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等待誰人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從17歲開始就隱居隆中,過著一種半耕半讀的生活。

他一方面博覽群書、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師訪友、廣泛地與社會接觸。

經過十年的堅苦磨礪,諸葛亮逐漸成為一名志向遠大、學識淵博、關注社會、見解獨到的青年才俊。

諸葛亮在隆中時經常把自己比作是古代著名的宰相管仲和著名將領樂毅,對此,鄰居們都一笑了之。

但是,朋友和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諸葛亮確實是以為天才。

有這種眼光的還有兩位長者——龐德公和司馬徽。

這兩位都是諸葛亮的老師,也是當時名震一時的學術領袖。

他們的學生有很多,其中才智超群者不乏其人,但是兩位大師最為欣賞的還是諸葛亮,稱他為「臥龍」。

「臥龍先生」此刻隱居隆中,他若是就這麼一直隱居下去,他的一生頂多也就算是個知名的隱士。

但是諸葛亮不甘心於常年隱居,他還要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易經.明夷卦》就講到了關於歸隱與人生追求的問題。

明夷卦借日出日落、天明天黑的自然現象來表達君子出行時的內心體驗。

卦文的內容不禁讓人感慨:人生路漫漫,日出復又入,何時是盡頭,何處是歸宿?這種感慨之中,顯然含有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包含有對個人存在價值的關注。

諸葛亮雖隱居隆中,但他並不滿足僅僅只做一條臥龍,他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需要完成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他時刻準備著,時刻銘記:「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因為他知道再能幹的人,也得學會等待時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追孔明有多苦,曾五次把他們誤認為諸葛亮

近年,在歷史翻案風的影響下,網絡上有一篇文章說是劉備追得最苦的人是劉巴,而不是諸葛亮。這個文章基本上各大文史網站都轉發過,不過翻案的文章寫得再好,那也只是一些人的文字遊戲,對歷史本身上改變不了的。

諸葛亮為何投靠劉備:諸葛亮跟劉備的真實原因

諸葛亮,這位中國古代最受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人們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化身,雖歷經了從三國時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但仍為世人所稱頌。那麼,就是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