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如何煉成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公元175年,正是東漢靈帝年間,當時擔任尚書右丞的司馬防,提拔了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負責洛陽北部的治安。
這位年輕人上任後對工作極為負責,只要觸犯法條,即使是權貴的面子,他也不買帳。
一次,當時最有權勢的宦官——蹇碩的叔叔蹇圖違反規定,攜帶管制刀具在夜間行走,這位年輕的官員毫不留情,依照律法命人將蹇圖棒殺,震驚了朝野。
這位年輕人的果斷也給司馬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司馬防恐怕不會想到的是,若干年後,這位名叫曹操的年輕人,竟然成就了鼎足三分的霸業,死後被追封為魏武帝。
他更不會想到的是,自己的二兒子,四年後才出生的司馬懿,帶領著他的子孫,成就了連曹操一家也未達到的事業高度,建立了大一統王朝——西晉。
不過,一直以恪守儒家道德自居的司馬防,如果得知子孫們以無數權謀和殺戮為代價而取得的成就,究竟是會暗暗自得,還是心生悔意,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所能了解到的,是司馬氏的後代——東晉明帝司馬紹,在聽說了祖上奪得天下的經歷後,掩面伏在坐床上,羞愧的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晉朝的天下怎麼可能持久呢?
那麼,以嚴父形象而著稱的司馬防,是如何讓家庭教育偏離原有的軌道,名門望族河內司馬氏又為何培養出司馬懿這位被李宗吾稱為「厚黑宗師」的另類人物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02
司馬防所屬的河內司馬氏早年以精通劍術著稱。
秦朝末年,司馬防的先祖司馬卬追隨項羽伐秦,因為功績卓著被項羽分封為殷王,和漢王劉邦共同成為十八路諸侯王之一。
此後,司馬卬投降了劉邦,卻在彭城一戰中被老東家項羽擊敗,戰死沙場,錯過了此後的四面楚歌、漢朝立國等精彩劇情,司馬家也就此失去了登上歷史舞台中心的第一次機會。
一直到東漢中期,又一位司馬家的大人物登場了,他就是征西將軍司馬鈞。
當時東漢的西面主要的敵人是羌族,所以征西將軍的重要任務就是和羌族作戰。
可惜司馬鈞雖然身居高位,但作戰能力實在一般,由於在一次漢羌戰爭中指揮失誤,回來被投入監獄,在獄中自殺。
這一事件對司馬氏的後代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發現,做「刀頭舐血」的武將性價比太低了,從此以後,司馬家族放下了刀槍,拿起了紙筆,開始了從武將向文人的轉變。
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到了司馬鈞的曾孫司馬防這一代人,除了高於常人的魁梧身材,還依稀顯示出曾經的武術世家風範,河內司馬氏基本上已經以衣袂飄飄、手不釋卷的儒生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了。
03
歷經幾代的沉浮,司馬防得出了兩個很重要的經驗教訓:一是,讀書比練武重要;二是,不要隨便站隊,以免招致殺身之禍。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飽讀詩書讓司馬防前期在仕途上獲得了回報,早年在州郡做官,26歲就當上了正四品的尚書右丞;而不隨便戰隊,讓他在後期東漢末年的亂世中,開啟了誰也不得罪的老好人模式,雖然犧牲了一些發展的機會,卻使家族能夠免受滅頂之災。
無論是殘暴的董卓,還是更加殘暴的李傕、郭汜,司馬防都能曲意迎合,周旋其間。
一直到自己提拔的曹操登上了權力舞台的中心,司馬防索性掛了一個騎都尉的頭銜,開始賦閒在家,頤養天年。
自知在仕途上的作為有限,所以司馬防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在家庭教育上投入了極大的精力。
他有八個兒子,被稱為「司馬八達」。
司馬防對他們極為嚴格。
根據史書的記載:兒子們和司馬防的相處模式是這樣的:
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
父親沉穩的性格,審時度勢的行為以及嚴格的管教,給「司馬八達」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兄弟八個人當中,有六個人在生前被封為侯,成才率頗高。
特別在《大軍師司馬懿》系列劇熱播之後,有人對司馬防的教育智慧大為讚嘆,認為這才是人生贏家的思維,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04
在「司馬八達」青少年時代,最出類拔萃的,是大兒子司馬朗,他比司馬懿年長八歲。
年少而知禮,九歲時,有客人直接稱呼父親的字,司馬朗便對那人說:「輕慢他人的親長,就等於是不尊敬自己的親長。
