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傳奇名將,射傷關羽,其子滅關羽一族,後代改名換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縱觀三國,這是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也是一個造就英雄的時代,細讀三國,英雄實在不少,每一位都值得我們去品讀。

然而英雄與英雄之間,卻有著非常微妙的關係。

有時是英雄忌英雄,但更多的是英雄惜英雄。

關羽能算是一位英雄吧,桃園三結義中的「關二爺」,從鎮壓「黃巾起義」,一直追隨劉備披荊斬棘,演義當中有很多關於關羽英勇神武的橋段,與張飛二人被稱為萬人敵。

關羽作戰神勇,三國迷們對其顯赫的戰功都非常清楚,但是我這裡要重點強調的是關羽的性格,史書上記載關羽:「剛而自矜」、「性頗自負」,諸葛亮也曾評價關羽「雲長平生傲上而不忍下」。

當然了,總體來說,關羽的才能是配得上其高傲的人物性格的,「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盡皆縮頸而奔。

」這雖是關羽自誇,但其名聲的確能夠退敵於十里之外。

就是這麼一個人,自負傲慢,除了劉備,好像再沒有其他人可以入其法眼。

但今天我要跟大家說起的主角,是龐德。

龐德何許人也,竟然能夠讓關羽刮目相看?龐德早年在馬超帳下,後幾經輾轉隨張魯降於曹操,作為一名武將,龐德的確算得上是非常驍勇,但是彼時,有本事的將士起只一個兩個,為什麼關羽偏偏對龐德如此青睞呢。

這就要說到公元219年樊城之戰,是年,關羽出兵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和立義將軍龐德援救襄樊,《三國志》記載:「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

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意思是龐德騎白馬一箭射中關羽前額,想必正是這一箭,讓自負「天下無敵」的關羽注意到了龐德,甚至對他有了忌憚。

戰爭持續進行,「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

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

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

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

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

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

」部下的官員和士兵都投降了,可是哪怕短兵肉搏,龐德卻從未生二心。

這一場正面的交鋒,讓關羽對龐德心生好感,特別是得知龐德此次出戰竟是扛著棺材來的,更是對龐德的膽識佩服不已,如今關羽擒了龐德,卻捨不得殺他,甚至直言欽佩他的剛毅勇猛,幾次三番勸說龐德投降,並許諾降後封其為將軍,不過龐德不買帳,關羽不得已,忍痛殺之。

龐德死後,家人為其做了衣冠冢,葬於故里,就是現在甘肅的一個村莊,這個村子裡的基本都是龐德的後人,但奇怪的是,他們都不姓龐,而姓孫,原因何在?據說這與諸葛亮有直接的關係,當年諸葛亮北伐,恰巧要經過龐德的家鄉,試想,蜀軍如果知道北伐路上竟然有曹魏將領的後人,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史上記載龐德的後人在諸葛亮的逼迫下改了姓氏,也確有可信之處。

(文/孫小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可能是三國里最被低估的將領,寧死不降

在三國中,武將和謀士之間更換主公的頻率非常高,一個主公戰敗或者被殺,那就在換一個更好的,在哪裡做事不是做呢,所以很多人有過很多個主公,真正能夠寧死不從的很少,但也不是沒有,龐德是曹操手下大將,雖...

歷史上龐德抬棺戰關羽是真的嗎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那就是三國。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

葬在隴西碧岩里的三國龐德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侯音、衛開等在宛城作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