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反覆無常的叛將 被歷史正義所唾棄的三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是個爭戰的時代,諸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對於一些有實力的人一般都會容留。
這也讓一些人擁兵自重,投降後再背叛的事情時常發生。
不過像以下三個人這樣反覆無常,背叛了一個又背叛另一個,背叛了一次再背叛一次的事情還是少有的。
且看三國三大反覆無常的叛將都是誰?
呂布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呂布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金冠,是驍勇善戰的漢末諸侯,先後跟隨丁原、董卓作戰,並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
成為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
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少有計策,為人反覆無常,唯利是圖。
無論從時間上、次數上,還是背叛主子的人數上,呂布當之無愧都應該排在第一。
呂布這個人比較有名,史籍以及文學作品對他的記載和記述都比較多,事情很多人都知道,簡單說一下他背叛的主子就行了。
呂布背叛的第一個主子是丁原。
董卓圖謀不軌,他認為丁原是他最大的障礙,就想先除掉丁原,然後吞併他的兵眾。
董卓認為,丁原手下最有能力的人是呂布,而呂布又最受丁原信任,便引誘呂布殺了丁原。
呂布果然殺了丁原,將丁原的首級呈獻給董卓。
時間是在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
第二個主子是董卓。
董卓篡逆,廢了漢少帝而另立皇帝,引起了各州郡地方長官的聯合討伐,就一把火燒了洛陽城,挾持著漢獻帝和朝廷百官遷都到了長安。
司徒王允等人密謀殺掉董卓,策動呂布做為內應。
呂布答應了,親手殺死了董卓。
時間是在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四月。
第三個是劉備。
興平元年(公元194)夏天,曹操征討徐州的陶謙,陳留太守張邈聯合曹操的東郡守將陳宮反叛,兩人共同將呂布迎來,呂布自任兗州刺史。
第二年冬天,曹操打敗了呂布,呂布向東逃往徐州前去依附劉備。
建安元年(公元196),呂布利用劉備和袁術交戰相持不下的機會,偷襲徐州的都城下邳,得手後自任徐州刺史。
第四個是袁術。
建安二年(公元197),袁術想結交呂布作為援手,以便對付曹操。
為此,袁術還提出來和呂布結為兒女親家。
呂布這時候的主要威脅也來自曹操,就答應了袁術,只是由於袁術想當皇帝,呂布馬上反悔,還殺了前來迎親的使者韓胤。
建安三年(公元198),呂布再次投靠袁術。
並派高順攻劉備,劉備失敗,曹操親自帶兵征討呂布,呂布失敗被殺。
在此期間,呂布還有幾次也可以算得上是背叛。
王允被殺後,董卓舊部李傕等人攻進長安城,呂布丟下漢獻帝不管,只帶著很少人逃出武關。
投奔袁紹後,在討伐張燕時有功,要求擴軍遭到了袁紹的拒絕。
袁紹害怕呂布對自己不利,想藉機除掉呂布,呂布逃走依附了河內的張楊。
曹操的部下陳宮背叛,拉攏張邈迎接呂布,呂布離開張楊來到兗州,據有兗州大部後自任兗州刺史。
嚴格意義上來說,呂布離開漢獻帝、袁紹、張楊,都算是背叛。
假如說呂布對這幾個人算不算上是背叛,已經沒有必要再去較真了,那就憑他背叛丁原和董卓,也足以夠上反叛榜榜首了,要不然為什麼古人要稱他為「三姓家奴」吶!
