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扒一扒趙匡胤的家世根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堅持良心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趙匡胤像

傳奇,從一聲啼哭開始。


後唐天成二年(927 年) 二月十六日,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靜謐的夜空,一名男嬰在洛陽夾馬營的一處宅院呱呱墜地。

根據《宋史太祖本紀》記載,這位男嬰出生時可是鬧出了一場大動靜,「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

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大半夜紅光沖天,鄰居還以為哪裡著了火,紛紛趕去救火,結果一看哪有一星半點兒火苗,原來是趙老家生了一個「紅孩兒」。

喜得貴子的男主人叫趙弘殷,他是一名禁軍將領,沒多少文化水平,看自己的孩子出生時異香撲鼻,就琢磨著給這個新生兒起了一個乳名——香孩兒,也就是後來的趙匡胤。

後來的史學家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對「香孩兒」這個乳名進行了深入研究,解釋說趙匡胤出生時,恰好正值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在宮中焚香祭祀,祈求上天派一位聖人下凡拯救萬民,為百姓做主,結果老天爺就把趙匡胤給派下來了。

這當然只是史書的附會之說,無非是要證明趙匡胤出生時便是王氣在身,真龍附體,日後是上天註定之事,給他日後兵變奪權尋找理論依據,純屬子虛烏有,大可不必當真,但趙匡胤出生時「體有金色」倒很有可能是事實——很像是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還有一種記載說,趙匡胤的老爸趙弘殷出生時也有吉兆,當時黃河翻滾,從河底跑出來一塊銅牌大匾,上面刻著「有一真人在冀州,閉口張弓左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

」意思是說有個名字里含「弘」(閉口張弓左右邊)的河北人士將是真人轉世(冀州在今河北省),他的子孫將來會成為真命天子,享國萬年(子子孫孫萬萬年)。

據說當時普天下的大門大戶都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帶一個「弘」字,趙弘殷的父親也想討個吉利,便給兒子起名叫「弘殷」。

這種對後代寄予厚望的做法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如今的我們不也在孩子的取名上絞盡腦汁,甚至不惜重金嗎?這或許正是人類繁衍、社會發展的驅動力之一,趙弘殷也是如此。

匡,匡扶社稷;胤,子孫相承。

從「趙匡胤」這個名字,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孩子寄予的期望,可這個時候的趙弘殷一定不會想到,這個新生的嬰孩和他偉大的名字將被寫入歷史,被後人仰望——以自己的家世背景,這是一種絕不可能的奢望。

正式介紹第一男主角前,先來認識一下他的父輩們。

趙朓,趙匡胤的高祖父,娶妻崔氏。

趙朓「以儒學顯」,唐朝時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縣令,國家正式公務員,縣處級幹部,奠定趙氏官宦世家之基。

趙朓像

趙珽,趙匡胤的曾祖父,娶妻桑氏,同樣投身仕途,「歷藩鎮從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按唐後期官制,藩鎮從事是藩鎮的幕職僚屬,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長官,但如果據此認為趙珽老爺子從低級幕職一直干到了國家高級幹部,那就錯了。

唐末官制十分混亂,藩鎮的一般幕僚、軍隊中的小頭目都可以兼領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之名(術語「兼憲銜」),所以趙珽仍是低級幕僚,沒能改變趙家的前途命運。

趙珽像

趙敬,趙匡胤的祖父,娶妻劉氏,「慷慨有大志」,歷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刺史。


在唐朝,刺史是一州行政長官,相當於一市之長,堂堂正廳級幹部,這個級別足以光耀趙家門楣。

趙氏歷經三代百餘年的奮鬥,終於成為當地較有聲望的家族。

趙敬像

趙氏世居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與幽州(今北京) 毗鄰。

史料記載,趙氏從趙朓開始「以儒學為業」,祖孫三代「累代仕宦」,乾的都是文職,但他們的成功靠的不是科舉入仕,而是依附「河朔三鎮」之一的盧龍節度使(又稱范陽節度使、幽州節度使,駐地幽州),這可從趙氏三代任職地都在盧龍鎮下,趙朓更是出任幽都令推斷出來。


這種攀附藩鎮軍閥的途徑十分務實,因為在當時的形勢下,朝廷沒有權威,藩鎮才是歷史舞台的真正主角,一個人無論是要安身立命,還是要建功立業,都離不開藩鎮這個平台。

趙氏家族的成功之路到趙敬這一代,遇到一個重要轉折點。

唐光化二年(899 年),盧龍節度使劉仁恭跟強大的朱溫火併慘敗,自此一蹶不振。

作為劉仁恭下屬的趙敬認清形勢,為避覆巢之禍,舉家搬遷到了保州(今河北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他的兒子趙弘殷就出生在這裡。

趙弘殷像

失去盧龍節度使這棵大樹的庇護,再加上舉家遷徙,趙氏到保州時已經家道中落,淪為庶民。

趙弘殷無法沿襲父輩的入仕之路,必須從零開始,打拚自己的事業。


在那個紛亂混戰的年代,從軍是一份危險的工作,卻也是成功的捷徑。

前提是足夠勇敢,足夠命大,能在無數的戰鬥中倖存下來,並且跟對了有眼光、有前途的領導。

那麼,趙弘殷的前途命運究竟如何,趙匡胤又有什麼奇特的成長經歷呢?敬請關注下期內容。

【長篇連載,未完待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個孩子出生時滿城的牡丹花都開了?

上東門城樓上,李嗣源正在俯瞰洛陽這座千年古都。憑樓眺望,城外綠染青山,城內熙熙人影。這是他即位後的第一個春天,一場春雨洗盡前朝塵垢,初綻的牡丹香浸洛京,讓人說不出的輕鬆愉快。無意中,李嗣源將目光...

趙匡胤出世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此為第7篇。官五代公元927年的一個仲春,天氣乍暖還寒,陣陣北風吹來,仍使人覺得絲絲...

五代爭奪幽州之戰 為什麼後唐能以少勝多?

一、五代初期幽州的軍事態勢公元8世紀中葉,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大唐帝國一蹶不振,各地藩鎮紛紛據守一方,脫離中央政府的管理,外重內輕、藩鎮擅命是唐朝晚期中央與地方的真實寫照。907年 (唐天祐四年...

安史之亂為什麼沒有讓唐朝土崩瓦解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由李世民、李治、武則天親手開創的盛唐氣象消失不見。奇怪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雖然面臨嚴重的藩鎮割據及宦官專權,可依舊在名義上統治著整個中華大地。為什麼安史之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