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讀書勝過吃飯睡覺,他多次退學自修,為何在一師持久求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向敬之
毛澤東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他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
毛澤東父親毛順生聰明能幹,善於經營,不但還清了繼承的一大筆債務,還精打細算掙個一個殷實家底,這給少年毛澤東輾轉讀書創造了不少條件。
毛父先後送子去韶山6所私塾讀「蒙學」,期間,在縣城裡讀書的比毛澤東大9歲的表哥文運昌,借給他一本鄭觀應的《醒世良言》。
毛澤東一口氣通讀了十幾遍。
30年後,在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在延安時的採訪時,他回憶當時場景,還能背誦出書上開頭的句子。
毛澤東說:「我讀了以後,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毛澤東16歲時,請親戚說動父親允許他去「洋學堂」湘鄉東山學堂。
他出門時,在父親的帳本上留下一首改寫日本人西鄉隆盛的立志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他在東山,讀了梁啓超的《新民叢報》合訂本以及康有為的著作,開始接受近代啟蒙思想。
1911年春,毛澤東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高中,讀到同盟會辦的《民立報》,受其影響,撰文提出: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來當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總理,梁啓超當外交部長!但,這所名校刻板的校規、有限的課程,遠遠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慾。
半年後,他毅然退學,寄居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每天步行三里去瀏陽門外定王台湖南圖書館自學。
他如饑似渴地讀西方十八九世紀的名著,如赫胥黎《天演論》、斯賓塞《群學肄言》、盧梭《民約論》、達爾文《物種起源》、亞當·斯密《原富》、孟德斯鳩《法意》。
「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
中午我僅僅休息片刻,買兩塊米糕吃,這就是我每天的中餐。
我每天在圖書館一直閱讀到閉館的時候。
」這些書,他反覆讀,一直讀到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豐澤園裡有康熙題聯「庭松不改青蔥色,盆菊仍靠清凈香」的菊香書屋裡,還有著不同的版本。
當初,那些書引他集中地感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他報名參加新軍,當了半年列兵,所以後來青春勵志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還專門安排了他操練學生志願軍,迷惑了傅良佐攻城潰兵的一幕。
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四師,後來併入湖南一師。
在一師,他遇到了楊昌濟、袁仲謙、黎錦熙、徐特立等名師,以及孔昭綬校長,使他終身受益。
《恰同學少年》就是以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的讀書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以毛澤東、楊開慧、蔡和森、向警予、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愛情故事。
楊昌濟剛從海外遊學歸來,學貫中西,而以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宋明道學為主,對儒家人生理想和心性修養情有獨鍾。
毛澤東在四師聽過楊昌濟的修身課,進入一師後,他和一些同學組織一個哲學小組,便請楊先生擔任指導老師。
1916年暑假,他從長沙城裡步行120里,專程去長沙東北郊外的板倉沖楊家拜師。
他得以楊昌濟對他全部開放「達化齋」的藏書,特別是新書和報刊,樂讀不疲,還經常同楊昌濟討論學術和社會問題。
後來,他還多次同蔡和森、蕭子升等同學去楊宅聆教,「或談治學方法,或講做人之道,或閱讀書筆記,或論天下大事」。
在楊昌濟的影響下,毛澤東讀了曾國藩包括家書、日記在內的許多著作。
青年毛澤東有感而發:「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其實,早在東山學堂讀書時,毛澤東就讀過《曾文正公全集》。
現韶山毛主席紀念館還收藏有清光緒年間傳忠書局木刻本《曾文正公全集·家書》的第4、6、7、9卷,每卷扉頁上都有毛澤東手書的「詠芝珍藏」。
毛澤東早年讀書筆記《講堂錄》中,多處援引《曾文正公全集》觀點。
就連他那篇著名的《體育之研究》中,也寫道:「曾文正行臨睡洗腳、食後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
曾國藩曾作有《愛民歌》:「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
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
莫拆民房搬磚頭,莫踹禾苗壞田產。
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
莫派民夫來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飯。
築牆莫攔街前路,砍柴莫砍墳上樹。
挑水莫挑有魚塘,凡事都要讓一步……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