昌豨
昌豨(chāng-xī),男,是一名漢末徐州東海太守,本名昌霸,後被人侮辱成昌樨。
原為泰山群寇之一,後投降曹操,然而昌豨此人反覆無常,屢次叛亂,最後被夏侯淵率兵擊破,投降于禁,最後被殺死。
昌豨原來是泰山的黃巾軍,臧霸是徐州陶謙屬下那會兒,打敗了黃巾軍,就和昌豨等人各自拉起了一支隊伍,在那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昌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人物了。
後來,呂布偷襲劉備,臧霸、昌豨等人都追隨呂布,呂布得手後自任徐州刺史,昌豨成了呂布的部下。
呂布被曹操剿滅,昌豨投降了曹操,被任命為東海郡太守。
建安四年,袁術被曹操打敗,他想北上投靠自己的侄子袁譚,要從徐州的下邳經過。
曹操派遣劉備和朱靈前去截擊。
這時候,袁紹想進攻曹操,劉備等到朱靈回到曹操那兒以後,就藉此機會,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占據了下邳自立。
這時候,昌豨背叛了曹操,投靠了劉備。
建安五年,曹操派遣劉岱和馬忠去攻打劉備,沒有攻下。
曹操親自率軍攻打劉備,劉備失敗後逃往袁紹處,昌豨也再一次成為曹操的部下。
等到曹操打敗了袁紹,昌豨又一次背叛了曹操。
曹操派夏侯淵和張遼前去攻打,將昌豨的東海郡圍困。
數月之後,曹軍的糧食用盡,打算撤兵。
張遼對夏侯淵說:「最近幾天,每當我巡行圍城部隊,總是看到昌豨盯著我。
還有,昌豨射出來的箭更加稀少了,這一定是昌豨心中猶豫不知道該戰還是該投降,所以不奮力抵抗。
我想誘使他和我對話,或許可以勸他投降。
」於是就派人對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傳達給你。
」昌豨果然從城上下來和張遼談話。
在張遼的勸說下,昌豨答應投降,並跟隨著張遼去見了曹操。
曹操繼續讓昌豨擔任東海郡太守。
等到曹操徹底平定了冀州,昌豨又反叛了。
曹操派大將于禁征討,于禁一時沒有攻克,就又派了夏侯淵和于禁一道攻打。
于禁急行軍攻擊昌豨,昌豨一時難以招架。
昌豨過去和于禁有一定的交情,就主動前往于禁大營請求投降。
諸將都認為昌豨已經投降了,應該送到曹操那兒。
于禁說:「你們不知道曹公一貫的命令嗎?被圍以後投降的不赦。
奉行法令,這是下屬服從上級的基本規則。
昌豨雖然是我的老友,難道我會因此而失節嗎!」於是親自同昌豨訣別,流著淚將他斬了。
《三國演義》中有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說的是孟獲屢屢被擒,屢屢反叛,正史中不見這個次數,也就難說這個七擒孟獲是不是歷史真實?不過,看看這個昌豨屢屢背叛曹操,而曹操總是一再的放了他,《三國演義》作者在寫「七擒孟獲」的時候,是不是受到昌豨這個人的啟發?!
孟達
孟達(?-228),字子度(小說《三國演義》中字子慶),本字子敬,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為避諱而改字。
扶風郡郿人,三國時期人物。
本為劉璋屬下,後降劉備。
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因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
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
孟達在建安初年和法正一道依附劉璋。
法正因為得不到重用,就常常和益州別駕張松在一起發牢騷。
張松出使曹魏,不被曹操重視,就打算出賣蜀地給劉備。
法正和張松一道願意擁戴劉備,只是沒有機會。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派法正和孟達各帶著二千士兵前去迎接劉備。
就在這時候,法正和孟達背叛了劉璋投靠了劉備。
劉備讓兩人的兵士歸在一起,同歸孟達指揮,讓他駐守在江陵。
平定蜀地後,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孟達從秭歸向北攻擊房陵,房陵太守被孟達的軍隊殺死。
攻下房陵後,孟達繼續進攻上庸(今湖北竹山縣一帶)。
劉備私下擔心孟達難以獨自攻下上庸,於是命令劉封(劉備義子)自漢中沿沔水南下統領孟達的軍隊,和孟達在上庸匯合。