」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十二歲時,司馬朗通過經學考試而成為童子郎。
後來接受曹操的徵召,先後擔任丞相主簿和兗州刺史等職務。
不過,在更有前瞻性的名士眼中,司馬家真正的翹楚另有其人。
當時,名士崔琰就對司馬朗說:「你的弟弟聰敏明哲公允,剛強果斷英勇,不是你能比得上的。
」而他口中的弟弟,正是司馬朗的二弟司馬懿。
上有父親的嚴格管教,前面又有兄長的光芒遮蓋,再加上童年時代就經歷了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正常的入仕為官的途徑受阻。
青少年時代的司馬懿顯得暗淡而沉默。
現存史料中對司馬懿青少年的描述不多,從後來的種種表現看,司馬懿早年在讀書方面是下過一番苦功,只是相對於強調德行教養的《禮記》,他涉獵更多的,應該是更具實踐價值的《易經》和《春秋》。
正如崔琰所預測的那樣,經歷了厚積薄發,司馬懿的能力逐漸顯露出來,得到了曹操的關注。
但他的謹慎和隱忍,和他的對頭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張揚與自信全然不同。
在局勢沒有明朗之前,司馬懿堅決不站隊。
為此,他兩次拒絕了曹操的徵辟,甚至不惜以長期裝病為代價。
直到30歲左右,實在無法推脫,才出仕為官,輔佐曹操的次子曹丕。
此後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了,司馬懿先是作為曹丕智囊團的重要成員,幫助曹丕擊敗曹植,獲得儲君之位。
曹丕代漢即位後,司馬懿歷經曹丕、曹睿、曹芳三代魏國君主,逐漸成為權傾朝野的重臣。
對外,與蜀漢的諸葛亮對壘多年,雖負多勝少,但也有效遏制了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對內,司馬懿剷除異己,在249年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誅滅了同為託孤重臣的皇族曹爽全家,成為了魏國的實際控制人。
十六年後,他的孫子司馬炎正式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司馬懿被追封為「晉宣帝」。
05
在權力的遊戲中,司馬氏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但圍繞著司馬懿及其子孫的巨大爭議,卻從未消失。
從高平陵政變對曹爽一族的趕盡殺絕,到其子司馬昭授意弒殺魏國的君主曹髦,司馬氏奪取天下手段中的權謀與血腥,並不是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就可以搪塞過去的。
著名的《厚黑學》作者李宗吾把司馬懿稱為「厚黑宗師」其實並不為過。
昔日司馬防最嚴格的管教,為何會培養出「厚黑宗師」呢?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一個言傳身教結合的過程。
回顧司馬防的教育,言傳中或許不乏堅持立身行事原則的教導,但從身教的角度來看,關注家族利益最大化,始終是司馬防考慮問題的終極出發點。
無論是董卓、李傕、郭汜還是曹操,他們的正義與否,和司馬家族的存續相比,都不是司馬防最看重的因素。
這種言傳和身教的脫節,也在很大程度形成了司馬懿超然物外的隱士和城府極深的謀士的雙重人格。
在流行的劇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由於藝術加工,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司馬懿種種選擇背後的無奈。
但在實際的歷史上,司馬懿幾經掙扎後,大多選擇的,是成全司馬家族,犧牲他人的方案。
這和錢理群教授所說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何其相似。
而並未將天下蒼生掛在心上的西晉,也終究成了不足六十年的短命王朝。
留給人們的回憶,除了皇親國戚鬥富的豪奢、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無知以及八王之亂帶來的民不聊生外,實在乏善可陳。
反觀同樣是滿腹經綸的諸葛亮,在作出選擇後,終其一生為之奮鬥,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而他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也都在保衛蜀漢的戰鬥中慨然赴死。
兩相對比,差距不言自明。
總結一下,以司馬防為代表的河內司馬氏,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本著高度的實用主義原則教育子女,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權力的巔峰。
但這種將家族利益凌駕於天下蒼生的實用性教育,格局終究有限,並不是家庭教育的理想典範。
文章轉自「師之」app中的《教林廣記》欄目,歡迎前往下載註冊並訂閱查看最新內容!
