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中華歷史智慧典故三十六策之攻戰策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借屍還魂,此語意指在遙遠的古代,人們認為偉大的人死後,靈魂可以附著自己的屍體而復活。

多用以比喻曾經輝煌的事物,又假託一種名義和聲望,以另一種狀態新生和重現。

在經典的軍事策略上,多是指利用曾經強大而又耀眼輝煌的事物,通過神秘的方法使她獲取新生與活力,最終達到震懾對方的策略。

諸葛亮借屍還魂

三國時期,一代名臣諸葛孔明輔助劉備在巴蜀之地成就了鼎足之勢,後來又輔佐後主劉禪統兵北伐與南征,而北伐六出岐山一直出師未捷,因為碰到了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就是曹魏的大都督司馬懿,諸葛亮最終在第六次兵出岐山時,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所以將平生所學兵法奇謀傳給了愛徒姜維。

有一天,諸葛亮強支久病的身體,算是最後一次出營遍觀巡視全軍,回到軍帳中向幕僚安排後事。

最後吩咐將軍楊儀道:「我歸天之後,不可發喪。

可做一大龕,將我屍體就坐於龕當中,放我口中含以七粒小米,腳下點燃明燈一盞。

各軍營應安靜如常,切勿哀鳴,我料想司馬懿必然狐疑不覺,不敢進犯我軍。

可令後軍先行退去,然後中軍一營一營緩緩而退。

若司馬懿來犯我軍,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

等他到來,可將我事先所雕木像,安於戰車之上,推至軍前,令我大小將士,分列左右,一字排開。

司馬懿見之,必然驚慌而退。

」楊儀領命。

此乃諸葛亮安排的最後的退兵妙計:「借屍還魂」。

時過沒有多日,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軍帳中。

因為諸葛亮事先做好了各項安排,楊儀和姜維按其囑咐,秘而不宣,對外嚴密封鎖信息。

令將軍魏延斷後,各營緩緩而退。

司馬懿親自率兵一路狂妄追擊蜀軍。

眼看就要追上之時,忽然一聲炮響,戰鼓震天,樹影中飄出蜀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漢丞相武相侯諸葛亮」。

只見蜀軍姜維等數十員上將,一同簇擁出一輛四輪戰車,車上端坐著孔明,羽扇綸巾。

楊儀等眾將率領大隊人馬大張旗鼓,向魏軍發動進攻。

司馬懿遠望蜀軍,見軍容整齊,大張旗鼓,又見諸葛亮端坐車中,指揮若定,不知蜀軍又耍什麼陰謀計策,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因此懷疑此次蜀漢退兵乃是誘敵深入之計,於是命令魏軍移師後撤,靜觀蜀軍動向。

姜維趁司馬懿大軍按兵不動的大好時機,迅速指揮主力部隊,秘密安全轉移,撤回漢中。

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歸天多日之時,再進兵追擊,但為時已晚。

司馬懿最後揚天長嘆:「我能料其生,卻不能料其死。

」諸葛亮巧用借屍還魂之計嚇退了司馬懿,使蜀軍安全後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真相是這樣!

三國是一個激盪的年代,在小時候我們都聽過或者看過三國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七擒孟獲之類的故事;在那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有一個人我們至今提起來很是敬...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成為一代笑話

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被孫權部將所殺。荊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戰略要地,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作戰略規劃時也已經說得很清楚。終於在公元221年7月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夷陵之...

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真實的魏延有反骨嗎?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魏延腦後長有反骨,此人日後必反,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聰明,小說安排諸葛亮臨死前給部下一個錦囊妙計,說我死後,魏延必反,危急時可以打開錦囊,按計將其擒拿。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