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千算萬算,卻算漏了他,致使多年以後身死道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以兵馬取得天下, 自秦朝開始各朝各代的皇帝都開始加強中央集權,不願意把權力交到其他人手中,以免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影響。
例如劉邦稱帝之後就開始把開國功臣一一削權,就是出於這個考慮。
而在集權統治的案例方面,最為著名的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是後周的重臣,深受後周主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959年後周主柴榮駕崩,留下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吩咐幾位心腹大臣監國並讓趙匡胤掌管殿前禁軍,以輔佐小皇帝長大親政。
就是柴榮的這個舉動埋下了趙匡胤翻盤的禍根。
黃袍加身
都說權利會滋養野心,自古各朝各代都是誰有兵權誰就可以割據稱帝,都對兵權的分布尤為小心。
在趙匡胤得到兵權之後心生了反叛之心,次年藉口出兵契丹人發動了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廢除了幼帝柴宗訓在開封稱帝,國號稱「宋」。
宋朝建國之後,整個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下,趙匡胤採用了「先南後北」的戰爭策略,使得國家走向了統一。
國家統一安定之後,趙匡胤心裡開始擔心這些掌握兵權的將領們。
因為他自己就是通過手中的兵權發動政變當上了皇帝,所以他深知兵權落在外姓人手裡的危害,加上國家剛剛統一,各方都沒有安定很容易發生叛亂。
於是在一次宴請手握兵權的武將後,趙匡胤開始哭訴自己如何整日整夜擔心害怕被奪取皇位。
諸位將軍都是久經沙場的人,自然心裡清楚皇帝的意思,第二天便紛紛上奏交出了兵權。
趙匡胤借用「杯酒釋兵權」成功的收回了石守信、高懷德等重臣手裡的兵權。
收回兵權之後,趙匡胤設立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侍衛步兵都指揮司三司分別掌管兵權,三司相互獨立相互制約,以免出現權力集中的情況。
趙匡胤在提防外人的時候可謂費盡心思,但是卻忽略了一個最有可能篡位的人,那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本名趙匡義,為了避太祖的名諱遂改名。
趙匡胤很信任這個弟弟,不僅封其殿前都虞候,加封開封府尹,隨後還被封為晉王,深得趙匡胤的重用。
公元976年,趙匡胤準備討伐契丹,一天夜晚邀請趙光義到行宮喝酒,一直到深夜,第二天趙匡胤便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自己的行宮中。
宮中流傳趙氏兄弟夜飲的時候聽到了趙匡胤大喊「斧子」的叫聲,傳聞是趙光義覬覦花蕊夫人,被趙匡胤發現後便拿起斧頭殺了他。
趙光義篡位後,捏造出其母杜太后死前曾下旨,警告後周滅亡是因為傳位幼子,所以太祖死後需要傳位給自己的弟弟,並且留下聖旨藏在黃金寶貴中。
不過這應該是趙光義為了穩定皇位編纂出來的故事罷了,不足為信。
宋朝重文輕武的原因,不是趙匡胤和杯酒釋兵權,是皇帝的弟弟
說起宋朝,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做它的標籤,相信最合適的無疑是重文輕武了。而影響這個標籤的事件自然是杯酒釋兵權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是個聰明人,他明白唐末到五代十國之所以會出現群雄割據,皇帝...
趙匡胤千算萬算,卻因漏掉了一個人,導致皇位被此人篡奪
導讀:在中國古代,那些戰功顯赫的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可謂是祖墳上冒青煙,尤其是漢朝和明朝。漢高祖劉邦登基後,因畏懼手握兵權的韓信等異姓王,就通過一些列的手段,將他們一一解決了。並非所有開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獨獨漏算一人,15年後此人果然稱帝
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柴榮出於信任,給了趙匡胤兵權。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駕崩後,趙匡胤假借抵禦契丹人,欺負孤兒寡母,在陳橋...
當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卻漏掉了身邊的一個人,最終被此人篡位
一般的,開國皇帝對於功臣都是非常的忌憚的,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能夠跟功臣和平相處的皇帝畢竟很少,朱元璋選擇祭起屠刀,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但是今天要說的宋太祖趙匡胤就不一樣了,他選擇的是和平的手段...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