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了,這世界就錯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印象中的王陽明大致上是一個乾枯的老頭,說起話來咳咳嗽嗽,山羊鬍子一翹一翹的,渾身上下唯獨目光炯炯,對視一眼大約就能洞穿你的內心,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莫讓灰塵掩蓋了你的良知啊,咳咳,咳咳,咳咳......
王陽明這個病是格竹子的時候落下的,他為了驗證朱熹理學所宣稱的萬事萬物背後都有至理的言論,就對著竹林盯了七天七夜,最後體力透支昏倒在地。
醒來後他認為朱熹理學有嚴重的問題,天下萬物背後都有至理,我連一根竹子的理都參不透,何時能把萬事萬物都窮盡?
其實王陽明是曲解了朱熹的意思,朱熹的格物窮理,是要對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進行觀察和思辨,從而去認識背後那個永恆而普遍的理,這個理有點老子之道的意思。
這個理其實可以通過任何一個物體去參透,佛教有說:一沙一世界。
可不是格盡天下之萬物而後才能了解,朱熹顯然沒那麼笨。
年輕的王陽明覺得這事頗無聊,就轉頭參加會試去了,信心滿滿地應試,然後名落孫山。
第二年他又考了一次,又名落孫山。
看到同樣落第的考生沮喪的樣子,這位考試學渣非常不屑地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們都覺得沒考上這件事很羞恥,我覺得你們竟然為了沒考上這事羞恥,這才是真正的羞恥。
不動心在王陽明看來很重要,一個人因為外界的遭遇產生了情緒,這些情緒會反過來左右自己的心態,這時候的王陽明可以開始不自覺地掌控起了自己的心。
心,不以外界評判而動,故而強大。
這顆強大的心支撐他第三次終於金榜題名進士及第,跟他一同考試的還有唐伯虎,那年的狀元叫倫文敘,名氣卻不如前兩位,所以僅僅會考試還是不夠的,只要有想法,讀藍翔的人也會有春天。
王陽明覺得自己仕途一片通達,卻不成想明孝宗死了,明朝沒幾個像樣的皇帝,就這個明孝宗還有點皇帝的樣子,懲治腐敗,任用賢臣,開創了短暫的「弘治中興」,可惜好人不長命,36歲就掛了。
上位的皇帝正德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厚照,以重用宦官著稱。
十五歲的朱厚照在劉瑾為首的八個宦官慫恿下,大力發展房地產,戶部尚書韓文等人看不慣,上書彈劾,結果被皇帝認為無事生非,統統被貶。
年紀輕輕的王陽明上書求情,被劉瑾得知打了四十大板,然後貶去貴州龍場做驛丞。
在去貴州龍場報到的一路上,王陽明被劉瑾安排的錦衣衛差點殺死,他把衣服放在江邊假裝投江自盡而後逃脫。
逃脫後的王陽明上了一條商船,結果遇上颱風險些喪身海底,漂泊到福建的一座大山。
王陽明本意隱姓埋名,但一想到家人要獨自面對風風雨雨,浩然之氣油然而生,他決定繼續去龍場守那個兔子都不會拉屎的所謂驛站。
那時的龍場是一個瘴癘肆虐蠻荒之地,原來的驛丞看他到來大喜過望,跟他略作交代就蹦著跳著唱著今兒老百姓真呀嘛真高興跑了。
王陽明在附近找了一個山洞,還給自己打造了一副石頭棺材,每天躺在裡面思考人生。
距離王陽明2000年前一個叫喬達摩悉達多的人,在菩提樹下參悟六年,終於醒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距離王陽明1500多年前一個叫耶穌的人,在人跡罕至的荒原上苦修40天,得到了上帝的福音。
距離王陽明近1000年前一個叫默罕默德的人,在山洞修隱聽到了安拉的啟示。
往往極端惡劣的環境,最能引發一個人思想的頓悟。
1508年的深夜,明帝國西南大山深處的一副石頭棺材裡坐起一個人,大吼了一聲: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從此一個光耀中國的巨星閃亮登場。
王陽明參透了一件事,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實現的條件,其實本身就全部具備。
每個人的心性中都有成為聖人的潛質,所以不必向外所求,而是要向內反省,所謂朱熹理學去萬物中探求的至理,就在我的內心,我的心就是理啊。
很多人在意別人的評價,在意到為了別人的評價去改變自己,這就是把理放在了外面。
如果你去遵循外面這個理,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子,都無法贏得所有人對你的認同。
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不必過於在意外界的聲音,心中有堅定目標的馬隊,根本就不在乎路邊的幾聲狗吠。
要讓這個理呈現出來,就要去行。
於是悟道後的王陽明開始講學,並被受聘於貴陽文明書院,正式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
1510年劉瑾等倒台,此時門徒遍地的王陽明開始了「行」的征途,他平定福建、江西、湖廣、廣東等地的叛亂,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了寧王朱宸濠之亂,緊接著又平定了廣西的「思田之亂」。
在這期間,王陽明不斷完善自己的心學,最終歸納成了四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所以王陽明心學又被稱做四句教。
簡單理解就是:我有一把菜刀,菜刀就放在那裡。
(無善無噁心之體)我想這把菜刀應該可以切菜,也可以砍人。
(有善有惡意之動)砍人是不對的,但切菜可以。
(知善知惡是良知)所以我不能讓自己想著去砍人,還是好好切菜吧。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話始終圍繞著一個人的反省和向內的探察。
王陽明的一生經歷了諸多的風起雲湧,也遭遇了眾多流語讒言,但他通過對自我的思辨,鑄造出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這顆強大的內心,需要在汪洋的人生征途中去磨練,「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一個人說自己內心強大沒用,你要去做事,在做事中反射出自己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任何的磨難,對己而言,皆為修煉。
自己的心強大了,這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敵人。
因為任何的創傷,都是對自己內心的增磚添瓦。
你的心大了,這個世界就變小了。
你的心對了,這個世界就錯不了。
心外無物,
如有,
皆是你自己的投射。
1528年在外征戰多年的王陽明請求返鄉,他乘坐的船到了江西大余縣青龍鋪,這時他已經奄奄一息了。
在當地任職的弟子周積前來探望王陽明,王陽明極其虛弱地說:「我要去了。
」周積哭著問老師有什麼遺言,只見王陽明灰暗的臉上微微露出笑意,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說完,瞑目而逝,終年57歲。
王陽明悟的道到底是什麼?
王陽明悟的道到底是什麼?如果從上帝的浩瀚角度看,1508年,是個很有意思的紀年。在歐洲,羅馬帝國正大張旗鼓地肆虐其他小國家;中美洲的西班牙人正在瘋狂地販賣黑奴;日本人剛剛結束一波內訌颶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