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並無反心,他是怎麼被一步步逼上絕路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8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臨終前召開了一次會議來安排後事,關於魏延是否參加了這次事關蜀漢前途命運的「五丈原會議」,史書留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一、魏延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這次會議很重要,它至少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解決蜀漢北伐軍下一步的行動方略問題,是繼續對峙於五丈原還是撤退;二是解決北伐軍的領導權問題,諸葛亮死後誰來指揮這支軍隊。

按理說如此重要的會議魏延肯定是要參加的,因為在蜀漢北伐軍里,此時他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諸葛亮要交代後事,按道理要交待給他才對。

來看看魏延擔任的有哪些職務,當年劉備「欽點」魏延留守漢中,拜他為鎮北將軍。

諸葛亮北伐到漢中後,魏延的職務有了一些變化,諸葛亮讓他「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猛一看這個任命有些奇怪。

魏延擔任的鎮北將軍一職品秩介於三公與九卿之間,等於蜀漢的北部戰區司令,相當於上將軍銜,而丞相司馬的品秩只有千石,又是屬吏,如果套「軍銜」的話算是個大校吧。

上將幹了大校的活,有人認為諸葛亮不喜歡魏延,把他降級了。

其實這是誤解,司馬一職雖然品秩不高,職責卻很重要,丞相府設長史,相當於秘書長,但他只掌文不管武事,與長史對應的武職就是司馬,元代史學家胡三省認為,漢代丞相本只設長史不設司馬,因為有戰事,所以到諸葛亮任丞相時,專門設了司馬。

丞相司馬負責協調丞相府里與軍事有關的所有事務,也可以說是丞相府內所有武職的總牽頭人,是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第一助手,諸葛亮覺得這個崗位只有魏延擔任最合適,這是對魏延的器重和信任。

這裡也不存在貶降的問題,因為任命魏延為丞相司馬後,並沒有免除他鎮北將軍的職務,兼任涼州刺史後,也沒有免除他原任的漢中郡太守一職,「領」的意思是兼職,之所以讓魏延兼任涼州刺史,諸葛亮考慮的是,下一步要把奪取和經營涼州做為戰略重點。

到了蜀漢建興八年(230),魏延率部西入羌中,在陽溪擊敗曹魏後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魏延升任前軍師、征西大將軍,並「假節」,進封南鄭侯。

前軍師也是丞相里的屬官,品級仍不高,但征西大將軍就不同了,征西將軍本身地位就很高,是「四征將軍」之一,而「征西大將軍」比「征西將軍」還要高,一種理解是「以征西將軍中資深者為之」,是一種榮譽;另一種理解是視同大將軍或僅次於大將軍,相當於全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

不管哪一種理解,都說明魏延此時的職務相當高,而楊儀只是丞相府里的長史,費禕先任丞相長史,後繼魏延任丞相司馬,二人在軍中均無其他任職,他們的品秩只不過千石,從名義上說連郡太守都不如,比普通的雜號將軍還要低,而深受諸葛亮信賴的蔣琬,是個留府長史,此時不在北伐前線。

至於王平,當時只是討寇將軍,比魏延差了好幾級。

而馬岱的軍職更低,他是隨馬超投奔蜀漢的,此後軍職不詳,應該跟王平差不多,諸葛亮死後才陸續升至比征西將軍略低的平西將軍。

當時軍中唯一能與魏延不差上下的人是吳壹,他的軍職是左將軍,屬「四方將軍」之一,「四方」按理略高於「四征」,但魏延擔任的是「征西大將軍」而不是普通的「四征將軍」,地位應反高於吳壹,而從他們當時在軍中的威望及重要性來說更是如此。

二、出現兩種不同記載

所以,諸葛亮如果要臨終交代後事,尤其要指定臨時接班人,理應交給魏延,魏延再忙也一定要參加這次「五丈原會議」。

但是,史書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卻有不同的說法。

先看《三國志》的記載: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

再看《魏略》的記載:

諸葛亮病,謂延等云:「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發喪。

根據《三國志》的說法,魏延沒有參加這次會議,而且是諸葛亮有意安排的,諸葛亮已經不信任魏延了,把他排斥在外。

根據《魏略》的說法,魏延參加了這次會議,並被諸葛亮指定為自己的臨時接班人,蜀軍此後的撤退行動都是由魏延直接指揮的。

這是一個嚴重的分歧,哪一種說法可信呢?

三、對諸葛亮死後情況的記載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不妨再看看它們對後續情況的記載。

綜合一下《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去世後,按照事先的安排,先秘不發喪,楊儀讓費禕前往魏延的營寨試探反應,魏延果然不同意撤軍。

魏延說:「丞相雖然死了,我還在。

丞相府的官員護送還葬,我來率領眾軍擊破敵人,怎麼能因為一個人的死廢掉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什麼人,應當接受楊儀的指揮,做一個斷後將軍嗎?」

魏延把費禕留下來,重新制定計劃,明確哪些留下來哪些走,逼著費禕和自己共同簽署,向下面的眾將領宣布。

費禕感到事情不妙,哄魏延說:「我現在就去向楊長史解釋,楊長史是個文官,過去很少參與軍事,他一定不會違背您的命令。

魏延相信了,放費禕走。

費禕一出營門,便急馳而去,魏延想想不對勁,想去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魏延又派人觀察楊儀那邊的動靜,報告說楊儀等人正按丞相生前的部署按步驟進行撤軍。

魏延大怒,搶在楊儀等人之前率本部向南撤軍,通過棧道後把棧道燒了。

楊儀、費禕、姜維等人率其他蜀軍也沿褒斜道退軍,棧道被魏延燒毀,他們只得重新開闢道路,好不容易趕到褒斜道南口,魏延已將此占領。

楊儀命王平前去應戰,王平到南口,斥責魏延的手下說:「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怎敢如此?」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魏延手下都知道魏延理虧,於是不戰而散。

