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案」,趙匡胤竟忘了他,結果他來了個「杯酒奪皇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有《五代論》「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其意思很淺顯,就是說歷朝歷代手掌兵權者,就很有希望登皇位;一旦手中沒了兵權,那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在歷史中「消亡」。
縱觀歷史長河,《五代論》此言不虛,堪稱至理名言,其最知名的當屬「黃袍加身」,趙匡胤「陳橋兵變」。
其實無論怎麼狡辯,趙匡胤「黃袍加身」是假,「陳橋兵變」才是真;但不管「黃袍加身」是不是形式主義,趙匡胤終究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帝位。
然而,登上皇帝位的趙匡胤卻又開始擔心起來;他曾問計丞相「為什麼自唐之後天下更替五個朝代,到如今仍舊戰火不斷?」當時的丞相,又是趙匡胤的「智囊」趙普,此時還沒明白皇帝此問什麼意思,於是答道「癥結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無奇巧,削其權,制其谷,收其兵,天下安定。
」
趙普一語中的,之所以天下大亂其根本就在於手握重兵的人太多了;這也為趙匡胤提了醒。
趙匡胤所擔心的已經不再是「一統天下」,而是怕再有手握兵權的人奪取他的「天下」。
此時大宋初定,儘管還有刀槍,但大的戰役已經沒有了;在這種一派大好的形勢下,趙匡胤還跟這些手握重兵的人「稱兄道弟」之時,貌似「委婉」的將眾人的兵權削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但精明的趙匡胤萬萬沒想到,此時的「杯酒釋兵權」卻遺漏了一個人,這也直接導致這個人在十五年之後「杯酒奪皇位」。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
當然,據《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趙匡胤早說過「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的話,貌似是趙匡胤深明大義,不惜放棄千年「子承父業」的權力更替規律;但除了宋朝官方文獻外,更多的卻存在著另一種聲音。
在趙匡胤稱帝之後,親弟弟「趙光義」被加封為「殿前都虞候」,其實這個職位在「釋兵權」的諸多大將中,他的官銜並不高。
但隨著趙光義南征北戰,平定各方勢力的過程中,官位逐漸加強;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解釋是「有意為之」,這也可以理解。
哥哥趙匡胤是皇帝,親弟弟只是「侯爵」確實說不過去;此時趙匡胤故意讓弟弟多立戰功以求晉升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最後趙光義果然憑藉赫赫軍功被封為「晉王」之職。
也許在趙匡胤看來,讓親弟弟封王是很自然的事;但在弟弟「趙光義」看來,「封王」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宋史紀事本末》「冬十月,帝有疾。
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
」這裡就寫的很清楚了,趙匡胤自知自己不久於人世,於是召見弟弟「趙光義」囑咐身後事。
但後面的記載就很令人玩味了「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
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
這就是著名的「斧聲燭影」,至於為什麼趙光義會「時或離席」,趙匡胤又為什麼會「引柱斧戳地」,而最後一句「好為之」是什麼意思?當然《宋史紀事本末》是記載宋史的官方文獻,難道當時的趙匡胤是要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堅辭不受嗎?其實這很不合情理,一則趙匡胤早說過自己會傳位給「趙光義」,二則即使真的傳位,趙匡胤也沒必要再徵得「趙光義」的意見。
最最讓人理解不了的是,當時趙光義「時而離席」表現的極為焦慮;如果是兄長傳位,恐怕趙光義即使「堅辭不受」也用不著「焦慮」。
其實後世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續湘山野錄》——趙匡胤想傳位給自己的後人「趙德芳」,結果趙光義「弒兄」篡奪了皇帝位。
其中最值得人注意的是趙匡胤在召見「趙光義」之後就在當夜「暴亡」;之後皇后本想再召見「趙德芳」,誰知趙光義就在宮外等候,而且「直入」寢宮,皇后驚呼「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趙光義一直都在宮外等候,很明顯是事先知道「趙匡胤」會死;那麼問題來了,趙光義怎麼會知道哥哥「趙匡胤」一定會在夜裡「暴亡」?第二,趙光義在寢宮外等候,等誰?也只有一個答案,他在等「趙德芳」;而且趙光義事先是知道「趙德芳」作為趙匡胤的直系後代,是肯定會在此時出現的。
至於趙德芳來幹什麼,無異是來繼承「皇位」,趙光義在宮外等就是為了阻止「趙德芳」繼承「皇位」。
至於皇后驚呼「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那就更明白不過了,就是在見到「手握兵權」的趙光義之後,嚇得口喊「饒命」。
其實之所以「斧聲燭影」成為千古謎團,而《湘山野錄》之說如此大行其道;恰恰是因為趙光義「杯酒」害死「趙匡胤」奪取天下,這種說法是最合乎邏輯的解釋。
宋朝重文輕武的原因,不是趙匡胤和杯酒釋兵權,是皇帝的弟弟
說起宋朝,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做它的標籤,相信最合適的無疑是重文輕武了。而影響這個標籤的事件自然是杯酒釋兵權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是個聰明人,他明白唐末到五代十國之所以會出現群雄割據,皇帝...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奪了武將兵權,但漏了他,十餘年後,他稱了帝
早年國家局勢混亂官路坎坷,趙匡胤經由自己的努力,於陳橋兵變中被擁護為帝,自此建立北宋。當然,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趙匡胤能稱帝,背後離不開功臣們的幫助。在掌權前,趙匡胤和功臣們以兄弟相稱,同舟共濟,...
燭影斧聲中的神秘太監(太監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壹報喪是一門學問,報喪的順序,報喪的言辭等等,尤其是涉及皇位承繼的報喪。有這樣一個太監,皇帝暴死,皇后慌了神,報喪的太監沒有去皇子家,而是去了皇帝的弟弟家,結果皇帝的弟弟繼承皇位...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漏了一個人,從此埋下禍根,15年後被殺奪位
今天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我們都知道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帶領著自家兄弟奪天下,做皇帝。多了天下,做了皇帝以後,哪個皇帝不想獨掌大權,因為當年他就是這樣被「黃袍加身」,如果自己的部下...
為何趙匡胤死後繼承的是他弟弟?卻不選擇他的兒子呢?為您解答
趙匡義(趙匡胤的弟弟)是不是真殺了趙匡胤?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此次兵變建立了北宋王朝。
「金匱之盟」真的存在嗎,宋太宗趙光義得來的皇位名正言順嗎?
開寶九年(986年)10月20日,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在夜間死去了,終年五十歲。宋太祖在位十七年,在這期間,他通過戰爭消滅了大多數割據政權,基本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奠定了北宋統一的...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斧聲燭影刀光閃,萬里江山一夜換,真是趙光義不擇手段急於登台?
在公元976年,十月壬午之夜,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一夜之間驟然離世。在那斧聲燭影之下似乎還有刀光劍影,天地轟然,萬里江山一夜換作他主。而這位新的主人,便是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從獲利最多的角度上看,...
中國一狠人,喜歡皇后便殺了皇帝自個當,卻因一事糊塗遺臭萬年
有史以來,皇帝之位便是個肥差,為此歷史上弒父篡位,兄弟殘殺之史實不計其數。但有些人做這種事時極不謹慎,被人發現從而成為板上釘釘的現實,但有些人卻做得極為隱避,從而讓整件事都像雲像霧又像風一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