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漢稱帝的曹丕,如何能想到僅四十餘年後,歷史竟再次重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到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

此時,大一統的漢王朝就此結束,各國開始割據,政權頻繁更替,我國歷史開始進入一段長達360餘年的大分裂時期。

首先到來的便是三國鼎立時期,從公元220年開始,到公元280年結束,長達60年。

在這期間,魏、蜀、吳三國鼎立,而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是這三國之中最位強大的國家。

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前魏」或「先魏」。

然而,當年的曹操與曹丕誰又能料到,歷史總是重複而相似的。

曹魏政權建立僅四十五年之後,就在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曹魏就此滅亡。

西晉(266年-316年),與東晉合稱晉朝,傳五帝,國祚五十一年。

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

為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司馬晉。

曹魏代漢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爭權,各地豪強地主土地兼并日盛,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天災不斷,各地紛紛揭竿起事,成為群雄割據之導火線。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其主力雖被鎮壓,但卻沉重打擊東漢統治,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曹操的崛起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曹騰的侯爵,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

公元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後因得罪當朝權貴,明升暗降,被調至頓丘,任頓丘令。

後經罷官,又被朝廷重新徵召。

先後擔任議郎、騎都尉、濟南相、典軍校尉等職。

公元189年,董卓專擅朝政,曹操「散家財,合義兵」,陳留起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次年,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伐董。

195年,曹操整軍再戰呂布,三敗之,破定陶、廩丘等,平定兗州。

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後,曹操陸續討伐張繡、袁術、李傕、呂布,逐鹿中原,將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

公元200年,曹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袁氏軍事集團。

207年,曹操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統一。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曹操北回。

211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大敗關中聯軍,關中自此平定。

後曹操率軍撤回,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兩年內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

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

魏國擁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等,名義上為漢臣,實際已為皇帝。

217年,漢獻帝又賜曹操王冕,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將曹丕為魏太子,曹操位極人臣。

曹丕代漢

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

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

曹操逝世後,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漢朝四百餘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他文武雙全,在位期間繁榮建安文學,開文學批評風氣。

他是一個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夠把天下治理得更好,很可惜,只做了七年的皇帝。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

諡號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首陽陵。

他如何能想到:當年他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於他的這一幕,在不到四十年後的某日又重新上演,只不過那次是他曹家的帝位被迫禪讓於他人-曹家天下改為司馬姓氏。

西晉代魏

曹魏第二任皇帝

226年,曹丕去世,曹叡(ruì)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開始了他十二年的執政生涯。

他繼位後,曹魏大多時間是在與蜀漢、東吳的戰事中度過的。

他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吳、蜀的多次攻伐,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

然而他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

公元238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四歲,因其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朝政動盪。

曹魏第三任皇帝

曹叡病逝後曹芳繼立為帝,他是魏明帝曹叡的養子,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三位皇帝,公元239年-254年在位。

期間,由司馬懿和曹爽輔政,曹爽驕橫跋扈,專擅朝政,打壓異己。

而司馬懿則韜光養晦,蟄伏待機,後將曹爽集團一舉擊垮,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

這段時間內,曹魏雖朝政動盪,但對外開疆拓土之路則一路凱歌,前後兩次大敗高句麗,破東濊、平濊貊、滅韓濊,朝鮮半島的半數之地併入曹魏版圖。

曹魏第四位皇帝

曹髦:254年九月,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孫,於公元254-260年在位。

曹髦雖被立為新君,但他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

公元260年,他召見王經等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謀劃討伐司馬氏。

然行動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

司馬昭則另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帝。

曹魏最後一位皇帝

曹奐,於公元260年-265年在位。

他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

公元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逼曹奐禪讓,篡奪魏國政權,改國號為晉,曹魏遂亡。

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特權。

小史個人之見:

曹丕代漢稱魏,就不要指責司馬炎代魏稱晉,西晉卻也是曇花一現。

有能力者,稱帝;無能力者,則只能亡國。

那個大分裂時期,群雄逐鹿,勝者為帝!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事件梳理|三國

上文梳理了魏晉南北朝的朝代線緊接上文梳理下這個時期的大事件及人物僅供參考此本適合對魏晉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讀者對這個時期相當了解的大神可能不太適用因為這段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所以不可能把所有事件和人物...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如何處置三國的亡國之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意味著一個甚至多箇舊王朝和國家的覆滅。作為新王朝創建者的開國皇帝自然風光無限,而舊王朝最後的君主卻被冠以「亡國之君」的稱呼。一般情況下,新王朝對於前朝的「亡國...

司馬懿家族為何最終能擊敗曹氏家族得天下

三國的歷史波雲詭譎,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太多波瀾壯闊的歷史大事。然而最終三國既沒有歸魏,也沒有歸吳,更沒有歸蜀。三國最後歸於晉,被司馬氏得了天下。那麼為什麼一代梟雄曹操建立的功業就被司...

三國時期曹魏及曹魏五帝簡述

魏國(220年—266年)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魏帝

狹義的三國是從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給曹丕開始,到280年西晉滅孫吳結束,三國就是曹操建立的曹魏,孫權建立的孫吳和劉備建立的蜀漢。曹魏實力最強,曹操經過近四十年的征戰,打下了建國的根基,並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