堂堂征西大將軍,最後只得單人獨騎跟幾個兒子一起逃往南鄭,楊儀派馬岱前往追拿,馬岱把魏延父子斬首。

馬岱將魏延的首級交給楊儀,楊儀站起來一腳踏上,罵道:「狗奴才,看你還能做惡不?」於是夷魏延三族。

一開始,魏延和楊儀都不斷派人向成都匯報情況,「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劉禪不知道信誰,就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蔣琬、董允都為楊儀擔保,對魏延表示懷疑。

後主也拿不定了主意,命蔣琬率一部禁軍北上接應。

蔣琬剛出發,走了幾十里,楊儀的報告就來了,說魏延已死,蔣琬便領兵回到成都。

相比之下《魏略》的記載比較簡單。

《魏略》說,魏延奉命代理丞相職務後指揮撤退,魏延按照命令先保密,到了褒口才發喪。

楊儀見魏延代理丞相指揮部隊,擔心被他所害,於是揚言說魏延將率眾投降曹魏,帶人來攻魏延。

魏延根本無心投敵,所以並不應戰,結果被追上殺了。

四、還原「五丈原會議」的真相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魏延是故意違命的,並公開造反,失敗被殺是活該。

按照《魏略》的說法魏延沒打算謀反,是被人陷害的。

一般來說,《三國志》的可信度要高於《魏略》,《魏略》是曹魏郎中魚豢私撰的,政治上「親魏」,立場有問題,替魏延說話也許別有用心。

但問題不能完全這麼看,如果完全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那麼諸葛亮臨終前的安排就是一次冒險,除非已經掌握了魏延謀反的確切證據,否則是不能這麼對待魏延的,諸葛亮不可能人為地挑起蜀漢的內鬥,這不符合他的政治操守和做事原則。

仔細考察一下,《三國志》關於「五丈原會議」前後情況的詳細記載只有魏延傳一處,其它與之相關人員的傳記,包括諸葛亮、楊儀、費禕、王平以及馬岱,均說得很簡單: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諸葛亮傳)

亮卒於敵場,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

(楊儀傳)

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

(費禕傳)

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

(王平傳)

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

(馬岱傳)

也就是說,都沒有提到諸葛亮是如何做臨終安排的,現在已不太清楚《三國志》魏延傳里的記載來自何處,最大的可能也許是蜀漢留下來的檔案,蜀漢不置史官,原始檔案恐怕多是詔書、奏摺和書信,魏延失敗,反對或仇視他的蔣琬、費禕、楊儀等人先後掌權或用事,必然會對那些所謂的原始檔案進行全面清理和修改,《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還能看到什麼,可想而知。

陳壽看不到,《魏略》的作者魚豢當然也看不到,所以《魏略》的記載可信度也不高,這就使得五丈原的那一夜成了永久之謎。

當然也可以做一個合理的分析,對當時發生的事進行一個還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魏延並無造反的打算,否則他不會輸得那麼慘,他事先如果就有了造反的計劃,只需秘密聯絡司馬懿就行了,兩軍離得那麼近,魏延又是前線指揮官,投敵是件輕鬆的事。

諸葛亮也不會突然犯起糊塗,如果他料定魏延會反,無論如何也會設法阻止,將其消滅在萌牙狀態,而不是坐等其發生。

所以關於魏延有可能違命的那一席話,不大可能出自諸葛亮之口,是有人事後捏造的,又被陳壽拿去做了素材。

但魏延沒能參加最後的「五丈原會議」也完全是可能的,魏延當時率軍駐紮在渭河邊,諸葛亮在五丈原上,前線軍情緊急,魏延無法離開,或者諸葛亮病情惡化得太快,魏延由塬下往回趕已來不及,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應該是他不能參會的主要原因。

魏延沒能與諸葛亮見最後一面,接下來的事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諸葛亮確實把大事交代給了魏延,也做了詳細安排,但他死後楊儀、費禕等人因與魏延的矛盾很深,就聯合起來違背了諸葛亮的臨終遺囑,藉故秘密發喪,其實是對魏延實施消息封鎖,以便突然發起攻擊,置魏延於死地。

另一種可能是,諸葛亮病情發展得確實很快,很多事已來不及作細緻交代,史書記載諸葛亮臨終前飯量下降得很快,心情「憂恚」,還出現過「歐血」,根據這些情況判斷他可能得了消化道潰瘍或腫瘤,也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這些病隨時都可能惡化。


可以想像一下,某天晚上諸葛亮突然大口吐血,立即陷入昏迷,無法正常思維和交流,剩下的事自然由楊儀、費禕等人說了算,最終把魏延逼上了絕路。

總的看法是,因為各種原因,魏延參加諸葛亮臨終前召開的「五丈原會議」可能性較小,但這不能說明諸葛亮在生前會認定魏延要謀反,魏延更無此心,魏延是被人算計的,被一步步逼上的絕境。

作者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死前說魏延必反 得知真相後讓人心寒

前兩個疑案中,我們發現蜀漢政權中三大勢力的權力鬥爭頻繁,諸葛亮不得不通過 「依法治國」協調各方。建元元年(公元228年)馬謖被殺;建元九年(公元231年),李嚴被廢。這兩記重拳,雖然暫時緩解了三...

魏延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武藝高強,特別是在後期,絕對是蜀漢的一哥,如果魏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論智謀,魏延厲害,論武力,魏延也很厲害。既然魏延這麼厲害,為什麼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