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的信任法正嗎?法正可以善終全因死得早 英雄流淚諸葛亮為何會抱憾終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法正 (176—220)年輕時,與同鄉孟達一起,從關中遷入蜀地,依附劉璋。
後為新都縣令,代理州軍議校尉(軍區參謀長),但不受信任,不受重用。
法正與益州 別駕(州牧的行政助手)張松相友善。
此二人對劉璋心懷不滿,是引劉備入川、反噬劉璋的謀主。
法正迎劉備入川後,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張松則留在成都做內應。
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中,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評價極高,認為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達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諸葛亮不是一個真正執法如山的執法者,因為所謂無惡不懲,那只是對於普通人罷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諸葛亮是絕對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還要不遺餘力的為這個硬茬辯護。
諸葛亮遇到的這個人就是法正!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劉備攻占益州後,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法正呢?恩怨分明到睚眥必報的地步,竟然把幾個詆毀中傷自己的人擅自殺掉。
有人建議諸葛亮對法正進行抵制,諸葛亮說,主公在公安的時候,內憂外困,好得 有了法正的相助,才有今日,怎麼能不讓法正快意恩仇呢?可見法正飛揚跋扈到何等地步。
這一切,劉備肯定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聰明的諸葛亮怎麼會出手拂法正 的逆毛呢。
公元214年, 法正與諸葛亮、伊籍、劉巴、李嚴等五個人共同制訂了《蜀科》。
之所以法正敢於以身試法,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護,只不過在他們看來,法律僅僅是為他們服務的工具而已,怎麼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
對於這件事情,孫盛曾經這樣評價說:「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國之道,刑縱於寵,毀政亂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極其陵肆,嬖倖而籍其國柄者哉?故顛吉頁雖勤,不免違命之刑,楊干雖親,猶加亂刑之戮,夫豈不愛,王憲故也。
諸葛氏之言,於是乎失政刑矣。
」可以說孫盛對於諸葛亮的批評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也是完全正確的。
那麼可能會有人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是事實吧,小編說那不過是諸葛亮在作秀罷了,處罰不處罰要完全看要被處罰的人是誰,也就是說諸葛亮大丞相不過是看人下菜碟罷了。
小編這麼說可能傷害了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為諸葛亮無疑是中國五千年來忠君報國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編很抱歉,因為真實的歷史往往就是這麼無情。
至於諸葛亮和法正的關係,史書中也說得明白,兩人好尚不同,而以公義相取。
諸葛亮很佩服法正的智術。
所謂的好尚不同,就是法正的人品別是一格,與諸葛亮不是一路。
但因為共同輔佐劉備建大業,在大事上兩人是一致的。
法正前期在蜀郡,不受大家歡迎,搞得很臭,不得已才另謀出路,任太守後大肆報仇,殺了好幾個有舊怨的人,則可以看出此人的品格著實不怎麼樣。
但無德有才,法正也自有他的用處。
法正在劉備取蜀取漢中等戰役中建言獻策,立下了功勞,取得了成功,這是事實。
但是,作為一個謀主,他前前後後留給人的話柄也正自不少。
廖立後來大放厥辭,說的那一大篇話,挖苦的就是劉備和法正。
諸葛亮為了消除影響,竟治了廖立的罪,其目的是替劉備和法正留個臉面。
法正是個很有靈性的人,跟那些死諫大臣的做法不一樣。
劉備征漢中時,發起一場攻堅戰,久攻不下,聽說曹操又要親征漢中。
劉備一急之下,一怒之下,親冒矢石,衝鋒在前,誰也勸阻不了。
此時,只見一介書生的法正驅馬向前,舉刀衝鋒,很快衝到劉備前面,用身體替劉備擋箭。
劉備不得不反過來替法正擋箭,大叫,孝直(法正字孝直),危險!法 正還是不顧死活往前沖,答道,主公,您是主將,大家都要靠您活命,您都不怕死,我這個小人物死了算什麼!劉備猛醒,趕緊撤退。
每當我 讀這段史料,淚水就會在眼眶裡打轉。
什麼叫生死之交?這就是生死之交!什麼叫死諫?這就是真正的死諫!令人感動,讓人敬畏服從,而不是讓人反感,使人拒絕 的死諫。
難怪,劉備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仰天長嘆道,如果法正在,主公肯定不會貿然東征;就是東征,也不至於敗得如此之慘。
對於劉備而言,如果關羽、張飛是打不爛拆不散的兄弟,趙雲是忠厚老實、勤懇聽話的表哥,那麼,龐統和法正則是忠心耿耿又特立獨行的妻舅;龐統是小舅子, 法正是大舅子。
小舅子和大舅子是不一樣的。
小舅子在姐夫面前,有時吊兒郎當,嬉鬧頑皮;大舅子在妹夫面前,則威嚴端莊甚至橫行霸道。
法正的善終,得益於他的早死。
如果他長期這樣任性妄為下去,就很難說了。
法大舅子死於公元220年,劉備稱漢中王的次年,享年四十五歲。
馬超死於公元222年,劉備稱帝的次年、劉備死前一年,享年四十七歲(法正和馬超同年 生)。
正值壯年的法正和馬超,如此集中地死在劉備之前,是自然死亡還是有什麼意外,我一直心存疑問。
只是找不到任何線索。
公元223年劉備離開人世的時候,蜀漢集團中能打仗的,趙雲垂垂老矣,只剩下魏延;有名望的,除諸葛亮外,只剩下一個李嚴。
諸葛亮的時代來了,擋都擋不住,轟也轟不走。
劉備給諸葛亮統一天下計劃的毀滅性破壞是,關羽死後,劉備自己東征,結果失敗而回,給諸葛亮留下的爛攤子是這樣的:蜀國的精兵已經不多了,外部環境是兩個國家虎視著,蜀國南部少數民族擾亂,南方幾個郡還叛亂了;內部是人心荒亂,劉禪這個什麼都不會的人當了皇帝。
這種情況別說一統天下,能保住本國就很難了,幸好諸葛亮文稻武略,外交上把東吳穩定了,北方也擋住了,國內也發展了,並且通過南征擊滅了南方的叛亂,少數民族也臣服了。
但是這段間魏國和東吳也發展了,這就使得統一天下更難了。
另外還有些因素(比如劉禪的無能)也使得當時蜀國要統一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我們縱觀歷史,能統一天下的主要有兩種情況,第1種情況是一個皇朝已經失去了民心,有人起義,天下大亂,這時一個人物能得救人於水火,得了民心,加上良臣勇將的輔助統一天下;第二種情況是天下分為幾國,當其中一國衰弱或當權者無能時,另強大的一國趁機消滅它統一中國。
