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醜,可是我不溫柔,歷史上有且僅有的死後被諡為「丑侯」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國元老吳質才去世,治喪領導小組就心藏喜悅貌似悲戚舉行了例行追悼會,心急火燎議定諡號。
小組成員一致認為,吳質同志固然對魏國有特殊貢獻,也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倚仗先帝曹丕恩寵,居功自傲,胡作非為,民憤極大,因此諡法中「怙威肆行曰丑」,正好是為他私人定製的諡號。
於是治喪領導小組報請新皇帝批准,追諡吳質為「丑侯」。
國人歷來講究死者為尊,入土為安,諡號是對死者的蓋棺定論,必須根據死者生平功過,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
正常情況下,諡號以美諡為主,再損也該給個平諡,惡諡往往送給暴戾恣睢的昏君或臭名昭著的奸臣。
吳質生前對魏國有什麼特殊貢獻?倚仗曹丕撐腰幹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兒?「怙威肆行」踩痛了哪些人的尾巴?以至落得這麼個九泉飲恨的惡諡?
先看吳質的特殊貢獻。
曹操在立嗣態度上的曖昧,使曹氏兄弟爭奪太子成為一場拉鋸戰。
曹植一方逐漸行情看漲:楊修聯合「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利用近水樓台之便,隨時在曹操耳邊為曹植唱讚歌;曹丕這邊明顯大勢不妙:他的左膀劉楨因不敬罪早被曹操逮捕入獄,右臂吳質也外任朝歌縣令三年有餘。
曹丕不甘坐以待斃,秘密派人將吳質藏在大竹簍中,趁夜用車運入內府共商對策。
楊修探知內情,馬上向曹操告密。
幸虧天色已晚,曹操又雜務纏身,沒有及時搜查驗證。
消息傳來,曹丕驚慌失措。
吳質面授機宜:「有什麼好擔心的!明天你再用大竹簍裝滿絲絹運進府中,楊修一定還會去告密。
曹丞相必定再來檢驗。
等丞相看到竹簍里裝的是絲織品,肯定會懷疑楊修誣告,楊修日後不會有好果子吃的!」第二天,曹丕依計而行,楊修再次告密。
曹操親臨搜查,一無所獲,果然懷疑楊修挑撥離間,由此種下日後殺楊修的種子。
吳質漂亮的一石三鳥之計,漂白了曹丕,反制了楊修,動搖了曹操,最終使曹操信任的天平徹底傾向了曹丕,堪稱神來之筆。
不久,曹操出征漢中,曹丕和曹植同在路旁送行。
曹植充分調動八斗之才,口若懸河歷數曹操功業,滔滔不絕讚頌父相品德,才情並茂,感人至深,曹操聽得心花怒放,神清氣爽。
曹丕被搶了風頭,「悵然自失」,正在生悶氣時,吳質湊近他耳邊傳授錦囊妙計:「丞相出發時,你只管哭他個天昏地暗,但千萬別說話!」曹丕便在曹操揮手告別時,哭天搶地跪地拜送,哭得傷心欲絕,日月無光,感動得曹操與眾人淚流滿面,噓唏不已。
曹丕的精彩表演,不僅成功逆襲,還使目擊者相信,曹植展示的不過是言辭華麗的才情,曹丕流露的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吳質這招天外飛仙般的四兩撥千斤,徹底鞏固了曹丕穩如泰山的太子地位。
吳質力挺曹丕上位,曹丕投桃報李感恩,率大軍西征時,特意繞遠路到吳質任縣令的元城附近,派人送親筆信噓寒問暖。
四年後,再次寫信回憶多年來的戰友和文友情誼。
稱帝後,先寫信封官許願,再加官進爵委為一方大員,「拜北中郎將,封列侯,使持節督幽、並諸軍事,治信都」。
在吳質赴任前,曹丕甚至特設家宴,僅召堂弟曹休作陪。
宴會結束後,曹丕請出郭皇后,特許吳質抬頭瞻仰皇后尊容:「卿仰諦視之」,這是表示已將吳質當自家人看待。
如此高規格待遇,使得史書感嘆:「其至親如此!」
吳質仗著皇帝寵信,如何「怙威肆行」?史載有四件:
折辱董昭。
吳質曾經闖進董昭辦公室嚇唬他:「老董,我想回老家,沖鄉親們撒泡尿,臊死他們!」董老打躬作揖求饒:「小吳同志,我都快八十的老人了,你那泡臊尿千萬別尿我老漢身上啊!」吳質見他屈尊服軟,才吹著口哨憋著尿揚長而去。
