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敗後,諸葛亮為什麼要說「法孝直若在」這樣的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打得大敗,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漢末三國的三大戰略決戰之一,失敗的蜀漢損失慘重,基本上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希望。
在得知劉備慘敗之後,留守成都的諸葛亮感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那麼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為什麼會說「法孝直若在」這樣的話呢?
劉備入川之後,蜀漢集團基本上形成了以荊州士人為主、東州士人為輔,壓制益州士人的格局。
荊州士人的代表當然是諸葛亮,而東州士人的代表便是法正,所謂以「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由於各種原因,劉備在入川之後更信任法正,基本上形成了諸葛亮總管後方政務,法正跟隨劉備出謀劃策的工作分配。
而法正確實才華出眾,在劉備攻取漢中時立了大功,連曹操都覺得法正是奇才。
正因如此,劉備對法正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但可惜的是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因病去世。
而沒了法正這個「謀主」,劉備晚年的錯誤也是越來越多,最終引發了讓蜀漢大傷元氣的夷陵之戰。
所以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便感嘆如果法正還活著,對其言聽計從的劉備沒準就不會發動夷陵之戰。
就算髮動大戰,有法正這位才華橫溢的「謀主」跟隨從征,劉備也不會輸得那麼慘。
他比諸葛亮更得劉備信任,卻還能讓諸葛亮為他徇私
話說當年關羽被東吳、曹魏合力夾擊,退至麥城,因為拒降被東吳馬忠所斬。蜀王劉備聽聞結義兄弟被人斬首,痛不欲生,決意報仇。在公元222年8月劉備整軍東征,儘管當時所有情況都表明不宜東征,諸葛亮等謀士...
諸葛亮軍事生涯的遺憾:沒有勸住劉備攻打東吳,他是否要負全責?
夷陵之戰可謂對蜀漢的未來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作為蜀漢的頭腦,諸葛亮沒有成功勸阻主公攻打東吳,使得最後的局面十分尷尬。我覺得沒勸住劉備去打孫權,算是武侯職業生涯的一個遺憾吧。
三國演義中被嚴重低估的人,他要不死諸葛亮永無出頭之日
三國演義中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神乎其神,他乃劉備身邊的第一謀士,輔佐劉備建功立業,開創了蜀漢王朝。劉備死後又託孤於諸葛亮,他任何事都親力親為。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等事跡為蜀漢後期的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人曹操垂涎三尺,諸葛亮自嘆不如,死後劉備連哭數日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眾所周知,曹操乃亂世梟雄,對人才的渴望程度非常大,先後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達過求賢令,唯才是舉,讓曹操獲得大批人才,為曹魏一統北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此人...
劉備伐吳,以強打弱,為何落得慘敗收場?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玄機
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劉備建國稱帝後,出征東吳已經成了一個沒腦子的舉動,因為此戰不僅沒拿回來荊州,甚至還把蜀國一大半精銳給折了進去。然而,其實在歷史上,劉備伐吳著實是深謀遠慮之舉。首先,北伐中原,...
解密: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早已經是婦孺皆知,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更是魚不離水。然史料顯示,他們之間的關係未必如此。 從三顧茅廬後到白帝城託孤前,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非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
劉備與諸葛亮關係真那麼鐵嗎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早已經是婦孺皆知,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更是魚不離水。然史料顯示,他們之間的關係未必如此。 從三顧茅廬後到白帝城託孤前,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非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