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沒守住荊州,換魏延趙雲來守會咋樣?專家說,照樣會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首先介紹一下關羽發動樊城之戰的歷史背景。
劉備攻取益州之後,又在法正的謀劃之下,迅速於建安二十四年率舉國精銳全力攻打漢中,曹魏方面的漢中總指揮夏侯淵因失誤被斬殺,漢中失守,接著劉備又派遣劉封和孟達攻下上庸。
到此,劉備方面的實力達到了最頂峰最輝煌的時期。
關羽就是在此背景之下,出兵樊城,發動了樊城之戰。
按說關羽出戰的時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此時的曹魏方面內憂外患,國內士氣低落。
此時可以說是蜀漢方面出戰曹魏最佳時機,無論誰鎮守荊州都不會錯過如此戰機,之後所謂的關羽大意失荊州,不過是被演義傳播久了,成了朗朗上口的俗語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關羽荊州集團軍的數量,根據史載的大致情況,關羽的荊州集團有兵馬數萬,但是絕對不超過五萬。
關羽出兵前,對後方的部署這樣的: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
當時後方守城士兵以江陵最多,但也不超過五千人。
公安應該少於五千人。
關羽自帶荊州精銳主力部隊,根據史料來看,應是三萬人。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關羽出戰樊城的戰況。
關羽出戰前期非常順利,先是曹操派來的于禁龐德七軍被大水淹沒,全軍覆沒,于禁被俘,龐德被殺。
同時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這個勢頭非常好,一是天助、二是人助。
關羽也很高興。
但是關羽方面的戰況,雖然令蜀漢方面高興,但是卻令東吳方面緊張。
因為劉備得漢中、上庸等地之後,實力已經大增,完全可以和東吳抗衡,若今關羽再樊城勝利,那麼東吳就成了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要麼被曹魏滅,要麼被蜀漢滅,其命運就十分堪憂,這可不是孫權喜歡的形勢。
於是孫權暗中開始調兵遣將,之後才有了呂蒙白衣渡江,襲取關羽後方江陵和公安的事情。
而此時曹魏方面的第二波援軍徐晃來到前線,根據史料看,徐晃的援軍已在二萬左右。
關羽被徐晃和樊城的曹仁夾擊,兵敗撤退。
關羽的三萬精銳,折損數千,至少還有兩萬有餘。
但是關羽出戰一年左右,而且雖然前期戰事順利,但是後期皆為苦戰。
加上當時洪澇不斷,士兵歸家心切。
呂蒙在奇襲成功之後,又開始搞攻心戰,讓荊州家人給關羽前線的士兵寫信。
如此以來,關羽的部隊全無鬥志,一方面知道城池早已陷落,一方面知道自己家人還安好無事,如此以來哪裡還有心情去打仗。
關羽士兵不斷流竄,最後只有很少的兵,敗走麥城被俘虜斬殺。
關羽兵敗,在兵家上看,皆為常事,而且也正常不過。
但是很多人都把關羽兵敗歸咎於其大意,才失荊州。
這個看法實在不敢苟同,有人說換做趙雲和魏延,絕對沒問題。
那麼我們就要看這個沒問題的前提是什麼。
第一:劉備攻取漢中、上庸等地,蜀漢實力大增,而曹魏受到重創,此時曹魏方面內憂外患,最不想打仗,根據史載情況看,公元217年,曹魏和東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濡須會戰,雖然東吳方面戰敗,但是曹魏方面也有損傷。
接著到公元218年,朝中出現耿紀、吉本反曹事件,以及烏桓、鮮卑之亂和宛城侯音叛亂,雖然這些事件都一一平息,但是引起的不安氣氛尚未徹底平定,到219年,又漢中、上庸等地淪陷,而關羽在荊州練兵數年,那麼不趁此時攻取襄樊,難道還要等曹魏方面緩過勁再去攻打馬?所以說,無論誰守,都必然會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向曹魏用兵,就算換趙雲和魏延鎮守,也會向曹魏用兵。
如果不向曹魏用兵,倒顯得他們是個廢材了。
第二:既然發動樊城之戰,那麼就看怎麼打。
樊城守將曹仁不是吃素的,那是除了司馬懿之外的第一善守大將。
荊州方面,不管是趙雲或魏延,如果帶領少量兵馬必然攻不下來。
從這個方面看,關羽出兵絕對是沒問題的,必須用荊州精銳方可一戰,才有勝算。
第三:有人說關羽出戰前,應該和東吳先打好盟約,就是安撫好東吳。
這麼說吧,東吳方面不是小孩子,人家看的是利益的均等。
孫權那也是個大政治家。
而且魏蜀吳三國形勢歷來講究結盟,曹魏強大,吳蜀結盟,蜀漢發展勢頭過快,東吳自然不會再和其結盟。
就算你事先跟我談好,但你發展對我不利的時候,我也同樣可以反戈一擊。
第四:說關羽應該換個守將守江陵和公安。
好吧,那我們看看,東吳方面在樊城之戰出兵多少,根據一般史料顯示,東吳雖然看似在後方悄悄取了江陵和公安,但實際上東吳出動的兵馬約在3到5萬。
也就是說,東吳方面做好先用計,能智取則智取,不能智取則強攻,反正就是必須要拿下荊州。
如此以來,關羽進退無路,絕對是沒辦法的事,並非關羽大意。
就算換了趙雲、魏延,又能怎樣?他們不過是性格不夠傲氣,顯得更沉穩,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能勝利。
因為荊州的兵力和魏蜀吳三國的形勢已經決定了戰局。
所以說,關羽作為鎮守一方的統帥,絕對不是吃素的,但是魏蜀吳三國形勢風雲變幻,成敗皆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改變。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蜀漢與東吳反目的真相,關羽最終成了犧牲品
三國時期在華夏大地上發生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役,而這其中最有名也是影響力最深遠的就要數樊城之戰了,估計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戰役吧,就是此次戰役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慢慢的走向了衰敗,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從戰績看,劉備集團此人比關羽、趙雲、魏延鎮守荊州的勝算都大!