極簡晉朝史,5分鐘了解司馬氏是怎樣「名正言順」建立晉朝的
晉朝是繼承自魏國的版圖,終結三國時代的一個大統一王朝,他的政治體制是漢末以來的世族體制,最終覆滅也是因為沒能解決漢末體制的流弊而導致的。晉朝的建立者是世族司馬家,司馬家早在東漢時期就是顯赫的世家...
司馬懿勸進曹操積極,勸進曹丕卻慢騰騰地,前後差異有何講究?
歷來一說到司馬懿,首先想到的都是他的隱忍。但其實這個人物形象很複雜,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堅韌與猥瑣等眾多品質於一身,在政治、軍事的較量中,他時而默默無聞,隱忍不發;時而鋒芒畢露,高舉屠刀。充...
司馬懿篡位風光一時,整個家族遭屠殺,成為史上唯一全滅的皇族
在中國歷史上,司馬氏建立的晉朝。司馬家族的政治權利,對歷史長河和社會發展有著極為大的影響。司馬氏他先後建立了東西兩晉。西晉建立於265年,後來在280年被東吳給滅了,統一了整個中國。結束了東漢這...
司馬懿與曹操驚人相似之處,為何兩人到死都不肯篡位
三國時代,政權分割,藩王爭亂,整個政治局勢很不明朗,呈一片混沌之勢。政權的交替過程如同一條流經山路十八彎的長河般,這時常出現比汪洋大海還要瘋狂的巨浪和風嘯。然而有一個家族,宛如一艘巨輪,在驚濤駭...
一個擅於偽裝自己的人,連曹操都沒有找到破綻
歷史總是充滿了各種偶然和必然。例如三國鼎立了將近五十餘年附近,最後卻被西晉一統天下。這個西晉在我國是個很短暫的朝代,王朝的建立者叫司馬炎,他做上皇帝後,就追封自己的爺爺,大伯,父親為皇帝,因為司...
「司馬八達」都是哪八個人?有名的只三人,司馬懿最厲害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因為他們的字中都有一個「達」字,所以被人稱為「司馬八達」,分別為: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
這老頭太能活了,司馬懿的一生幾乎就是整部曹魏史
司馬懿有才是真,司馬懿能忍也是真,可司馬懿在曹操時代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不點。司馬懿出身的司馬家族幾代都是高官,曾祖父、祖父都當過郡守一級的高官,父親司馬防當過中兩千石的京兆尹。特別說一下司馬防...
代漢稱帝的曹丕,如何能想到僅四十餘年後,歷史竟再次重演!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到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此時,大一統的漢王朝就此結束,各國開始割據,政權頻繁更替,我國歷史開始進入一段長達360餘年的大...
三國第一壽星: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此人活了93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詩聖杜甫曾經在《杜工部詩·曲江二首》中表示「人生七十古來稀」,也即對於古人來說,壽命相對較短,到六十歲就是花甲之年了,到七十歲那就真的是非常稀少了。而就三國時期來說,因為戰爭...
三國壽命最長的影帝,據說司馬光也是他的後代
任何事物不止是有黑白之分,其實中間還有灰色地帶。在官場上也一樣,如果我們簡單的分為忠臣和姦臣的話,肯定就不那麼準確。有一些人是遊走在中間地帶,沒事發生就按部就班的工作,當有事發生的時候,可能個人...
三分天下歸一統,曹孫劉都在為我打工!司馬懿笑了,老夫高明吧?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望族司馬家族官二代核心人物,三國演義中諸葛大大的背景板和長期作對對象,也是三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統帥和政治家,也是三國統一的最大利益獲得者。
為什麼叫司馬八達他們有都是誰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因為他們的字中都有一個「達」字,所以被人稱為「司馬八達」,分別為: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司...
他在三國演義裡面被諸葛亮強勢壓制,其實在正史里他比諸葛亮牛
導讀:讀過《三國演義》的親們,都知道司馬懿這個人,在小說裡面他似乎不是諸葛亮的最大對手,反而像一個擁有絕對強大力量卻不會使用的笨蛋,處處被諸葛亮壓制,什麼火燒葫蘆谷,什麼空城計,什麼死孔明嚇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