報復崔林。
吳質「仗節統事」,任黃河以北大軍區司令,軍政大權一肩挑。
轄區各州郡長官都清楚吳司令是「上所親重,國之貴臣也」,個個乖乖寫信致敬,表示堅決服從吳司令員指揮。
惟獨幽州刺史崔林大刺刺始終「不與相聞」,吳質銜恨在心,年終考核時將他降為河間太守。
羞辱曹真。
吳質進京匯報工作,皇上令國防部長曹真率京師高級將領到吳質府中聚會,還特別批示公款買單,給足了吳質面子。
酒酣飯飽,吳質覺得一群純爺們聚會少了樂子,不能盡興,忽然發現曹真過胖似豬,朱鑠太瘦如猴,對比鮮明。
吳質馬上找來一對兒說相聲的,讓他們即興創作表演相聲《說肥道瘦》。
朱鑠是吳質的基友,心中不爽也不便發作。
曹真貴為軍中大佬,哪兒受得了這個?怒髮衝冠,拔刀瞪著吳質大喊:「你敢這般輕佻,老子宰了你!」吳質也氣沖牛斗,按劍怒吼:「曹子丹,在老子眼裡,你也就是塊屠夫案板上的肉!老子吞你不用動喉嚨,吃你不用動牙齒!」朱鑠站起身想打圓場,吳質回頭怒喝:「朱鑠,你膽敢破壞座次秩序嗎?!」朱鑠被氣得「拔劍斬地」,宴會不歡而散。
折損陳群。
吳質與朱鑠、司馬懿、陳群並稱曹丕四大基友,吳質在宴會上打草摟兔子,羞辱曹真教訓朱鑠後,又將槍口指向陳群。
曹丕臨終前,令司馬懿、陳群、曹真等為輔政大臣。
魏明帝即位後,為安撫吳質,調他到中央工作。
吳質在新皇帝面前歌頌司馬懿:「驃騎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同時指責陳群「非國相之才」。
新皇帝第二天就發表公開信,措辭嚴厲批評陳群消極怠工,從而引發一場批陳整風的群眾運動。
單看吳質這些所作所為,的確有小人得志之嫌,死後追諡「丑侯」一點兒不冤。
可是,吳質從一個足智多謀的謙謙君子,突然蛻變為一闊就變臉的市井小人,轉變過於突兀,反差太過強烈,令人疑竇叢生。
吳質是三國時才名僅次於「建安七子」的才子,從曹氏兄弟與吳質的來往書信和吳質僅存的一首詩研判,吳質「以文才為文帝所善」所言不虛。
更耐人尋味的是,吳質「肆行」的對象背景相同:不是名門望族出身,就是出身豪門世家。
所以,吳質的「怙威肆行」僅是表象,內因是他以這樣驚世駭俗的舉動宣洩對門第觀念的不滿,單槍匹馬向不合理的門閥制度發起挑戰。
東漢末年尤其講究門第觀念,催生了門閥制度的誕生。
名門望族把持權位,壟斷官職,官N代縱然不學無術,照樣世代為官。
寒門庶族先天不足,門中子弟即便滿腹經綸,也難有出頭之日。
幸有曹操出於政治需要堅持「唯才是舉」原則,才為寒門才子打開了一扇進入仕途的窄門。
吳質出生於山東寒門家庭,沒有靠山,無人引薦,全憑「才學通博」進入曹家圈子,長袖善舞巧妙周旋於曹氏兄弟之間,最後果斷出手,傾力買下曹丕這隻潛力股,力助曹丕上位,得以平步青雲。
回顧單打獨鬥改變命運的奮鬥歷程,吳質充滿自豪感,為成功躋身上流社會而欣慰。
但是,殘酷的社會現實毫不留情給了他沉重一擊。
吳質出身寒門這塊恥辱烙印,絲毫沒有因為飛黃騰達而消退。
曹丕善解人意,徵召吳質入朝為官時大造聲勢,並屈尊枉駕前往洛陽與吳質相會,以示皇恩浩蕩。
消息傳到吳質的故鄉,當地士族根本不買帳,他們始終鄙視吳質的寒門出身,視他為政治投機商和暴發戶,配不上名士稱號,更談不上敬佩尊重他。
吳質的自尊心因此受到嚴重傷害,才展開被稱為「怙威肆行」的報復行動。
他為什麼先拿董昭祭旗?因為董昭是吳質的山東定陶老鄉。
董老憑真功夫舉孝廉,入官場,侍袁紹,歸曹營,位列三公,官居司徒,權重位顯,是山東人飄揚在京城的大旗,家鄉人驕傲的資本。
吳質嚇唬董昭的前提是功成名就後「自以不為本郡所饒」,才拿德高望重的董昭祭旗,目的就是殺雞儆猴,震懾狗眼看人低的家鄉士族。
他為什麼又拿崔林開刀?因為崔林自恃出身山東望族清河崔氏門下,根本不把出身寒門的吳司令員放在眼裡。
當下屬好意提醒他隨波逐流給吳質寫封效忠信意思一下時,他不僅揚言如果因此丟了官帽如同扔只破鞋,還生拉硬將治理幽州與寫效忠信相提並論,說自己的任務是用平靜溫和的方法治理邊境,如果寫效忠信會平添邊塞的憂患。
這番牽強附會的話,誰都聽得出是言不由衷。
吳質不拿自命清高的崔林開刀,都對不起崔林了。
他為什麼要羞辱曹真?因為他看不慣曹真「恃勢驕」的做派。