荊州,是一塊寶地,首先經濟富裕,人口密度大,糧草和兵源都非常充足,其次地理位置重要,南北要衝。尤其對於蜀漢來說,更為重要,是兩大門戶重地之一。所以魏蜀吳三方勢力在此紛爭不斷,遂分為三家互相牽制性控制。
關羽失荊州並非他的錯,重要原因有4點,第2點最致命!換別人照失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6期) 導讀:在三國版圖中,荊州應該算是十三個州中面積最廣、也最富強的五大州之一。五大州包括:荊州、冀州、徐州、益州、揚州。其中曹魏占據兩州徐州和冀州,蜀漢占據益州,東...
三國最大千古之迷:58歲關羽離奇送命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劉備一手創建,劉備依靠的就是「劉關張三結義」及趙雲等的兄弟伙核心集團,再加上所謂「仁義布四海」策略收買人心,最終吸引的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該國的...
五虎大將中最強者是誰?說他是第二怕沒人敢稱第一
蜀漢有關張馬趙黃五虎上將,個個皆是萬人之敵,衝鋒陷陣無人可擋!但是能精通水軍,獨自鎮守鎮守荊州的大將只有一位,那就是關羽,字雲長!諸葛亮曾經評級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
襄樊之戰——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劉備得到蜀地之後勢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下一個目標就是漢中,漢中由曹魏的大將夏侯淵和張頜等人把手,易守難攻。最後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後以曹操退出漢中,劉備攻占漢中而結束。
關羽兵敗樊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這其中真有一個要命原因
眾所周知,關羽乃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結拜二弟,當年為了給予曹操打擊,在劉備漢中大勝之後便率領荊州之兵對鎮守樊城的曹仁發動猛烈進攻,意在打敗曹操,從而讓劉備成就興復漢室之大業。公元219年,劉備與曹...
襄樊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去救關羽呢
襄樊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去救關羽呢如果說三國裡面有幾場大的戰役能夠影響三國戰略局勢,除了官渡,赤壁,夷陵這三大戰之外,另外一個就屬襄樊之戰了吧,這場戰役直接造成三國之間力量此消彼長,戰略優勢變化,影...
當年樊城一戰,為何關羽打得過於禁七軍,卻打不過徐晃的援軍呢?
赤壁之戰後,曹操雖然是戰敗的一方,但實力依舊雄厚,因此孫權和劉備依舊保持著聯盟的關係,甚至為了讓劉備更好地與蜀地聯繫,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只不過在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見劉備勢大,當即要劉備歸還南...
三國最大千古之迷:58歲關羽離奇送命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關羽慘死到底是誰該負責?六個字:自作孽不可活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2月),關羽攻擊樊城失利之後,身後的荊州各地也陸續被孫權占領,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一年前還威震華夏的關雲長,突然陷入了無家可歸的境地,只好敗走麥城,並且在突圍戰中被...
三國無法解釋的迷案:劉備和諸葛亮到底想做啥?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劉備一手創建起來的,劉備蜀漢依靠的就是「劉關張三結義」及趙雲等人的兄弟伙核心集團,再加上所謂「仁義布四海」策略收買了人心,最終吸引到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
蜀漢的力量達到頂峰,夢三國人族的強大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劉備一手創建起來的,劉備蜀漢依靠的就是「劉關張三結義」及趙雲等人的兄弟伙核心集團,再加上所謂「仁義布四海」策略收買了人心,最終吸引到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
關羽沒守住荊州,換魏延趙雲來守會咋樣?專家說,照樣守不住!
導讀:首先介紹一下關羽發動樊城之戰的歷史背景。劉備攻取益州之後,又在法正的謀劃之下,迅速於建安二十四年率舉國精銳全力攻打漢中,曹魏方面的漢中總指揮夏侯淵因失誤被斬殺,漢中失守,接著劉備又派遣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