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用了什麼方法竟然讓開國功臣們主動放棄兵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後,宋太祖趙匡胤萬薩登上皇帝寶座,為了鞏固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將權力集中於自己一人之手,在趙普的勸說下,以「杯酒釋兵權」奪去諸位功臣手中的兵權從而將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一人手中。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

長期以來,人們對此事件的真實性一直未加懷疑,但到20世紀40年代,某些學者考慮「杯酒」一事是否真有其事。

在文獻中關於杯酒釋兵權是這樣記載的:宋太祖說,「天子亦太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朕終夕未嘗敢安枕也,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

」守信等頓首曰:「卿等固然,其麾下欲富所謂貴何?一且有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

」守信等泣謝曰:「臣等愚不 及此,惟陛下衷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謂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黃色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水遠不可動之業,多買歌兒舞女,且夕飲酒相地歡,以終其天年。

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守信等皆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謂生死人而肉白骨也。

」明日,皆稱疾乞罷典兵,賜賚甚厚。

如此安排,但使石守信等高級將帥在一失(失去兵權) 得(與皇室聯婚)中不會產生某種失落,更加關鍵的是,使他們消除了一種將要被殺掉的猜疑,進而以另一種要進時就進,要退時就退的心態,在新的時代環境中適應各種階級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將帥雖然在「杯酒釋兵權」中被解除了軍權,調往各地為節度使但戰爭一發生,他們當中又有不少人根據戰情所需調回軍隊。

「杯酒釋兵權」這種緩和的方式,既比較理性地緩解了皇帝與開國功臣之間的衝突,又使君臣之間保持了一種親戚關係,使他們的關係更為親密。

「杯酒釋兵權」就其直接意義而言,是預防了開國將帥內部勾心鬥角用兵權發動政變,重演「陳橋兵變」史實,二是解決了開國將帥居功驕傲、濫用職要的。

因此,「杯酒釋兵權」的成功,奠定了宋初政局的穩定基礎,使北宋避免了重蹈五代短命王朝的覆轍。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杯酒釋兵權」意味著武人干政的終止,開啟了偃武興文之機。

從政治的意義上看,「杯酒釋兵權」所解決的,是中國封建王朝統治中的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皇帝與開國功臣之間的矛盾。

自建隆二年七月後,絕大部分身為開國功臣的禁軍將帥,既被降了官職,又保持了同皇帝的親密關係。

這表明,宋太祖與功臣宿將的矛盾已經融合在一種較為寬緩平和的氛圍之中了。

我是羽評歷史,您的認可就是我創作的動力,歡迎關注以及留言點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的背後故事

北宋立國後,為了避免自己成為「第六代",急切的需要革除五代之弊,五代的弊端,一在「腹心之患」禁軍,一在「肢體之患」地方藩鎮。趙匡胤靠前者當上了皇帝,而藩鎮可以說唐代中後期以後一直存在的問題,五代...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寬和的典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不是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殺功臣,這三位就是例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開國皇帝,而這些人之所以可以在殘酷戰爭中脫穎而出,很在程度上是有一批得力的幹將。但是大部分的開國皇帝在坐上皇帝寶座後,第一件事就是屠殺開國功臣,其中以劉邦和朱元璋最...

趙匡胤為何 「杯酒釋兵權」 的秘密

眾所周知,作為開國皇帝,只有擁有了全部的兵權才能鞏固自已的皇位,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自然也要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是如何收回兵權,讓自已的江山穩固呢?方法便是上演了一出「...

趙匡胤身上有太多的謎讓後人去揭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