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鬧翻了大唐 當過此官的趙匡胤稱帝後 把節度使弄成了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代封建王朝的官職設置和稱謂,隨著朝代的更迭而不斷變化,且極具其時代特點。
從秦漢、唐宋到元明清,各種官職名稱會看得人眼花繚亂。
覺得還真是很複雜很有意思。
(劇照)
今天藉助史料記載,來了解一下唐宋時期的「節度使」。
節度使,意為節制調度,是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官職名。
因為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握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調度管制軍政,所以稱作節度使。
研究者認為,古代的節度使,大體與現在的省級軍區司令相當。
唐代初期就用此稱謂以明確指揮權限,如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任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蒲城河北諸道總管及東討諸府兵均受其節度。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以後,由朝廷派出的行軍總管或經略大使,常受敕節度諸軍,因而漸獲諸軍節度大使的名稱,但還不是固定職銜。
節度使成為固定職銜,始於唐睿宗李旦當朝時的景雲年間。
史料載: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他成為第一個正式節度使。
景雲二年,又任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
至玄宗開元、天寶間,先後設立了磧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范陽、平盧、劍南、嶺南十個節度使,范陽(今北京地區,即古幽州)節度使是節度使中兵力最多的。
此時的節度使多由胡人擔任,往往封郡王。
節度使的僚佐有副使、支使、行軍司馬、判官、推官等;將校有押衙、虞侯、兵馬使等。
由於觀察使是採訪使的改名,所以唐代後期節度使照例兼任所在道的觀察使。
節度使的僚屬,都由節度使辟舉,然後上報朝廷批准。
所統州縣長吏雖由中央任命,而實際則聽命於節鎮。
唐天寶年後,節度使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觀察使,開始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
形成朝野外重內輕,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唐末黃巢農民起義發生之後,朝廷基本失去對大部分藩鎮的控制。
普遍出現藩鎮割據,節度使林立,擁兵自重的亂局。
如魏博節度使是唐中期開始設立的軍鎮,其統治範圍約為今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的大片地區。
這個藩鎮與范陽鎮、成德鎮並稱「河朔三鎮」,是唐朝各藩鎮中軍隊戰鬥力最強的藩鎮。
「河朔三鎮」的節度使自唐朝後期到唐末亂世,再到五代十國都是強悍的割據軍閥,無論是唐朝皇帝還是其他亂世梟雄都無法有效的控制他們,最後甚至還被這群驍兵悍將反噬而死。
五代時期,節度使的權勢達到了極點,皇帝的擁立與罷黜都取決於節度使,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開國君主均為節度使。
宋太祖趙匡胤就曾任節度使。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時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次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
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稱帝,史稱「陳橋兵變」。
有了唐代節度使「尾大不掉、割據一方」的教訓,宋朝建立伊始,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都採取各種手段,削弱節度使的軍、政、財權,以加強中央集權。
趙匡胤先是對各節度使採取賞錢奪權,給予功臣銀錢田地,要求他們解除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
諸如迅速解除了時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的節度使石守信對禁軍的控制權。
乾德三年(965年),趙匡胤令各地賦稅收入除日常軍費所需外,必須全部運送朝廷,從而剝奪了節度使過去擁有的自行處理地方賦稅的財權。
同年還命令諸州府選送精兵給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兵權。
在平定湖南時,趙匡胤甚至直接宣布湖南各州府直屬中央,不再隸屬於節度使。
宋太宗又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詔令所有節度使屬下的支郡都直屬中央,節度使所領只是一州府。
此後。
宋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規定節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
這樣,節度使基本成了榮譽職務。
如稱「某某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所謂「使相」。
節度使榮譽之稱也用於武臣的加官,南宋時,有加至三鎮者,就是說名義上兼任了三個地方的節度使。
如護國、寧武、保靜軍節度使劉光世;靜江、寧武、靖海軍節度使張俊;鎮南、武安、寧國軍節度使韓世忠等。
人們熟知的民族英雄岳飛,32歲時因功晉升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是兩宋時期最年輕的建節者。
據介紹,遼、金王朝也都仿唐制設置節度使,但皆有名無實,地位也遠不如宋朝的使相高。
到了元朝,將節度使設置徹底廢除。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
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
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解毒歷史:藩鎮真的都是割據政權嗎?
文丨流惜子(南開大學)以中學教科書為宣傳核心,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所有歷史信息都在告訴我們: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是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更甚者,在一般人眼裡,唐朝到安史之亂好像就忽然打住了,之後好像還...
安史之亂後,什麼樣的國策方針,能讓唐王朝續命百餘年?
文丨流惜子(南開大學)以中學教科書為宣傳核心,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所有歷史信息都在告訴我們: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是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更甚者,在一般人眼裡,唐朝到安史之亂好像就忽然打住了,之後好像還...
藩鎮害了大唐,卻保護了漢人
作者:冷兵器吧函人 提到大唐的衰亡,藩鎮割據總是被當成首要原因。藩鎮作為唐王朝特有的行政體制,給中唐以後的朝廷帶來了無窮的麻煩和災難。令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走向衰微的起點,正是臭名昭著的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對於唐朝來說既是不可治癒的癌症也是續命的良藥
今天我們要來說說唐時的藩鎮割據,漢晉隋唐宋明這些漢民族創造出來璀璨時代在唐時達到了一個巔峰,大家對於盛唐都是充滿了崇敬之情,特別是對唐玄宗之前的唐朝歷史幾乎是爛熟於心,從太宗的貞觀之治到武周代...
唐朝藩鎮割據過程及影響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多年直至唐朝滅亡。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許多節度使,而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