漢高祖劉邦時,是前一種情況,當時天下分被各大大小小的王分割,劉邦在一群英雄的幫助下統一中國,漢光武帝統一天下時,是因為王莽無道,人心思漢,而當時的綠林、赤眉起義軍只是一時代表了人們的不滿,並沒有得到人心的號召,所在漢光武帝能興復漢室。
而劉備的情況卻沒這麼好,東漢末年當權者無道,漢朝劉氏政權已失人心,劉備個人雖然比較得人心,但對於興復漢室已沒多大作用。
而且蜀漢是個小國,魏國和東吳都比較強,這就使得劉備即沒有上述第一種情況的優勢,也沒月第二種情況的優勢。
最後三國讓晉國統一,晉一統天下就屬於第二種情況。
所以說諸葛亮沒能一統天下,並不是他沒有蕭何的治國之能,也不是他沒有韓信的用兵之策,而是劉備關羽他們毀滅了本來就很小的一統天下的機會。
劉備親征東吳其實是因為劉備手下無人可用
三國時期,劉備當皇帝的第二年,劉備親率大軍征伐東吳,結果被東吳都督陸遜打得大敗,這次劉備東征,不僅折損了蜀國不少兵將,使得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同時也導致劉備惱羞成怒,一病不起。那麼劉備為何要親征呢?
蜀漢頂級謀士法正,如果不死,劉備夷陵之戰必然不會大敗
三國演義中,劉備基本上是在諸葛亮出山後才發展起來的。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勢力簡直是如魚得水,迅速得到了發展。但在正史上,諸葛亮就沒有這麼厲害了,諸葛亮只是在政治和後勤上給了劉備很大的幫助。那在...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法正和劉備的蜜月期不長
繼《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一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和《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龐統「掛」得太早》之後,筆者的第三篇來了,時間間隔比較久,小夥伴們見諒哦,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出。說到法正法孝直,你的第一...
劉備伐吳之所以要御駕親征是因為手上沒人用嗎
劉備是在彰武二年(公元222)討伐東吳的,這時候,蜀國的四員大將只剩下一個張飛,關羽在荊州被殺,這就是劉備東征的起因和理由;黃忠已經在兩年前去世;馬超就是在這年去世,即便馬超仍然健在,劉備也不可...
此人荊楚奇才出仕蜀漢,竟指責劉備關羽,和李嚴一樣被諸葛亮廢黜
公元211年,劉備帶著幾萬部隊入蜀,很多武將文臣都跟隨劉備而去。之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又帶著援兵入蜀。劉備給關羽留下了一些人,將領比如說麋芳、傅士仁等,文官比如馬良、廖立等。本篇就要和大伙...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和人才有關係,為什麼?
維持一個大國對文臣的能力要求,是絕對要高於維持一個小國的,就這一點看,三國鼎立時期朝中大臣的能力絕對不在前期的文臣之下,否則也不能維繫幾十年的均衡狀態,如果能力不足就會像五代和三國早期那樣各種...
誰是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堪比曹操的郭嘉
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他幾乎被神化,自然無人與之相提並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事實上,當他和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將時,在陣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後者。
三國蜀漢第一謀主法正
在三國歷史上許多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對各國謀士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對於謀主這個稱呼卻知之甚少。謀主,通過其字面意思可知謀主就是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如果把一個國家的謀士比喻為一個班上的學生...
劉備最好的基友並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
一提到三國,人們總會想到一個人物,諸葛亮。三國爭霸,爭的是實力,更是智慧。劉備曾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可以看出,此人對人才的渴求。但是,還有一個人,與劉備心心相惜,一見如故。這個人就是法正。
此人謀略冠絕蜀漢,連諸葛亮也為其所折服
提起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諸葛亮.其實當時諸葛亮主要管理內政和籌措糧草,在劉備身邊為其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劉備對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過了諸葛亮,三國志記載法正,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可見...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法正到底有多厲害?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備的謀主並不是《演義》之中無所不能的諸葛亮,而是法正,法孝直。那麼作為劉備手下第一謀主法正到底有多厲害呢?是不是真的能夠完敗諸葛亮呢?
堂堂蜀國宰相諸葛亮在蜀國竟也有不敢惹的人?
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中,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評價極高,認為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如何理解陳壽的「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這句話?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劉備的頭號軍師,為劉備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實,有一個人對劉備的作用不亞於諸葛亮,特別是在創立蜀國的過程中,他的功勞還要勝過諸葛亮。這個人就是法正,他本是劉璋的謀士,因見劉璋...
劉備最信任的謀士:此人若在 蜀漢歷史可能改變!
【內容導讀】222年8月,蜀主劉備統帥的東征大軍在夷陵在東吳大將陸遜擊敗,蜀軍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到成都,負責留守的丞相諸葛亮慨嘆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222年8月,蜀主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