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多年的歇後語:歷史上的「借荊州」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民間老百姓中,「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可以說是最有名的三國題材歇後語之一,也是《三國演義》在民間巨大影響力的體現。

但鮮為人知的是,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與小說《三國演義》里描寫的並不一樣。

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東漢末年的荊州涵蓋了如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與河南省南部的廣大地區,共分為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也是曹劉孫三方爭奪的焦點。

註:漢末荊州曾短暫設立過一些新郡,故有「荊州七郡」和「荊州八郡」兩種說法。

「荊州七郡」中的南陽郡原是張繡的地盤,在官渡之戰前就被曹操控制。

但由於赤壁的快速戰敗,曹操沒能牢固控制原屬於劉表的荊州六個郡。

因此在曹操回到北方後,已經分割江夏郡的孫權與劉備便開始搶占荊州另外六郡,影響深遠的「荊州問題」也由此發端。

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在北方,所以位於荊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經濟發達程度與戰略地位都強於南部四郡,特別是南郡的重要性幾乎等於整個荊州。

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時候基本上放棄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將曹仁率重兵駐守南郡。

赤壁之戰後,孫權立刻派周瑜進攻南郡,但遭到了曹仁的頑強抵抗。

在此期間,劉備一方面派兵幫助孫權攻占了部分南郡,另一方面占領了處於政治真空的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攻克南郡治所江陵,基本將曹操的勢力趕出了荊州六郡。

至此曹劉孫三方分割了荊州,其中曹操占據了南陽郡和南郡少數地帶;出力最多的孫權獲得了大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和長沙郡少數地帶;而劉備獲得了半個江夏郡、小半個南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成了赤壁之戰後的最大受益者。

但荊州最重要的南郡不在劉備手中,另外由於劉備和孫權在南郡和江夏郡的地盤呈現交錯的態勢,這讓雙方都感到非常彆扭。

於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已經當上荊州刺史的劉備冒險親自到東吳面見孫權,要求東吳歸還南郡。

南郡是荊州最重要的郡,又是周瑜花大力氣打下來的。

因此劉備索要南郡的請求遭到了周瑜的堅決反對,還主張直接扣押劉備。

孫權雖然沒有扣押劉備,但也拒絕歸還南郡,還派周瑜伐蜀。

但就在這一年,周瑜突然病逝於伐蜀途中,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死後,親劉派的魯肅主張將南郡交給劉備。

但魯肅要求劉備答應兩個交出南郡的條件:一,劉備用自己的半個江夏郡交換孫權的大半個南郡;二,把南郡交給劉備不是「歸還」而是「借」,孫權有權隨時收回。

這兩個條件短期對劉備有利,但長期對孫權有利。

為了能夠真正控制荊州,劉備默認了魯肅提出的條件。

於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12月,孫權的部將軍隊全部撤出,將南郡正式交給劉備,這便是漢末三國史上著名的「借荊州」。

歷史上的「借荊州」實際上是「借南郡」,而且劉備方面並沒有完全承認這個「借」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借荊州背後隱情:荊州到底歸誰?

一、荊州到底歸誰董卓亂政時,各地紛紛起兵討伐,此時的荊州刺史為王叡。據《三國志·孫堅傳》及注引,孫堅當時拜長沙太守與刺史王叡共擊零陵、桂陽之間的黃巾賊,王叡認為孫堅就是一介武夫,所以不把他當作一...

吳蜀湘水劃界

湘水劃界,又稱湘水之盟,是三國時期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孫權雙方為解決荊州土地歸屬問題而達成的劃分邊界的協議。協議中重要內容為:劉備和孫權平分荊州,即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