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出現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是個什麼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代漢者當塗高」是個什麼梗?

簡介:讖語在古代很受重視,它充滿了迷信的色彩,人們相信它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因此許多人經常利用它來製造輿論。

兩漢之間的公孫述受「代漢者當塗高」的影響在西蜀稱帝,國號「成家」,後來被劉秀消滅;一百多年後,漢末割據的諸侯袁術也因這句話在淮南稱帝,國號「仲家」,最終也是自敗而亡;幾十年後,一批大臣又以這句話勸諫曹丕取代漢朝稱帝,這句讖語才最終得到應驗。

群雄逐鹿中原的東漢末年,很多軍閥對帝位還是懷著敬畏之心的,這也是曹操的「挾天子而令諸侯」能發揮作用的原因,唯獨袁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

袁術稱帝一方面是看到漢室傾頹,當時董卓已死,部將李傕、郭汜禍亂長安,漢獻帝東遷過程中又遭層層阻撓;但真正讓袁術下定決心稱帝的則是迷信的因素。

袁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看到有預言稱「代漢者,當塗高也」(裴注《三國志•卷六•袁術傳》),這才有膽量稱帝,國號為「仲氏」。

所謂「以土承火」之說,來源於百家爭鳴時期的陰陽家,由齊國人鄒衍開創。

鄒衍目睹當政者不能像以前一樣崇尚德政,「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提出五行相生相剋,對應著不同帝王作為的說法。

筆者暫時對此不太了解,只舉一個例子說明:

漢文帝時「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也就是說西漢對應的是水德,「尚黑如故」指的是繼承秦朝崇尚黑色的做法,古代稱老百姓為「黔首」,是因為他們出行時一般會戴著黑色頭巾,「黔」的意思就是黑色,所以「尚黑」隱含的意思應當是愛民。

實際上,周朝對應火德,秦朝本是周朝藩國,統一六國等於取代了周朝,因此是水德,與水德相對應的顏色就是黑色;西漢由於某種原因認為秦朝是個偽朝(大概是因為秦三世子嬰去帝號稱秦王,等於承認自己仍隸屬周朝),取代周朝火德的應該是漢朝,所以也是水德。

不過後來發生了變化,在丞相張蒼任職的十餘年後,有位叫公孫臣的魯國人上書說漢朝應該繼承土德,屆時天上會有黃龍出現,張蒼對此不以為然,後來在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相傳為伏羲出生地)真的有黃龍出現,漢文帝立即拜公孫臣為博士,博士在秦漢時期是九卿之首的太常的屬官,性質相當於現在的學術顧問官。

漢文帝令公孫臣草擬「土德之歷制度,更元年」,而張蒼則由於這件事受到冷落最後因羞愧而稱病辭去丞相的職位。

這個例子說明了兩點:

一是每個朝代都會對應五行的一種,

二是這種對應關係是可以改變的。

東漢對應的是火德,袁術認為袁姓起源於舜帝,而舜帝對應的是土德,「火生土」,所以袁術認為按照順序,漢朝應該被袁氏取代。

(圖)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紹之弟。

至於「代漢者當塗高」,袁術「自以名字當之」,認為這正好暗合自己的「名字」。

現代文中的「姓名」與「名字」可以看成同義詞,但是在古代是不一樣的。

上文說的五行契合的是袁術的姓——「袁」,而「代漢者當塗高」這一句袁術認為契合的是自己的名——「術」和字——「公路」。

古人的名與字可以是相關的,也可以相反,也可以無關,因為名是父母起的,意味著父母的期望,用於自稱;字是自己起的或請尊敬的人代起,意味著自己的抱負,用於別人對自己的稱呼。

例如熱播的電視劇《武神趙子龍》在這方面就犯了錯誤,劇中其他角色稱主角為「子龍」,而他自稱時竟然也是「子龍」,要知道古人稱呼自己是稱名而不稱字的,所以趙子龍自稱時應是「(趙)雲」。