魏明帝曾夸曹真「 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
(對內不因自己是皇親而邀寵,對外也不鄙視貧寒之士),但曹真在吳質酒宴上的表現恰恰相反。
他聽出相聲演員諷刺肥瘦後,先是怒斥吳質:「你想把我當你部下嗎?」言下之意是,別忘了我才是你的上司!驕橫之情溢於言表。
曹洪與王忠勸他:「吳將軍無非是想讓您承認自己胖,您當自己瘦不就完了嘛!」曹真卻越勸越來勁,「愈恚,拔刀瞋目」,徹底激化了矛盾。
他動怒不是因為體型肥胖被譏諷,而是皇親國戚的尊貴身份被輕視,「真負貴,恥見戲」。
吳質的對罵一針見血:「何敢恃勢驕邪?」此外,吳質呵斥基友朱鑠的言辭也別有風味,在與曹真拔劍相向的緊張氣氛下,吳質竟然訓斥朱鑠,警告他千萬不能壞了宴會上的尊卑有序的座次。
在座的都是高級將領,起碼的禮儀還是懂的,聽到警告後「諸將軍皆還坐」。
吳質表面罵朱鑠多事,實則暗斥曹真無禮,一箭雙鵰。
他為什麼要貶損陳群?因為他認為陳群尸位素餐,有負皇恩。
魏明帝親政後日理萬機,又晉封陳群為潁陰侯,增邑五百戶。
陳群除了上疏老生常談歷史教訓外,沒有提出任何切實可行的治國措施。
所以吳質指責陳群枉為輔弼大臣,國家安危之本,才能平庸,「處重任而不親事」。
陳群被皇上點名批評後,切實改變了工作作風,成為一代名臣。
吳質不按常理出牌的頻頻「肆行」,嚴重打擊了門閥制度的權威,極大損毀了利益集團的聲威,所以他死後,士族集團立刻反攻倒算,追諡他為曠古絕今的「丑侯」,想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幸虧他有個好兒子,堅持不懈上訪上訴二十四年。
直到當年治喪小組成員全部壽終正寢後,吳質才被改諡「威侯」,得到公正評價。
中國的門第觀念和血統論源遠流長:隋文帝開基,拉漢代楊震為祖;唐高祖定鼎,尊春秋老子做宗;朱元璋稱帝,敬南宋朱熹為祖宗;阿Q吹牛,自稱宋天子趙家後裔。
上世紀文革時期,門第觀念和血統論發展到登峰造極地步:「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混蛋!」時至今日,門第觀念依然大行其道:一些官N代依然坐享其成,平民百姓無奈拼爹,個人奮鬥難以出頭,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還任重道遠。
而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吳質,在門第觀念愈演愈烈的三國時期,就敢躍馬橫槍搦戰門閥制度,死後縱被追諡丑侯,也可以在黃泉下放聲高歌:我很醜,可是我不溫柔!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卻殺死楊修?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
魏文帝曹丕的小夥伴們,後來怎麼樣了?
文/司馬公昭三國時期,為了爭奪魏王之位,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摩拳擦掌,上演了一出奪位大戲。最終,為人低調、陰險毒辣的曹丕獲勝,繼承了曹操的衣缽。在與曹植爭奪王位的過程中,有四個人起了重要作用...
司馬懿是受了這個謀士的幫助,才成為曹魏權力最大的人
吳質在三國謀士少數出身寒門的人,憑藉的個人的才學通博,獲得的曹操的賞識,進而和曹丕、曹植都有交情,先後擔任過朝歌縣長和元城縣令。在曹丕和曹植爭儲時,他選擇支持曹丕,歷史上留下兩個有趣的小故事。 ...
曹操旗下最得瑟的謀士,曹丕能稱帝,此人功勞最大:死後被諡為「丑侯」
曹操旗下最得瑟的謀士,曹丕能稱帝,此人功勞最大:死後被諡為「丑侯」歷史上的曹操善於謀略,他身邊更是有許多謀士輔佐。今天就說說吳質。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郡(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