上庸太守投降後,劉封和孟達就率軍留在這兒。
關羽被圍困在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劉封和孟達以山區的邊地剛剛依附,不能讓其動搖叛變為藉口,拒絕發兵。
關羽失敗身亡,劉備對他們產生了怨恨。
劉封和孟達不和,劉封就奪去了孟達出行時的儀仗樂隊。
孟達既畏懼不去救援關羽的罪過,又怨恨劉封對自己的排擠壓抑,於是就給劉備寫了一封信,率領自己的部下投降了魏國。
孟達投降曹魏後,受到曹丕的重用,被封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
曹丕還把房陵、上庸、西城三個郡合為新城,任命孟達為新城太守。
曹丕死後,和孟達要好的夏侯尚和桓階也先後死去了。
孟達覺得失去了依靠,心內惶恐不安,又加上諸葛亮引誘他,孟達就準備叛魏歸蜀漢。
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有矛盾,申儀就將孟達的計劃泄露。
司馬懿得到消息後,一方面寫信安撫孟達,另一方面調遣軍隊前往討伐。
孟達認為,司馬懿率軍來討伐,至少需要三十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結果出乎孟達的意料,司馬懿的大軍八天就來到城下。
這完全打亂了孟達的部署。
司馬懿包圍上庸城十六天,孟達部將開城投降,司馬懿軍隊進城,孟達被殺。
需要說明的是,孟達實際上已經背叛了魏國,否則,司馬懿到來他可以馬上開城迎接,其部下也沒有必要投降。
只不過,由於司馬懿出兵神速,蜀漢國來不及接應,上庸還沒有劃歸蜀漢國的版圖而已。
孟達和前面兩人相比,次數雖然算不上多,但危害同樣很大。
如果說,孟達背叛劉璋其作用還不彰顯的話,而後兩次卻是步步重大。
孟達在劉璋所部,地位不高,劉璋部屬背叛的很多,這時候也可以說不多孟達一個,但後兩次卻就不一樣了。
孟達背叛劉備,這讓劉備徹底失去了荊州,甚至都失去了將來恢復的機會。
還有,孟達的背叛,也間接導致了劉封的被殺,而劉封之死,既造成了蜀漢的君臣失和,也使劉備失去了一員能戰之將。
還有,如果孟達叛魏成功,上庸再回到蜀漢國手中,諸葛亮奪取長安會多一條進攻路線;或者是恢復襄陽還是直取洛陽,會多一種用兵選擇。
也由此可見,諸葛亮為什麼會不計前嫌想讓孟達回歸。
自古以來,叛徒都會讓人們痛恨不已,為什麼?就是他們比任何敵人的危害更大。
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天下紛爭,政權歸屬尚不明朗,文臣武將擇主而仕原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像呂布、昌豨、孟達這種反覆背叛之人,就在當時也不為人們所容忍,就因為他們除了自己的利益,已經和天下、道義絲毫不沾邊了,這樣的人,又怎能不被歷史正義所唾棄!
三國時期最反覆無常的叛將 被歷史正義所唾棄的三個人
三國是個爭戰的時代,諸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對於一些有實力的人一般都會容留。這也讓一些人擁兵自重,投降後再背叛的事情時常發生。不過像以下三個人這樣反覆無常,背叛了一個又背叛另一個,背叛了一次再背...
盤點三國中反覆無常的小人 他竟然蓋過了呂布的風頭!
在三國演義里,提到反覆無常的武將,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呂布了,他最討厭的估計就是張飛,因為翼德兄雖然沒啥文化,但是看問題那是相當的犀利,看到呂布就罵他"三姓家奴",給呂布氣得要死。再有一個就是被...
三國最有影響力的五大叛將,第四導致關羽丟荊州被殺,第一無爭議
熟讀三國歷史,在這個征戰不休的年代,名將輩出,在三國歷史上發著耀眼的光芒,然而,也存在一些影響歷史發展的叛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那麼這些叛將是誰,他們的結局又怎麼樣呢?top 5 孟達
孟達在三國時代反覆無常,卻為什麼得到諸葛亮重用
在關羽要命時刻,孟達卻見死不救。此人是三國中一位非常無恥的小人。他原來是劉璋的手下,之後背叛了劉璋跟了劉備,後來又被叛了劉備投降了曹魏。投降曹魏也就罷了,最後還想吃回頭草,背叛曹魏重新回到蜀漢。...
