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不適合當領導,看三國志·蜀傳越深入越這麼覺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段時間在看三國志·蜀傳,越深入越覺得諸葛亮真的不適合當領導。

巴蜀不說人傑地靈,只說哪個地方沒人才呢?為什麼到姜維北伐時無人可用,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於是就有了「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句話。

我們來看看本應該是漢蜀的人才:

劉封本是羅侯寇氏的兒子,長沙劉氏的外甥。

劉備到荊州,因為當時沒有兒子,就收劉封為養子。

及至劉備入蜀,從葭萌還軍進攻劉璋,當時劉封二十多歲,有武藝,力氣超人,帶兵與諸葛亮、張飛等逆流沿江西上,攻無不克。

益州平定以後,劉封被任命為副軍中郎將。

後來申儀叛變劉封,劉封兵敗逃回成都。

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

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

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

彭瞃字永年,廣漢人。

他身高八尺,容貌十分魁偉,性格高傲,對人大多輕視不睬。

龐統和法正兩人一道向劉備推薦彭瞃,劉備也認為他非同常人,多次讓彭瞃傳達軍令行動,指導教授諸位將領,他的工作很合劉備心意,對他的賞識和待遇日益加厚。

成都平定後,劉備兼任益州牧,提拔彭瞃為治中從事。

諸葛亮雖說外表上對彭瞃熱情接待,但內心對他不以為然,多次向劉備秘密進言,說彭瞃這人心大志高,難保他以後會做出什麼來。

劉備既然敬重信任諸葛亮,加上自己通過觀察彭瞃的所作所為,於是對彭瞃稍加疏遠,調任他為江陽太守,最後被逮捕囚禁殺害,時年三十七歲。

廖立,字公淵,武陵郡臨沅人。

劉備兼任荊州牧時,徵召廖立為州從事,當時他不到三十歲,就被提升為長沙太守。

劉備入蜀,諸葛亮鎮守荊州地方,孫權派遣使者與諸葛亮進行友好交往,順便問到蜀國士人中都有誰與他一起治政,諸葛亮回答說:「龐統、廖立,都是楚地優秀人才,他們能同我一起共興治國大業。

廖立的個人本來想法,自認為才能名氣應當在諸葛亮之次,但實際上卻游散在李嚴等人的位次下,所以心中常怏怏不樂。

後來諸葛亮寫了一份彈劾廖立的奏章,說:「長水校尉廖立,坐井自大,貶論廣大朝士,公然指責國家不任賢達之士而用平庸之人,又說萬軍統率者都是些不中用的混小子;誹謗先帝,詆毀群臣。

「於是廖立被廢為平民,流放汶山郡,廖立便老老實實地帶著全家人在那裡耕養自給,聽說諸葛亮去世,他雙淚長流嘆息說:「我們最終要成為異族的奴役呵!」最後老死在流放之地。

李嚴,字正方,南陽郡人。

他年輕時為郡中專職吏員,以才幹知名。

公元223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

226年李嚴轉任為前將軍,考慮到諸葛亮計劃出軍漢中,故李嚴應當負責後方事務,便移往江州,留下護軍陳到駐守永安,都歸李嚴統管。

李嚴與孟達的信說:「我和孔明同受先主遺托,憂慮甚多,責任重大,總想得到良好的同事。

」然後諸葛亮上表奏任李嚴之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負責李嚴所留的事務。

諸葛亮考慮到第二年要出兵,便命令李嚴以中都護身份代行丞相府事權,李嚴改名為李平。

231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負責督運糧草。

夏秋之季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平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答應退兵。

李平聽說軍隊已撤退,於是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用意在於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

最後李平廢為民,流放梓潼郡,234年李平聽說諸葛亮去世發病而死。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

他率領私人武裝跟隨劉備入蜀,屢立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遷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將領鎮守漢川,大家都議論一定是張飛,張飛也心想必定是他自己。

先主劉備卻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全軍無人不感到驚訝。

劉備大宴群臣,問魏延道:「現在對你委以重任,你作何打算?」魏延回答說:「若曹操帶領天下兵馬前來,請讓我為大王您去抗擊他;如果是其他將領帶領十萬人馬前來,請讓我為大王您把他們吃掉。

」劉備聞言叫好。

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兵,都想請求單獨率領一萬人馬,與諸葛亮分兵兩路進發而會師潼關,像從前韓信所為,諸葛亮總是制止不允。

魏延常以為諸葛亮膽小,嘆恨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魏延既善於養兵,又勇猛過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當時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

