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為什麼沒有讓唐朝土崩瓦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由李世民、李治、武則天親手開創的盛唐氣象消失不見。
奇怪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雖然面臨嚴重的藩鎮割據及宦官專權,可依舊在名義上統治著整個中華大地。
為什麼安史之亂沒有讓唐朝土崩瓦解呢?
其實,很多人對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的實際情形並不了解。
唐朝末年的確是藩鎮割據,可是真正掌握藩鎮實際權力的並不一定是藩鎮的節度使,很多時候是藩鎮的士兵組成的集團。
士兵聯合起來殺掉節度使的案例不勝枚舉。
《新五代史》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魏博自田承嗣始有牙軍,牙軍歲久益驕,至紹威時已二百年,父子世相婚姻以自結。
前帥史憲誠、何全皞、韓君雄、樂彥貞等,皆由牙軍所立,怒輒遂殺之。
」這樣的情形不知發生在魏博軍。
除了部分統御力較強的節度使以外,很多節度使只是士兵手裡的一張牌,一旦不符合士兵們的利益,就會殺掉或者換掉。
所以說,唐朝末年雖然藩鎮割據的狀態非常嚴重,但地方節度使並不一定掌握實權,不聽從中央指揮,有些時候可能並不是他們自己的意願。
對於節度使來說,他們還需要中央的封賜來幫助自己威震手下。
真要是造反,自己的手下可能就會直接把自己換掉。
畢竟,出兵打仗損害最多的還是士兵的利益。
同樣,節度使除了無法統御兵士以外,一些節度使在打下其他藩鎮以後,也可能會失去對其他藩鎮的控制力。
比如,唐朝末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打下幽州,讓自己的部下劉仁恭去鎮守幽州,可之後劉仁恭就不再聽從李克用的指揮。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現象雖然非常嚴重,但是地方節度使擁有的權力實際非常有限,而且很難擴張,這就導致了地方勢力的分散,彼此制衡,也就很難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自然也就很難有人擁有足夠的實力取代唐朝。
這種情況在北方尤其明顯,唐朝末年,北方幾大軍事集團相互制衡,朱溫雖然處於強勢,但位於鳳翔的李茂貞,位於河東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位於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都有較強的軍事實力。
在朱溫之前,北方藩鎮更多,勢力均衡,很少有人能夠取而代之。
另外,不得不說,雖然唐朝中央出現了多次的權力更迭,但是地方百姓還算是安居樂業。
唐朝還是百姓的民心所向,支持唐朝依舊是一張非常不錯的政治牌。
簡單來說,安史之亂以後,雖然地方藩鎮聯合起來的實力遠強於唐朝的實力,但並沒有一個藩鎮能夠聯合幾大藩鎮取代唐朝,這也就是唐朝能夠一直存在的原因。
作死基因太強大:爺仨一浪更比一浪高
劉仁恭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盧龍節度使(轄區為幽州一帶)。這傢伙大概是鼴鼠精轉世,特別擅長挖地道攻城,人稱「劉窟頭」。憑著這手絕活兒,他從普通士兵一路綠燈提拔為軍校,而後見風使舵,在晉王李克用幫忙下弄...
土皇帝徵兵十萬,武士面頰皆刻仨字,文士腕臂皆刻四字
赤眉、黃巾、紅巾,是中國歷史上三支比較特殊的著名起義軍,它們有組織,有紀律,有目標,而且還有特殊的標識和軍號。新莽末年的赤眉軍,得名於塗紅眉毛;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得名於黃巾包頭;蒙元末年的紅巾軍...
土皇帝徵兵十萬,武士面頰皆刻仨字,文士腕臂皆刻四字
赤眉、黃巾、紅巾,是中國歷史上三支比較特殊的著名起義軍,它們有組織,有紀律,有目標,而且還有特殊的標識和軍號。新莽末年的赤眉軍,得名於塗紅眉毛;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得名於黃巾包頭;蒙元末年的紅巾軍...
五代十國有能力一統天下的兩位皇帝一個英年早逝一個墮落亡國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給垂死掙扎的唐王朝一個致命的打擊,隨著黃巢攻陷長安唐僖宗出逃此時的唐朝政權已經名存實亡,唐朝的各路節度使徹底成為了一方諸侯,朱溫篡唐以後最後在北方以晉王李克用,幽州節度使劉仁恭...
五代十國有能力一統天下的兩位皇帝一個墮落亡國一個英年早逝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給垂死掙扎的唐王朝一個致命的打擊,隨著黃巢攻陷長安唐僖宗出逃此時的唐朝政權已經名存實亡,唐朝的各路節度使徹底成為了一方諸侯,朱溫篡唐以後最後在北方以晉王李克用,幽州節度使劉仁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