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派遣3員伐蜀大將,為什麼鄧艾鍾會被殺,而諸葛緒卻善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說三國·人物解析·第66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嗜血的狼牙)
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積累戰功,挽回因弒帝而損失的名聲,決定兵分三路,攻打蜀漢。
這一戰,對蜀漢而言,是滅頂之災——雖然姜維在劍閣阻住了鍾會的大軍,但是,鄧艾卻偷渡陰平,並擊敗了由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帶領的一群名將後人,兵鋒直指成都城下。
更可悲的是,蜀漢後主劉禪,過於寵信宦官黃皓,認同了黃皓稱,魏軍不能打到成都的說法,在此之前,就拒絕了各地守將率軍回援的機會。
因此,當鄧艾率軍到達城下的時候,成都城中,無將可遣,無兵可用。
不過,滅亡蜀漢之後,曹魏本身的損失也不小——因為司馬昭派遣的3員伐蜀大將,先後2位名將被殺,1人被擒。
先說,切切實實立下滅蜀之功的鄧艾,在進入益州之後,遭到了鍾會等人的誣告,而且罪名是謀反,於是司馬昭下令,用囚車將鄧艾押回洛陽,不久之後,鄧艾則在歸程中,被田續刺殺,最終殞命。
而鍾會因萌生了造反的野心,結果事敗被殺,於是曹魏又損失了一個大才。
不過,說到此處可能很多人都會產生疑惑,那就是當初三路大軍滅蜀,除了鍾會和鄧艾之外,另一路的將領是誰呢?他的結局又如何呢?
另一路的將領,名叫諸葛緒,比起鍾會和鄧艾,他的知名度和關注度,都要低得多。
《三國志》在提到他的時候,也僅是一筆帶過,沒有為他單獨列傳。
不過,讀過《三國志》的朋友,可能有很多人,為他鳴冤,或者認為他咎由自取,這一點爭議非常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國志》記載:「鄧艾追姜維到陰平,簡選精銳,欲經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詣綿竹,趣成都,與諸葛緒共行。
緒以本受節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進軍前向白水,與會合。
……會與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征還。
」意思是說,鄧艾打算偷渡陰平的時候,本想約諸葛緒一起,如果諸葛緒同意的話,自己會立下大功,並從此揚名。
可是他選擇了拒絕,反而前往白水,與鍾會匯合。
而鍾會有狼子野心,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他為了吞併諸葛緒的三萬兵馬,秘密上書說,諸葛緒畏懦不前,延誤軍機,用一輛囚車把諸葛緒送回了洛陽。
因此有人,認為諸葛緒是放棄了立功的機會,把自己送進了囚車,也就有了我們前面所說的爭議。
那麼,諸葛緒最終的結局如何呢?他與鍾會和鄧艾一樣,就這樣憋屈的死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只看剛才那段史料的話,可能很多人認為,諸葛緒的行為很傻。
但是如果看完他結局,我們估計就要重新看待這個人了——《三國志集注》中提到,「緒入晉為太常崇禮衛尉。
子沖,廷尉。
荀綽兗州記曰:沖子詮,字德林,玫字仁林,並知名顯達。
詮,兗州刺史。
玫,侍中御史中丞。
」而且他的孫女,還成了司馬炎的妃子。
也就是說,他算是因禍得福了。
那麼,為什麼要說,通過這件事,我們就要重新審視諸葛緒了呢?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提到,鄧艾之死,除了與衛瓘的私心有關之外,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看透鍾會的野心,以及本身的政治警覺性太低,所以他為了曹魏,為了司馬家族,功高震主還不知收斂,而諸葛緒卻一點都不肯違拗司馬昭最初的命令,最終得以明哲保身。
這種做法,比起鄧艾,要「聰明」的多,難道不是嗎?這也就是為什麼鄧艾鍾會被殺,而諸葛緒善終的原因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鄧艾偷渡陰平,南中霍弋要來救援,劉禪為何拒絕?
諸葛瞻帶領蜀漢部隊兵敗綿竹,直接導致了後主劉禪意志崩潰。奇怪的是,近在百里的姜維沒去救援;南中的霍弋兵團,請求增援,也被劉禪拒絕,他認為諸葛瞻能搞掂。那麼,這時的蜀漢君臣,怎麼做出如此錯誤的決策?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
立下滅蜀大功的鄧艾,為何死得這麼窩囊?
鄧艾之死,緣於其政治能力低下。鄧艾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能夠滅掉蜀國,離不開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鍾會大軍在劍閣對姜維的牽制。此前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因魏帝曹髦之死,政治上陷於被動,急...
鄧艾和鍾會過招,一人一場大戲,談笑間,卻讓司馬昭撿了便宜
司馬昭要想篡位,必須建立功業。怎麼立功呢?伐蜀。他想大規模伐蜀,可是多數群臣都認為不可,就連一直在關中和姜維抗衡的鄧艾都持反對意見,只有司隸校尉鍾會贊同。這個時候的蜀漢是什麼情況呢?兵權確實在姜...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