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之戰經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白馬之戰是東漢末年袁紹和曹操在華北決戰官渡時的一系列戰鬥中的第一次戰鬥。
是戰曹操軍斬殺袁軍大將顏良,並放棄了白馬以保衛更具戰略重要性的官渡。
背景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前後,東漢陷入群雄割據狀態。
經過數年的重組和兼并,華北被兩位軍閥以黃河為界一分為二:顯赫的袁紹在河北,他的舊盟友曹操在河南。
顯然一場衝突在所難免,雙方都迅速聚集軍隊在黃河沿岸防守。
當時,白馬在黃河南岸,對面即軍事重鎮黎陽。
白馬和黎陽間的渡口作為袁、曹領地的南北通道,極其重要。
八月(199年9月8日 - 10月7日),曹操親自進軍黎陽近郊誘敵,讓東郡太守劉延屯白馬,以使曹操軍在第一線防禦袁紹時能對袁紹的堡壘一目了然。
曹操又把注意力轉移到南面具有地利的官渡,於是守御白馬只剩延緩敵軍渡河進軍的意義了。
曹操還在附近的延津安排了于禁的兩千軍隊,回師許昌作進一步備戰。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正月(2月3日 - 3月2日),曹操撲滅了劉備在徐州的叛亂後,重返官渡前線。
戰役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二月(3月3日 - 4月1日),袁紹派將領顏良率郭圖、淳于瓊渡河攻劉延於白馬,自己留在黎陽後方作渡河之勢。
此前,謀士沮授反對讓顏良主攻,稱他雖勇卻性急,不可單任,但他的意見被袁紹忽略。
劉延的白馬的小股駐軍顯然進行了一些頑強抵抗,這場圍攻歷時至少32天直至四月(5月2日 - 5月30日),促使曹操率軍解白馬之圍。
如果曹操曾認為白馬可以放棄,那麼他已經被劉延的頑強抵抗贏得的時間和對回復人力、物力和士氣的需要所鼓舞了。
因來自黎陽的袁紹軍多於曹操軍,曹操軍師荀攸建議聲東擊西,分割袁紹軍,消滅無備的顏良。
曹操依計而行,進軍延津作渡河攻袁紹後方狀。
袁紹見受到威脅,從黎陽分兵向西沿黃河北岸防禦,中了計。
曹操迅速率輕騎兵東進白馬,在前哨以西十里遭遇了驚駭的顏良。
曹操命張遼和劉備兵敗徐州後新降的關羽為先鋒。
關羽遠遠望見顏良麾蓋,殺入軍中,斬其首而還。
白馬之圍遂潰。
後果
白馬得勝後,曹操認為在白馬的前哨守不住,將其中的人和軍備向西運往延津。
袁紹渡河追擊,在黃河南岸攻擊運糧車隊。
由此引發了延津之戰,這支劫掠糧食的軍隊被誘入曹操設下的埋伏,袁紹的又一名將文丑被殺。
曹操大挫敵軍銳氣,順利撤回官渡。
他早已準備在官渡決戰了。
關羽因功被封為漢壽亭侯。
但他認為殺顏良幫了曹操的大忙,足以回報曹操的厚待,放棄了曹操的全部賞賜並留書出走,重歸劉備。
曹操敬慕關羽的忠誠,不許部將追趕。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歷史之我見——官渡之戰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
關羽挑袍故事的歷史真相!
許昌一直流傳著關羽在霸陵橋挑袍的故事。 建安五年春正月,曹操進攻下邳,關羽被俘。曹操愛惜關羽的勇猛,對關羽關愛有加。就在許昌賜其宅邸,送其美女,上馬贈金,下馬贈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想以此感...
關羽陣斬顏良另有隱情,靠武力,也用上了謀略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兩軍開戰之前,先由雙方主將單挑的情形,純粹是虛構出來的。正史中雙方主將單挑的記載,實屬鳳毛麟角。然而官渡戰役中,關羽於白馬一戰中陣斬顏良,卻是真實存在的。關老爺於萬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