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諸葛亮更得劉備信任,卻還能讓諸葛亮為他徇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話說當年關羽被東吳、曹魏合力夾擊,退至麥城,因為拒降被東吳馬忠所斬。
蜀王劉備聽聞結義兄弟被人斬首,痛不欲生,決意報仇。
在公元222年8月劉備整軍東征,儘管當時所有情況都表明不宜東征,諸葛亮等謀士也是竭力勸阻,但還是沒能阻止劉備,結果劉備統帥的東征大軍在夷陵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蜀軍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也深受打擊在白帝城含恨離世。
消息傳到成都,負責留守的丞相諸葛亮慨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法孝直何人?諸葛亮自己都無法改變劉備的主意,為何卻說他能夠阻止?
法孝直即為法正,孝直是他的字。
法正善出奇謀,獻計策一舉奪取蜀漢,讓劉備在蜀漢占領了一席之地,後來又定計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獲得漢中的政治領導權,雖然法正不及諸葛亮在劉備的身邊時間長,但是卻是劉備的第一謀士和心腹,功勞不斐。
三國里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劉備和曹操作戰,形勢非常不利,後退是最佳的選擇,但劉備大怒不肯後退,沒有誰敢勸說。
這時候,箭若飛蝗。
法正於是站到劉備的前面,劉備說:「孝直避箭。
」法正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劉備只得說「孝直,我和你一起走。
」於是撤退了。
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法正雖是軍事奇才,但是他的品行卻讓人不敢恭維,有史料記載他睚眥必報,以公謀私,打壓了很多曾經和自己有過恩怨的人,也有人向諸葛亮告發,而諸葛亮深知法正深得劉備寵信,勞苦功高,因此並沒有過問。
這也從側面可以佐證法正當時在蜀國的地位和所做的貢獻。
法正的智謀高超但卻德行有失,也正是這樣,這個人物形象也十分真實,更接近於真實生活中的人。
蜀國第一謀士,唯一能跟郭嘉相媲美,劉備第一信臣,不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里,蜀國第一謀士,第一軍師非諸葛亮莫屬,副軍師龐統雖然與諸葛亮齊名,但在蜀人眼力,第一軍師依然是諸葛亮里,但是實際的三國里,此人比諸葛亮更受劉備信任,俗話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說明郭嘉要...
此人曹操垂涎三尺,諸葛亮自嘆不如,死後劉備連哭數日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眾所周知,曹操乃亂世梟雄,對人才的渴望程度非常大,先後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達過求賢令,唯才是舉,讓曹操獲得大批人才,為曹魏一統北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此人...
諸葛亮軍事生涯的遺憾:沒有勸住劉備攻打東吳,他是否要負全責?
夷陵之戰可謂對蜀漢的未來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作為蜀漢的頭腦,諸葛亮沒有成功勸阻主公攻打東吳,使得最後的局面十分尷尬。我覺得沒勸住劉備去打孫權,算是武侯職業生涯的一個遺憾吧。
解密: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早已經是婦孺皆知,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更是魚不離水。然史料顯示,他們之間的關係未必如此。 從三顧茅廬後到白帝城託孤前,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非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
劉備與諸葛亮關係真那麼鐵嗎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早已經是婦孺皆知,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更是魚不離水。然史料顯示,他們之間的關係未必如此。 從三顧茅廬後到白帝城託孤前,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非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
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此乃諸葛亮曾被劉備冷處理多年之鐵證,當然「聯孫拒曹」的戰略同時也被冷處理多年,並...
三國演義中被嚴重低估的人,他要不死諸葛亮永無出頭之日
三國演義中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神乎其神,他乃劉備身邊的第一謀士,輔佐劉備建功立業,開創了蜀漢王朝。劉備死後又託孤於諸葛亮,他任何事都親力親為。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等事跡為蜀漢後期的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