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司馬懿的弟弟為什麼要一輩子向曹魏盡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絡圖)

司馬懿兄弟八人全都是當時的知名人士,被人們稱為八達,個個是學問很深,腦子好用的主兒。

曹魏代劉漢,西晉代曹魏,司馬懿的兄弟們耗盡了心智,終於讓司馬家迎來了光輝。

在這略顯漫長的時光里,只有一個人看到了最美好的那天,他還活著等到孫子輩給他封王,這唯一的觀眾,就是司馬孚。

說他是觀眾,其實並不準確,因為無論他願不願意,司馬家的奪權,他是有份的,只是在他看來,顯得那麼無奈。

他用一輩子的時間宣揚自己是曹魏的臣子,也許有人在政局不明朗時,裝裝樣子,但當天下全部改姓司馬後,他仍然這樣,就很奇怪了。

他就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

司馬孚本人性格溫厚,不與他人結怨,是個老好人。

漢末動亂時,陳留名士殷武,因罪被流放,朋友親人往外摘都摘不乾淨,誰還會搭理他?但出人意料的是,司馬孚不但前去看望他,還和他同吃同住。

真真難得。

也許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曹操很放心地把他放在曹植身邊。

作曹植的文學掾,司馬孚是很稱職的。

曹植很有才華,但是卻太過自負,在任何朝代的奪嫡之爭中,這種性格都是要不得的。

作為從屬官的司馬孚,勸過他很多次,曹植最初並沒有接受,後來卻也軟了下來。

曹植在爭鬥中落敗,作為他的人馬,被曹丕任用的機會是很小的,但是司馬孚是個例外,他成了曹丕身邊人,當上了太子中庶子。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 曹操去世,司馬孚勸諫太子曹丕節哀,與尚書和洽等整頓秩序,準備喪事,共同擁護曹丕繼位,為魏文帝。

在司馬孚的建議下,曹丕立刻改掉自己原先準備提拔的自己人。

曹丕時代,司馬孚始終堅持休養生息的政策,這一點,其實和他的性格有關,也和國力有關,畢竟,天下還沒能一統,必須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少折騰才是最好的方法。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任命司馬孚為度支尚書,成了掌管國家財政大權的重要人物。

到此時,司馬孚都是以大魏臣子自居,他似乎沒什麼私心,他不管雜事,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有些事情不是想躲就能躲的。

他沒有他的哥哥那麼奸詐,但他終究是司馬家的人,一到關鍵時刻,他還是得和哥哥站一塊。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孚被司馬懿要求,和他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時,他沒有拒絕。

其實他也很無奈,所以他在司馬懿執政時,總是有意避免過多地參與權政,司馬氏幾次廢立皇帝,他也未參與謀劃。

隨著司馬家族的權勢越來越大,司馬孚的官職也由司空,太尉一直做到太傅,已到人臣之巔。

司馬孚的侄子司馬昭專政,魏帝曹髦造反,結果被司馬氏的黨羽(賈充的手下)成濟給殺掉了。

皇帝沒啥權,但他畢竟是皇帝,殺皇帝這是要誅九族的呢。

事情已經做下來了,天下人都知道是司馬家的人殺了皇帝,這下子怎麼善後?

沉浮官場幾十年,經驗真不是白撿的。

司馬孚得扭轉整個事件給司馬家族帶來的負面印象。

當時,百官聽說皇帝被殺,都前往宮門處圍觀,但是沒誰敢往前一步,司馬孚把曹髦的頭放在自己腿上,失聲痛哭說:「讓陛下被殺是為臣的罪過。

」最終,在他和司馬昭的爭取下,以王禮安葬曹髦。

司馬孚很高明,大家在意的是皇帝被殺,誰殺了他?是不是有罪?該怎麼判?如果真要按著這模式,一定會追到司馬家的頭上來,所以,為了保護司馬家,他把責任攬了過來,「殺陛下者,臣之罪也」,他都這樣說了,還有誰敢問?至於給皇帝請求以王的葬禮,不過是作作樣子而已。

但也只能這樣而已,他扭得過整個家族及整個朝廷嗎?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西晉代魏,魏帝曹奐被貶為陳留王,遷往金墉城。

司馬孚前往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面,不能自制,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大魏忠臣。

」曹魏終究成為歷史雲煙,他能做的也就是僅此而已。

入晉後,司馬孚成為司馬家族中最高地位的人,但他卻不以為榮,他常常擔憂,所以,儘管他有許多特權,他從來不用,甚至在臨終說出這樣的遺令:「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

雖然無法改變歷史,但讓他始終如一,做個大魏的臣子,直到黃泉之下。

(百家說史)

了解更多,請關注公眾號:秋雨軒讀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軍師聯盟司馬家族最長壽之一竟然不是司馬懿

有人說司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熬死了諸葛亮,才迎來掌握魏國大權的機會,司馬懿應該算是司馬家族最長壽的人了吧。司馬懿活了73歲,在古時候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確實是高壽,但司馬家族...

三國壽命最長的影帝,據說司馬光也是他的後代

任何事物不止是有黑白之分,其實中間還有灰色地帶。在官場上也一樣,如果我們簡單的分為忠臣和姦臣的話,肯定就不那麼準確。有一些人是遊走在中間地帶,沒事發生就按部就班的工作,當有事發生的時候,可能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