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三國東吳著名的外交家,也是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東吳著名的外交家——魯肅,也是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

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赤壁之戰,孫劉兩家以弱勝強,打敗了曹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魯肅和諸葛亮的精心謀劃。

赤壁戰後,曹操的實力仍然比劉備、孫權強大。

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魯肅對此非常清楚。

他認為,無論是東吳孫權還是占據荊州的劉備,都不足以與曹操抗衡。

擺在兩家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聯合抗曹;二是各自為戰;三是不戰而降,歸附曹操。

只有走聯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他終生不渝地堅持這一戰略方針,並為之竭盡全力。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

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 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

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以一個老實人的形象出現,孫權繼位後為周瑜推薦,仕於孫權,為孫權謀劃戰略,深受器重。

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

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

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

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成為水軍都督,數年後病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三國》中的單刀赴會,不是關羽而是他

經常看《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麼一個人,他就是魯肅,魯子敬,小說當中他忠厚誠實在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兩頭受氣。但真實的魯肅是否跟小說描述的一致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真實的魯肅。文/無心 獨家撰稿,...