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馬謖,關於這個人劉備的判斷也異常準確,可惜還是坑了蜀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省油的燈

三國時期的人才流動是非常頻繁的,成功的像賈詡,先跟董卓,後跟張繡,最後投奔曹操,終於能夠施展手段建功立業。

失敗的也有,比如于禁,先跟曹操後歸東吳,最後又回到魏國,他人轉了一圈,聲望和地位卻是直線下降。

此外還有更失敗的,比如呂布跟隨丁原,他叛了,殺了丁原,跟隨董卓他又叛了,砍死了董卓。

最後沒人敢收他了,他自己單幹,創業失敗身死人手。

不僅混的一事無成還,落下三姓家奴的罵名。

所以說,三國時期人才流動是帶有非常強的風險的,流動成功了,人才和新老闆雙贏,流動不好,不僅流動的人難受,很有可能會給前老闆和現老闆都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蜀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他一生做了兩個重要決定,坑了魏、蜀兩個國家,算是災星一枚,此人正是孟達。

孟達最初隸屬劉璋陣營,後來他和法正各自領兵兩千人,前去接應入蜀的劉備。

這二位一看跟著劉備有前途,由接應瞬間就變成了投奔,成為劉備陣營的人物。

劉備對這二人也相當重視,法正引為心腹,對於孟達也是予以重用,任命其為宜郡太守。

後來孟達領兵攻占上庸,這個時候劉備擔心孟達獨自難以承擔守護上庸的重任,派自己的義子劉封來到上庸,孟達作為副手輔助。

劉備的識人之明,我們從後來對於馬謖的使用上就可以得到證明,這次他對孟達一樣沒有看錯,孟達是領軍尚可,治民理政卻非所長,且志大才疏易出紕漏。

劉備安排劉封和孟達一起守衛上庸,固然避免了孟達不能勝任的問題,但是孟達作為奪取上庸的功臣,心裡應該是非常不爽。

孟達心中的不滿,在關羽荊州之敗後,表現的尤為明顯。

當時上庸處於蜀國前線,救援關羽是最近的所在,可是劉封和孟達卻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理由拒絕出兵援助。

關羽最後兵敗身死,劉備的滿肚子怒火就指向了劉封和孟達。

其實,劉封和孟達即使出兵,考慮到距離因素,關羽的結局也未必會有改變,哪怕是少派些兵馬做做樣子,也不會有後續的麻煩。

結果他們卻選擇了最差的選擇。

孟達為了避免遭到清算,選擇了投降魏國,房齡、上庸、西城三郡,不費魏國一兵一卒盡數納入版圖,蜀國痛失一戰略要地。

魏文帝曹丕非常欣賞孟達的姿才容觀,對他也是大加封賞,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

有才加長的帥,確實是強大的資本啊!

終魏文帝曹丕一世,待孟達始終敬重,可是曹丕已去世之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孟達作為降將,雖然在魏國日久,可是終究根基淺薄,失去君主寵幸,孟達心中自然焦慮不安。

這個時候諸葛亮抓住時機,積極開展勸降攻勢,讓孟達更加動搖,最終決定背叛魏國,重回蜀國。


類似於這種投降反叛的事情,一定要周密行事,嚴守機密,可是孟達粗疏的一面再一次暴露出來。

他一方面沒有提防與他有嫌隙的申儀,致使計劃外泄,讓司馬懿知曉。

另一方面,孟達對於司馬懿的行軍速度估算過於樂觀,以至於讓司馬懿有了奇襲他的機會。


有了以上兩個致命缺點,孟達的結局自然不難預料,最後兵敗身死,讓諸葛亮失去了一次大好的北伐機遇。

孟達先叛蜀國,後叛魏國,兩次背叛,兩次選擇,對蜀國的傷害最深,對魏國也產生了很消極的影響,首鼠兩端,害人害己!

【省油的燈】閒看風雲,扯淡人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孟達的死,再一次改變了歷史進程

他是三國最無節操的三姓家奴,間接害死關公,最後死在司馬懿手中大家在看三國演義小說的時候,注意力總是放在揮斥方遒、縱橫無敵的英雄身上,有些時候,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角色,機緣巧合下,可以改變歷史的進...

三國里這幾個人都是前車之鑑

三國演義里有幾個極品叛徒,有才但無德,都是賣主求榮的人,例如呂布、孟達、張松。有人問,為何沒有魏延?都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呢,三國演義里魏延確實反了,被馬岱執行孔明的遺命砍殺了,我看那是把魏延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