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孫權,連趙雲都表示反對,為什麼諸葛亮一言不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1年7月,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親率大軍征討孫權,這就是歷史上的夷陵之戰。
作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以劉備的慘敗而收場。
從時間來看,這場戰爭發生在關羽敗走麥城的兩年之後,由此可見,劉備並不是完全為關羽報仇。
當然,這個問題暫不考慮,只是在戰爭之前,有一件事讓人疑惑不解。
劉備的東征之行,連「保鏢」身份的趙雲都出言勸阻,諸葛亮作為丞相,為何一直保持沉默呢?
《雲別傳》記載: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趙雲的勸諫,劉備沒有採納,還是一意孤行。
這個時候,關羽陣亡,黃忠病逝,張飛被殺,馬超在北方防禦曹魏,魏延鎮守漢中,趙雲又因勸諫不得信任,東征的隊伍沒有像樣的將領。
再加上龐統戰死,法正去世,諸葛亮又因鎮守成都走不開,這場夷陵之戰,劉備哪有優勢,焉能不敗?
只是奇怪的是,劉備出發之前,諸葛亮一言不發。
聽聞戰敗的消息後,諸葛亮長嘆一聲:如果法正還活著,一定能阻止東征之行,就算是東征,也不會敗得這麼慘。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是不想勸諫劉備,而是知道勸了也沒用,劉備不會聽自己的意見。
簡而言之,那時的諸葛亮,並不受劉備的重視。
有人說,劉備三請諸葛亮,怎麼會不重視?誠然,歷史上是有三顧茅廬的典故,劉備當時也需要諸葛亮,但是,此需要非彼需要。
劉備請諸葛亮之前遇到兩個麻煩:一是受到荊州蔡家的打擊,因為劉備走了一步錯棋,明確支持長子劉琦;二是曹操南下,劉備必須要在荊州站穩腳,以應對接下來的滅頂之災。
這兩個難題,對諸葛亮都不是難題,因為他有強大的關係網。
事實上也如此,赤壁之戰中,劉備依靠諸葛亮的人脈,輕鬆得到荊南四郡的支持。
戰後,作為功臣的諸葛亮卻退居二線,輔佐關羽鎮守荊州。
而劉備奪取益州用的是龐統之計,進攻漢中用的是法正,這兩個人才是劉備的左膀右臂。
為什麼諸葛亮與劉備有隔閡?最大原因是兩人的理念不同。
龐統和法正是政客,眼裡只有利益,而諸葛亮是政治家,還有理想。
因此,劉備更親近龐統和法正。
既然如此,劉備為何要託孤諸葛亮?有兩個原因:一是蜀漢沒人,二是劉備知道,有理想的諸葛亮更信得過。
參考文獻:《三國志·諸葛亮傳》、《雲別傳》
趙雲到底為什麼阻止劉備伐吳?絕非怕打敗仗!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因為憎恨東吳奪走荊州,殺死關羽,準備討伐東吳。而大將趙雲則堅決勸阻劉備。作為跟隨劉備數十年的元老,趙云為何一心和領導唱反調?
劉備大軍東征報仇,為何不帶諸葛亮?正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伐吳,卻不帶諸葛亮隨軍的原因,除了確實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操盤手。此時孫權...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
彝陵之戰,諸葛亮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稱帝剛三個月,劉備急於替名將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勸解,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
長坂雄風系列之七:趙雲的終生遺憾,或許是這件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劉備大軍的頑強阻擊下,曹操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漢中。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也從此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形成了與曹操、...
長坂雄風系列之七:趙雲的終生遺憾,或許是這件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劉備大軍的頑強阻擊下,曹操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漢中。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也從此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形成了與曹操、...
大將關羽被殺以後,劉備為何要率領全國主力進攻東吳?
歡迎關注興替鏡公眾號xingtijing,更歡迎大家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評論方式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篩選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盡解答成文章(404問題除外,你懂的),讓30萬愛好趨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腦洞。...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痛哭道:若此人在,何致大敗而歸!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而此時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攻占了關羽的大本營。關羽腹面受敵,急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麥城,隨後,孫權使用誘敵之計,在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