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就是說取代漢朝的人應該和「塗高」有關,那袁術為什麼會認為就是自己呢?「塗」放到現在是個通假字,相當於「塗」或者是「途」,都是「道路」的意思,而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袁術的「術」字在古文里指的就是「城邑中的道路」,而他的字「公路」與道路的關係就更加直白了,這也說明了袁術的名和字是相關的。

袁術是這麼理解的,可惜後來當他稱帝後卻成了亂臣賊子、眾矢之的,不僅沒能取代漢朝,反而先後被呂布、曹操、劉備所敗,最後落得「憤慨結病,歐血死」(《後漢書•卷七十五•袁術傳》)的下場。

從這來看,似乎這個預言並未應驗,那這個「代漢者當塗高」到底是個什麼梗呢?

(圖)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

這句話的前後文筆者是在《漢武故事》裡面看到的。

《漢武故事》的作者署名是編著《漢書》的班固,但一般認為不可信,又疑為南齊的王儉。

南齊是南北朝的一個政權,在三國之後,說明「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最早肯定不是出自《漢武故事》。

但《漢武故事》里確實提到了這個梗,原文如下:

(漢武帝)顧謂群臣曰:「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

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首先漢武帝說「法應再受命」,意思是說漢朝會出現兩次,後來劉秀建立了東漢印證了這一點。

劉秀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與漢武帝是平行的一支,所以東漢與漢武帝的血緣關係不大,我們可以理解成從景帝之後,漢武帝這一支延續了西漢,而劉發那一支衍生了後來的東漢,景帝的另一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那一支又衍生出來了劉備的蜀漢政權;漢武帝問「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的潛台詞就是「再受命」的不會是自己的後人,而是其他宗室的劉姓子孫。

再者漢高祖劉邦稱帝於公元前202年,漢獻帝劉協禪位於公元220年,計422年,這其中包含王莽的新朝在內,取整數後是420年,與「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暗合。

(圖)東漢未年軍閥割圖

而「代漢者當塗高」如果按照袁術的理解,是沒有應驗的,但是在《三國志》中有對它的另一種理解,認為它應驗在曹魏那裡,這與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是契合的。

據載有人問周群的父親周舒說:「《春秋讖》曰『代漢者當塗高』,此何謂也?」周舒答道:「當塗高者,魏也。

(《三國志•卷四十二•周群傳》)但是周舒並未解釋其中的緣由。

後來譙周詢問杜瓊說道:「昔周徵君以為當塗高者魏也,其義何也?」(《三國志•卷四十二•杜瓊傳》)這裡的周徵君指的應該就是周舒。

按照杜瓊的理解,「塗」指的是泥土,泥土壘高就是城牆或者宮殿,而「魏」的本義就是宮殿;再者,漢朝以前的官職名稱都不含「曹」字,而到了漢朝「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連杜瓊也驚嘆這是天意要曹魏取得炎劉。

如此看來,袁術的解釋只局限在「塗」字上,而忽略了後面還有一個「高」字,泥土平鋪是道路,泥土高壘卻成了城闕,即魏也。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李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朝為什麼會叫炎漢、炎劉

一提到漢朝,我們常常會想到「炎漢」「炎劉」等詞,比如《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標題就是「曹丕廢帝篡炎劉」,是說魏文帝曹丕把漢獻帝劉協趕下了皇位,自己登上皇位建立了魏,終結了劉漢王朝。炎,其實就是火的意思。

曹操為什麼不敢稱帝?今天咱們聊聊其中的原因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戰不休。」滄海橫流,戰事頻發,三國,不能不稱為亂世。然而,亂世出英雄。一時間,不知湧現了多少英雄人物。而我,獨喜歡曹操。魯迅先生曾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

一條讖語,引來漢朝兩位自取滅亡的稱帝者

「代漢者當塗高」是個什麼梗?簡介:讖語在古代很受重視,它充滿了迷信的色彩,人們相信它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因此許多人經常利用它來製造輿論。兩漢之間的公孫述受「代漢者當塗高」的影響在西蜀稱帝,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