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孫權,連趙雲都表示反對,為什麼諸葛亮一言不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1年7月,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親率大軍征討孫權,這就是歷史上的夷陵之戰。

作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以劉備的慘敗而收場。

從時間來看,這場戰爭發生在關羽敗走麥城的兩年之後,由此可見,劉備並不是完全為關羽報仇。

當然,這個問題暫不考慮,只是在戰爭之前,有一件事讓人疑惑不解。

劉備的東征之行,連「保鏢」身份的趙雲都出言勸阻,諸葛亮作為丞相,為何一直保持沉默呢?

《雲別傳》記載: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趙雲的勸諫,劉備沒有採納,還是一意孤行。

這個時候,關羽陣亡,黃忠病逝,張飛被殺,馬超在北方防禦曹魏,魏延鎮守漢中,趙雲又因勸諫不得信任,東征的隊伍沒有像樣的將領。

再加上龐統戰死,法正去世,諸葛亮又因鎮守成都走不開,這場夷陵之戰,劉備哪有優勢,焉能不敗?

只是奇怪的是,劉備出發之前,諸葛亮一言不發。

聽聞戰敗的消息後,諸葛亮長嘆一聲:如果法正還活著,一定能阻止東征之行,就算是東征,也不會敗得這麼慘。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是不想勸諫劉備,而是知道勸了也沒用,劉備不會聽自己的意見。

簡而言之,那時的諸葛亮,並不受劉備的重視。

有人說,劉備三請諸葛亮,怎麼會不重視?誠然,歷史上是有三顧茅廬的典故,劉備當時也需要諸葛亮,但是,此需要非彼需要。

劉備請諸葛亮之前遇到兩個麻煩:一是受到荊州蔡家的打擊,因為劉備走了一步錯棋,明確支持長子劉琦;二是曹操南下,劉備必須要在荊州站穩腳,以應對接下來的滅頂之災。

這兩個難題,對諸葛亮都不是難題,因為他有強大的關係網。

事實上也如此,赤壁之戰中,劉備依靠諸葛亮的人脈,輕鬆得到荊南四郡的支持。

戰後,作為功臣的諸葛亮卻退居二線,輔佐關羽鎮守荊州。

而劉備奪取益州用的是龐統之計,進攻漢中用的是法正,這兩個人才是劉備的左膀右臂。

為什麼諸葛亮與劉備有隔閡?最大原因是兩人的理念不同。

龐統和法正是政客,眼裡只有利益,而諸葛亮是政治家,還有理想。

因此,劉備更親近龐統和法正。

既然如此,劉備為何要託孤諸葛亮?有兩個原因:一是蜀漢沒人,二是劉備知道,有理想的諸葛亮更信得過。

參考文獻:《三國志·諸葛亮傳》、《雲別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