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夢三國(三十)黃蓋火燒連環戰船的故事原型是明初鄱陽湖大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火燒赤壁是《三國演義》中場面最大的一場戲,也是整個漢末三國時代的轉折點。

"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勢由這場戰爭開端,一直持續到"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為止。

赤壁之戰中周瑜是以火燒曹軍戰船的形式獲取了戰爭的勝利,這是毫無疑問。

在《三國志》中關於東吳歷史的記載中有較為詳細的敘述,這相對於陳壽在其他戰役上簡要到極點的記錄已經是非常全面了。

可是我們從史書原文中只能確認周瑜採取了火攻,黃蓋指揮了沖向曹軍艦隊的縱火船,然而具體的細節卻並沒有太多的描述。

由於缺乏史料的記載,《三國演義》在描述這場史詩級大戰的時候,作者羅貫中選用了很多稗官野史和民間傳說,然後結合了自己對戰爭的理解進行了相關的推測。

在這段故事中,黃蓋詐降的"苦肉計",龐統向曹操獻上"連環戰船"戰術等等都是羅貫中以自己的戰爭經驗進行延展和推測出來的東西。

這些東西在史書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羅貫中是將自己放在周瑜和曹操的角度進行的合理推測,並將其衍生成了小說的內容。

這也得益於羅貫中在元末明初的張士誠起義軍中多年的戰爭經驗,以張士誠幕僚的身份見多識廣,才能做到如此的水平。

演義中的火燒赤壁需要滿足三個必要條件。

第一,點火的人,這個史書上寫了是黃蓋指揮部下以縱火船的形式點火。

那麼在實戰中縱火船如何接近曹軍艦隊,這就是指揮者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於是作者以自己的戰爭經驗,設計了"苦肉計"和詐降的手段。

為了不違背史書的原文記載,這場戲的主角肯定會有黃蓋來扮演。

第二,曹軍艦隊和曹軍水寨在長江北岸,要將火攻的威力發揮到最大,只能以東南風助火勢才行,於是作者安排了諸葛亮"借東風"一場戲。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羅貫中分復的戰爭經驗,非常清楚長江上冬季的氣候變化情況。

最為重要的是第三點,如何通過一把火將曹軍艦隊全部殲滅,讓其沒有逃生和救援的可能?為了將這個場景設計好,作者採用了連環戰船的戰術,並且讓龐統將其獻給了曹操。

曹操得到這個戰術後大喜,因為解決了北方軍隊不適應於水上作戰的問題。

如此以來,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軍的所有條件都成立了,然後將其組織好放入演義故事之中,便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赤壁之戰。

然而上述的這三個條件都不是羅貫中憑空臆造的,實際上是在中國古代戰場上有著實際經驗的。

作者只是將其進行模塊化後,合理的運用到了小說之中。

因此從小說的角度來看,上述的這些戰場設計都是合情合理的。

羅貫中借用了現實中存在的戰法和戰例,將其細緻的運用到小說故事中,從而產生了"文學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的效果。

從赤壁之戰的整場大戲來看,羅貫中很可能是借用了元末明初時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的戰役作為原型,並結合史書上赤壁之戰的線索,進行組織成的故事。

而具體到連環戰船這一戰術,又極有可能參考了宋末名將張世傑所創造。

這兩個要點相結合,正好與史書上描述的黃蓋觀看曹軍船隊的景象頗為吻合,於是便進行了合理的戲劇化。

按照《三國志》描述,黃蓋在向曹軍船隊縱火之前看見的是接天蔽日的船船帆和連綿不絕的大船。

這些大船是不是都用鐵索連在一起,成為連環戰船呢?史書上沒有記載,也有很多人主觀的認為這就是連環戰船。

在我看來黃蓋在很遠距離上幾乎不可能看清楚對方戰船上的連鎖鐵環,如果他看清楚了,那他的眼睛堪比望遠鏡。

而羅貫中在此處使用了連環戰船這一戰術,一方面是故事中戰爭合理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參考了鄱陽湖大戰和元軍火燒張世傑船隊的戰例。

只有在這樣合理推測下,才能很好解釋為啥赤壁一把火會有如此的威力。

按照史書記載南宋末年抗元時張世傑就多次使用了連環戰船的戰術,不論是在長江上,還是在南海上都對元朝水軍形成了局部的戰爭優勢。

但是最終元朝水軍還是用縱火的辦法破了連環戰船的戰術,扭轉了在水面作戰上對元朝對宋朝的不利地位。

這個辦法也被朱元璋用在對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中,但是陳友諒水軍並不是用的連環戰船,而是用的樓船。

樓船實際上和連環戰船有著相似的特性,那便是攻擊和防禦非常強大,但是機動力不足。

朱元璋利用其這方面的劣勢,派出輕舟和艨艟組成的縱火船隊突破其重重的火力封鎖,一舉將樓船點燃。

從史書上最早記載的張世傑在襄陽水戰中使用連環艦船被元軍縱火船所破,到十九世紀中期中國南海海盜王張保仔對付荷蘭人的大帆船,中國古代這一水軍戰術持續使用了近五百年的時間。

時至今日現代化的鋼鐵軍艦縱橫四海,原始的縱火船戰術已經完全無法適用。

但是蓬勃發展起來的各種先進的魚雷卻成了這種戰術的衍生,再次以高機動、強隱蔽和大破壞力的方式對敵軍戰艦的水線以下發動攻擊。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艦船還在水面上航行,那這種小船針對大船的戰術理念就不會過時,被改變的只是實施戰鬥和破壞的工具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火燒赤壁背後的六大疑點

在我國,赤壁大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一場確定政治格局的戰役。公元208年,劉備,孫權聯軍在赤壁和曹操進行了一場大戰。曹操吞併荊州後,隨著曹操軍隊的節節勝利,戰爭的壓力來到了孫權和劉備一方,...

如果赤壁之戰沒有東風,曹操有沒有機會贏?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聯軍在今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進行了一場大戰,這就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著名的「赤壁之戰」。整個漢末三國時期...

赤壁之戰的真相

先說點虛的,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全書的最高潮,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先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篡改曹植的《銅雀台賦》,將「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改成了「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將...

火燒曹軍,坐擁美女,你相信他會被氣死?

身世江東王謝士族的周瑜,在孫策和他老爹孫堅起兵時,就參加了東吳團體,可謂東吳元老級人物。孫策被謀害後,盡力幫手其弟孫權,成為萬人之上一人之忽上忽下的重臣。能文能武的周瑜,在音樂方面另有極高的成就...

千古之謎:臥龍諸葛亮為什麼真的能借來東風?

赤壁之戰,以曹操的慘敗而收場,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東風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詩人杜牧有兩句名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多虧老天爺把東風借給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則孫策的老...

赤壁之戰的真正「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難得以少勝多,場面恢弘的戰爭。我們年少時大部分人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草船借箭、諸葛亮巧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更是讓讀者大呼過癮。但是,今天我所說的主導赤壁之...

赤壁之戰真不是假的!

有很多人說赤壁之戰只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文學塑造,可事實是赤壁之戰是有史料記載的,是真實的!江西師範大學方誌遠教授在《百家講壇》國史通鑑之秦漢三國篇中曾介紹到,赤壁之戰是真實的,只不過沒有《三國演義...

赤壁大戰探疑:大火何曾燒赤壁?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中,有薛寶琴做赤壁懷古一首: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赤壁大戰,火燒赤壁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可是真的發生過火燒赤壁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