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讓劉備三顧茅廬後才出山,並非自抬身價,而是另有考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顧茅廬」的事情,記載在諸葛亮的《出師表》里。
諸葛亮在《出師表》表里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有人懷疑「三顧茅廬」這件事的真實性。
我覺得應該不會是假的。
為什麼呢?
其一,這件事《隆中對》里也有記載:「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
其二,畢竟當時所有人都是親歷,包括劉禪,那時候也在世了。
因此,諸葛亮不可能憑空亂說。
至於這個「三」字,是不是真是三次,那可不一定,可能比三次還多。
不過肯定不會是一次兩次,一次兩次在古代漢語中,都不會說「三」。
最終讓我們耳熟能詳的「三顧茅廬」的那些細節,比如說去了諸葛亮不在,去了諸葛亮又在睡覺,去了張飛準備放火燒房子等等,這都是《三國演義》裡面演繹出來的。
真實的情形,可能並不是這樣。
但不管怎麼說,劉備多次前去請諸葛亮,卻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劉備多次去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都「恰好」不在,這是故意的,還是真有事呢?
我認為,這是故意的。
為什麼呢?其實,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所做的一切,都是針對劉備的,都是想讓劉備去請他出山的。
他「好為《梁父吟》」,他「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他號稱「臥龍」,還有,徐庶、崔州平對他的宣傳,都是針對劉備的。
(關於這一點,我曾寫過專門的文章論述。
)既然如此,劉備來找他,他為什麼不在呢?就算真不在,劉備肯定留了信,說好久又會來。
可是下次去,他依然不再。
顯然,他這就是故意的。
諸葛亮為什麼會故意這樣做?有人可能會說,他是為了「自抬身價」,讓劉備重視他。
我認為,諸葛亮的真實意圖,並不是在劉備面前抬高身價,讓劉備重視他。
要說抬高身價,已經抬得很高了,都叫「臥龍」了,還不高嗎?而且,就算這麼抬,劉備也不一定看重他。
以劉備那樣的老江湖,看的人多了去了。
那時候,人人都在說自己很牛,說一句很牛,劉備就去找他,歷史上還沒有這樣的事。
而且諸葛亮有法寶讓劉備佩服他。
這個法寶就是他深思熟慮的《隆中對》。
只要把《隆中對》這樣的戰略大計給劉備拋出來,劉備一定會重視他。
而事實上也是這樣,「隆中對」之後,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如魚得水,對他有多麼重視。
那麼,諸葛亮這樣「扭扭捏捏」,究竟是做給誰看的呢?我認為是做給關羽、張飛等人看的。
關羽、張飛等人不懂得天下大計,他們只服「出身」,只服「義氣」,只服「武功」,恰好諸葛亮這些都不具備。
因此,要讓這個武將聽他的安排,聽他的計謀,只有託大。
託大以後,劉備還那麼重視他,最後還說「如魚得水」這樣的話,關羽、張飛等人才會尊重他。
曹操的謀臣就沒有這方面的經營,因此曹操的謀臣沒有做到諸葛亮那樣的大成功。
雖說司馬懿最終獲得了天下,但他不是靠尊重,而是靠他和他的子孫們「殺開一條血路」來實現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
"三顧茅廬」是真的嗎?是真是假。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若之一《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的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
我住半間兒草舍,在誰承忘三顧茅廬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識,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他出山輔佐。這天恰巧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
劉備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讓諸葛亮的百年大計成為泡湯
文/羽觴很多人對諸葛亮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其《隆中對》的智慧形象。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還沒出山,就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大計,可以說,此後的歷史格局都在他的預料範圍內。但是,遺憾的是,諸葛亮的理想並沒...
三國傳說之「諸葛亮三試劉備終出山」
人們都知道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出山之前還試過劉備三次哩!徐庶走馬薦諸葛以後,怕諸葛亮不肯出山輔佐劉備,專程繞道隆中對諸葛亮說:「劉備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寬厚仁義,又禮賢下士,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