惟有楊儀對他不寬容不讓步,魏延對此十分仇恨,兩人關係有如水火。

諸葛亮病重時秘密地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討論籌劃他死後退軍的安排,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服從軍令,便棄他不顧,軍隊照常行動。

最後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馬岱砍下魏延的腦袋交給楊儀,楊儀起身用腳踏踩魏延的頭說:「庸奴!還能幹壞事嗎?」於是誅殺魏延三族。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

他本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離傅群前往投奔襄陽太守關羽。

關羽任命他為功曹,派他為信使西行去見劉備。

劉備與他談起國家軍事大計,議論政治得失,非常喜歡他,於是徵召他為左將軍兵曹掾。

及至劉備為漢中王,又升任楊儀為尚書。

諸葛亮多次出軍,楊儀總是幫他制訂規劃,籌措糧草,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

軍中禮節制度,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

諸葛亮病逝於沙場。

楊儀既率領部隊退回,又討伐誅殺魏延,自以為功勞特大,理當接替諸葛亮執掌朝政,而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認為楊儀性情急躁狹隘,有意讓蔣琬擔當重任,蔣琬於是為尚書令、益州刺史。

楊儀到京城後,被任命為中軍師,沒有部屬,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

起初,楊儀任先主手下的尚書,蔣琬為尚書郎,後來雖然都任丞相參軍長史。

楊儀每次隨行,承擔軍中繁重的工作,自認為比蔣琬資歷老,才能超過蔣琬,於是聲色之間經常流露出怨憤表情,斥責他人嘆息自己的言語發自內心。

最後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

楊儀到了流放地,再次上書誹謗,語氣措辭激烈,於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

楊儀自殺,他的妻兒老小回到蜀地。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領導?我覺得像劉備那樣的才能當,當領導的關鍵是人盡其才,孟嘗君連雞鳴狗盜之徒都可以用,故沒有無用的人才,只有不會用人才的領導。

只有這樣才能人適其事,事得其人,人盡其才,事盡其功。

讓每個人都做自己適合去做的事,事情便很好處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才更能顯現出功效來。

諸葛亮最多管管內政,劉備的遺詔就安排得很好:李嚴與諸葛亮一道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

只是過了三年就變了,呵呵!這不談。

我們還是來談談領導,特雷默定律有說:每個人的才華雖然高低不同,但一定是各有長短,因此在選拔人才時要看重的是他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利用個人特有的才能再委以相應責任,使各安其職,這樣才會使諸方矛盾趨於平衡。

否則職位與才華不能適合,使應有的能力發揮不出﹐彼此之間互不信服﹐勢必造成衝突的加劇。

諸葛亮在這點上比劉備差得實在是太遠了,譬如上面的那幾人,譬如馬謖,還譬如在益州讓益州本土人士都靠邊。

再看看諸葛亮所用的「如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輩。

文恭任職治中毫無章法;向朗過去信奉馬良兄弟,吹噓他們是聖人,現在任職長史,一向善於和稀泥。

中郎郭演長,是盲目隨別人打轉轉的人,不可與他共謀大事,卻讓他當上了侍中。

如今處在衰微之世,要任用這三個人,確實不當。

王連乃流俗之人,一旦聚斂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鬧到今天這種地步。

」這段話雖然是廖立的怨言,但無風不起浪啊!作為領導者,不能單憑其表象就對下屬作出定性,確定孰優孰劣,而要善於發掘其背後潛藏著的一面。

要把問題看深看遠,要進行綜合評估。

一方面不能誇大其優勢無視其不足,亦不可只見其缺點,不見其優點,走入以短掩長的誤區,要做到「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要除掉魏延!

諸葛亮討厭魏延,是因為魏延不是諸葛亮的人。根據三國志,魏延根本不是投降過來的,而是劉備的部曲,也就是劉備的貼身家將出身,因此和劉備的關係非常親密,是深受到劉備信任的。劉備貼身部隊後來稱白旄軍,是...

被諸葛亮迫害的蜀國官員們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演義》中刻畫的諸葛孔明也近乎神人,燒魏營、借東風、氣周瑜、斗司馬......然而真正的諸葛亮是如何對待蜀國官員的呢?

劉備勢力鼎盛時期的陣容到底有多豪華?

熟讀三國歷史,劉備是三國眾多諸侯最有魅力,也最有毅力的一位,從27歲涿郡起兵開始,劉備一直顛沛流離,備受磨難,先後依附多為諸侯,一直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207年,劉備投靠劉表,三顧茅廬之後,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