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悟的道到底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王陽明悟的道到底是什麼?

如果從上帝的浩瀚角度看,1508年,是個很有意思的紀年。

在歐洲,羅馬帝國正大張旗鼓地肆虐其他小國家;中美洲的西班牙人正在瘋狂地販賣黑奴;日本人剛剛結束一波內訌颶風;中國,正在大明朝的統治下改革機制……

而在貴州龍場,一個叫王陽明的驛站站長,正在「龍場悟道」,進而悟出了個王陽明心學,一時間,忠實門徒數千人。

不管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王陽明的出現,是世人不可多得的恩賜。

據記載,嘉靖六年,56歲的王陽明即將奉旨前往兩廣平亂。

臨行前,他召喚門下兩個重要弟子錢德洪和王畿,在天泉橋上,進行了他最後一次課業傳授,他說道:

「我死之後,心學必定大盛,我之平生所學,已經全部教給了你們,但心學之精髓,你們卻尚未領悟,我有四句話要傳給你們,畢生所學,皆在於此,你們要用心領會,將之發揚光大,普濟世人。

哪四句呢?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吟罷,王陽明仰首向天,大笑之間飄然離去: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天泉論道」。

這一首詩可以說是王陽明對自己心學最簡練的歸納,也是王陽明對怎樣成為聖賢的個人認識。

另外,這裡的善惡其實並非單純的道德上的善惡,善惡也就是道教中所指的陰陽,不僅指狹義的善惡,也指才愚、美醜、凡聖等等所有人品性的兩個好壞的對立面。

對一個人來說,人本沒有善惡、才愚、凡聖之分,思善、行善即為善,懷惡、行惡即為惡,只要你當前能做到「知善知惡」、並能「從善去惡」,那就是聖賢。

人生就是一場抗爭,自私與博愛、懦弱與堅強、虛榮與實幹、貪婪與節制、懶惰與勤奮、放縱與進取、不懈與滿足、情緒與理性、消極與積極的抗爭,也就是善與惡的抗爭,不同的是,有人不辨善惡、有人能辨卻不能行,有人行卻而不堅,有的人能有意識的去做,有的人無意識的、憑著感覺去做。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人生就是在善和惡的反覆鬥爭中度過的,忽而行善、忽而從惡。

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其實是不好評價他到底是善、是惡的。

這種評價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人的善惡都是動態的,你說他是好人,他可能明天會做些損人利己的事,你說他是聰明人,他明天又可能會做些蠢事,不管昨天怎麼樣,關鍵你現在是否知善知惡、從善去惡。

王陽明的心學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只要你現在就做聖賢做的事,你現在就是聖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