可是,劉承祐魄力是有,卻缺少與之匹配的實力。

為了剷除郭威,劉承祐和親信百般密謀,決定詔令後漢將領李弘義、郭崇殺死郭威以及王殷等前朝勢力。

但詔書到了李弘義手中,他不僅沒有執行皇命,反而將詔書交給了王殷。

王殷看完詔書後又快馬加鞭通知了郭威。

面對皇帝的必殺令,郭威不甘束手就擒。

他採納了謀士魏仁浦的計謀,將真的詔書藏起,又偽造了一份,在假詔書中,他將殺郭威變成誅殺郭威及其手下將士。

等假詔書造好後又召來手下將士,當眾讀出詔書內容,頓時群情激奮,將士們紛紛大喊造反。

於是,郭威便打著那句「清君側」的造反名號起兵了。

郭威通過矯詔的方式將手下將士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身邊,並順利打進了開封城。

但是郭威造反後,劉承祐下旨殺了郭威全族,上到年邁的婦人,下至襁褓中的嬰兒,凡身陷開封的郭家人無一倖免,這或許就是造反的代價吧!

開封城破以後,劉承祐在逃亡途中被手下給殺了。

進了城的郭威卻沒有馬上稱帝,他先是請太后出面主持朝政,請求立後漢宗室子孫為帝。

自己則帶著大軍北上抗擊契丹人,但大軍到了澶州,手下將士發動兵變將黃袍披在了郭威的身上,郭威推辭不了便帶著大軍又殺回了開封,這才當了皇帝。

各位看客們是不是覺得郭威稱帝的橋段和後世某段歷史很像,沒錯,後來的趙匡胤陳橋兵變和郭威黃袍加身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


【歷史就在那裡】:解讀過去,方能不畏將來,每天更新原創歷史趣聞,歡迎各位歷史看客們評論、點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原來是山寨版的「黃袍加身」?

一提起陳橋兵變,大家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黃袍加身,而且這個概念已經根深蒂固,仿佛黃袍加身只有趙匡胤做過一樣,那麼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經過吧。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崩,...

我只想做君子!為何你們非要逼我做皇帝!

郭威,今河北邢台隆堯人。父親死時郭威只有幾歲,母親王氏帶他去潞州,不料王氏死在路上,靠姨母韓氏養大。長大後,當了兵。 那年他十八歲,在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手下當兵。郭威:身材魁梧、勇敢過人、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