日日熟唱愛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應該啟發了毛澤東為紅軍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及新中國成立後制定的《黨政幹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毛澤東在《講堂錄》還全文記了曾國藩的「八本」:「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而此「八本」思想,直接影響到毛澤東在困難的1960年代初起主動降低自己的工資標準,還常常用自己的稿費資助某些特殊人士。
毛澤東寫在課本《倫理學原理》(泡爾生著)上的批註
在長沙讀書期間,毛澤東用功最勤的,還是讀德國哲學家泡爾生主要代表作《倫理學原理》。
楊昌濟在一師講授倫理學,以此書為教材,但只教了原文的一部分。
《恰同學少年》也把此事做了一個豐富性演繹,楊昌濟讓毛澤東不要讀外面的多輪轉譯本,而把自己剛從德文版直譯過來、正要送出版社的手稿借與毛澤東。
毛氏感動不已,連夜抄錄,後用墨筆對全書逐句加以圈點,作了單槓、雙槓、三角、叉等許多讀書記號,還用蠅頭小楷在天地兩頭空白處及行距間寫了12000餘字的批註,還寫了一篇《心之力》文章,受到楊昌濟的讚賞,打了100分,一說為100+5分。
電視劇專門安排了很長的一段,來反映袁仲謙與毛澤東不打不相識。
當初,毛澤東自認為文章寫得好,沒想到袁仲謙沒給個好臉色,還給了一個全班最低的分數。
由此發生衝突,毛澤東經楊昌濟點撥,登門認錯,雨夜求宥,終於清早起的袁仲謙感動得拿出珍藏的《韓昌黎文集》,收下了毛澤東這個得意弟子。
後來,毛澤東說:「多虧袁大鬍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話,仍然能夠寫出一篇過得去的古文。
」「他嘲笑我的文章,說它是新聞記者的手筆。
他看不起我視為楷模的梁啓超,認為他是一個半通不通的人。
」
黎錦熙只長毛澤東三歲,亦師亦友。
黎錦熙認為學問的基礎不是先專後通、先古後新,而是先通後專、先新後舊,使毛澤東「翻然塞其妄想,悉其心於學校,惟通識之是求也」。
他將正在研讀的斯賓塞《群學肄言·繕性篇》,推薦給毛澤東,而且將自己所得悉數傳遞,讓毛澤東重讀後撫卷而嘆:「為學之道在是也!」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我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最敬佩的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懷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楊懷中先生即楊昌濟,而徐老便是徐特立。
1913至1919年,長沙師範校長徐特立兼任湖南一師的教育學、教學法及修身等科教員。
他人品高尚,思想進步,學識淵博,教學精湛,支持毛澤東等反對校長張乾的專橫,故而在師生中威望甚高。
1937年1月30日,延安各界準備徐特立60大壽慶,正在商量抗日救國大計的毛澤東,特地為老師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壽信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當晚,他派人送到了時在保安主持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手中。
《恰同學少年》之 孔昭綬
其實,當初進入湖南一師不久,毛澤東對一些多而雜的課程及繁瑣的校規不滿意。
孔昭綬剛任校長,他就提出退學。
孔昭綬問明原委後,沒有批評他,只是希望他再觀察、等待一段時間。
孔昭綬大膽革新,「采最新民本主義規定教育方針」,以「人格教育、國民教育、實用教育為實現救國強種惟一之教旨」,廢除許多陳舊的校規,聘請一批有進步思想和真才實學的專門人才到學校任教,將自由清新的空氣帶入學校。
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要局限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要向社會學習。
孔校長的這些改革與毛澤東的想法不謀而合。
毛澤東越來越佩服、尊敬孔校長,也打消了退學的念頭,一面認真讀書,一面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孔校長對有才氣又能幹的毛澤東是很看重的,對他主持學友會工作、組織學生志願軍給以充分肯定,對他辦工人夜校等社會活動也給予了支持。
建國後,毛澤東與愛德加·斯諾在天安門城樓觀禮
1936年7至10月,毛澤東在陝北接受美國記者愛德加・斯諾採訪,他說:「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生活中,發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
在這裡,我也獲得了社會活動的最初經驗。
」建國後,毛澤東在會見當年的師友時多次說:「我沒有正式進過大學,也沒有到國外留學,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一師打下的基礎。
一師是個好學校。
」
毛主席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他自己「偏不」這麼做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領袖多怪癖。雖然很多人在學生時代不能做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但也至少不會「初一打和尚,十五揭房蓋」。1914年2月至1918年6月,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不過在此期間的...
中日 之間的差距就在於這個人
1914年,這位蔣志清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突有所悟、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