三國最無恥的大將,三次叛主,害死一員虎將,最終被司馬懿坑殺
三國亂世,出現了很多讓人敬仰的英雄好漢,像關羽、張飛、夏侯惇、周瑜等等,都是傳世而讓人歌頌的梟雄。但是世間之事往往都是正負相對,物極必反的。所以有好人就必然有壞人,而有英雄自然就有「狗熊」。有關...
除了劉禪劉備還有個兒子堪稱戰神,諸葛亮為何鼓動劉備賜其自盡?
三國時期,是個群雄混戰的爛時期,各人的命運在你死我活中變幻莫測,由於各種勢力的此消彼長,不停站隊的人就不在少數,叛來叛去的事情,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其中,最著名的當數被人稱為「三姓家奴」的呂布。呂...
劉備遺憾痛失的六位人才,如果他們在,蜀漢也不至於後繼無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徙,沒有固定的據點,直到荊州之後,身邊的人才才逐漸多了起來,麾下擁有三大謀臣,還有關羽和張飛、趙雲等一流名將。後來坐擁荊州和益州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
諸葛亮和司馬懿居然聯手玩死的叛徒
魏明帝太和元年冬天,曹魏督荊州豫州軍事長官司馬懿駐軍宛城,接到魏興太守申儀的密報,稱新城太守孟達勾結蜀漢,想以新城叛魏入蜀。要知道孟達原來是從蜀漢叛逃過來的,現在又要再次反水,如果是真的,必將影...
《三國演義》中誰是諸葛亮一生中最恨的人
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人,而且還是劉備手下的謀士,官至丞相,因為他的隆中對及後來的多次北伐獲得了崇拜。在伴隨諸葛亮數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曹操和司馬懿似乎成為了他一生的敵人。那麼說起諸...
三國歷史上,都說劉備惜才,但是這五人卻因劉備浪費了一生才華
彭羨 彭羨本來是蜀地廣漢人,原屬於劉璋部下。由於他「恣性驕傲」,雖然堪稱俊才,卻不被重用,最高也只做到「書佐」,後來又因別人的誹謗,遭到劉璋處置,罷為「徒隸」。劉備入川之後,龐統發現了彭羨的才能...
得罪了諸葛亮,又得罪了劉備,最後卻死在司馬懿手裡的三國倒霉鬼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魏明帝曹叡執政初期,有個新城太守孟達就企圖叛魏投蜀,洛陽朝廷得報之後,經過一番斟酌和內部勾心鬥角,最後還是司馬懿挂帥去解決孟達。這個孟達是什麼人呢?在劇中,曹真的兒子...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害死一位名將,坑慘一位軍師,背叛三個君主
無論在魏國還是蜀國,孟達的名聲都不好。他少年入蜀,可能是跟法正一起去的,跟益州別駕張松、法正關係非常好,這三人一起背叛劉璋,孟達還跟法正一起帶兵去荊州迎接劉備。到荊州後,法正回成都復命,孟達帶...
此人是間接害死關羽的兇手,最後被司馬懿所殺
對三國這段歷史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三國中,張飛叫呂布為三姓家奴,諷刺呂布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但是在三國這段歷史中,有一個和呂布驚人的相似人生軌跡,他就是孟達,同時他也是間接害死關羽的兇手。
劉備無奈失去的六位人才,如果他們在,也就不會蜀中無大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徙,沒有固定的據點,直到荊州之後,身邊的人才才逐漸多了起來,麾下擁有三大謀臣,還有關羽和張飛、趙雲等一流名將。後來坐擁荊州和益州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
三國中三姓家奴不僅有呂布,還有此人,他害慘了諸葛亮,最後慘死
在三國演義中,只要一說到叛徒,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三姓家奴」呂布,因為他實在是他出名了,而且他每次背叛之前都將自己的前主公給殺了,想想都害怕。但是三國中還有一個人跟他幾乎差不多,而且這個人背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